☉ 邢洪銳 張澤勝
“剛出院鎮上民政辦的工作人員就上門看俺了,送來了救助金,還給辦了低保,解決了大難題!”說起去年被救助的經歷,山東省昌邑市卜莊鎮于家扶寧村村民于某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于某育有兩女,2017年離婚后,大女兒由他撫養。2021年年初,于某因患病住院治療,先后花費7萬余元。因本人無法工作,大女兒還要上大學,再加上后續治療費用,生活非常拮據。在山東省社會救助數字平臺上,卜莊鎮民政辦工作人員通過數據分析比對和部門間數據共享,發現了于某家存在致貧風險。于是幫助于某及其女兒辦理了低保。同時,根據于某住院花費情況,給予于某臨時救助,發放救助資金5537元。
近年來,山東省持續加強數字救助建設。省民政廳積極實施數字賦能、智慧救助行動,推動救助領域數字變革創新,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省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進一步暢通服務群眾申辦救助渠道,增強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提升社會救助資源使用效能,助推全省社會救助事業高質量發展。
“現在,用手機在家就能辦低保,真是太方便了。從俺用手機申請到低保辦下來,才用了不到兩個星期。” 山東省梁山縣壽張集鎮周堤口村村民王洪芹說,“俺在手機上提交申請后,鎮上的人隔天就來俺家看了,也沒有要俺往鎮上跑一趟,真是又快又好?!?/p>

王洪芹一家4口人。去年10月,丈夫在工地干活時因意外跌落造成腦外傷,引發腦積水等腦損傷,經治療后仍不見好轉成了植物人,家中還有兩名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生活頓時陷入了困境。同年12月,王洪芹看到村里張貼的社會救助政策“明白紙”后,在家中用手機登錄山東省政務服務網“困難人員救助”專區,用了幾分鐘就填完了低保申請信息,并上傳了證件材料,不到兩周時間,全家4口人的農村低保就辦下來了。每月可以領取低保金1630元,一家人的基本生活不用發愁了。
王洪芹一家足不出村就可以辦理低保,得益于山東省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的強大功能。該信息平臺搭建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系統,聚集分散在7個部門的18類適合面向群眾直接申辦的救助事項,確保群眾在申請有關救助事項時不再“跑多趟、進多門”,在鄉鎮(街道)社會救助服務平臺即可申辦多項救助業務。同時,該信息平臺依托實時共享的16部門58類涉及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數據,實現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一鍵通查”,全面取消了社會救助申請環節的資產型書面證明材料和信函索證等傳統調查環節,群眾在申辦救助業務時只需提交身份證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授權書即可申辦各類業務,實現“零證明”申報。
山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方便群眾使用,山東社會救助數字平臺在“愛山東”APP開設服務專區,打開“愛山東”APP,搜索“山東社會大救助”,點擊“我要申請”,即可辦理相關業務。與此同時,山東省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還設立社會救助知識庫并及時更新,同步將知識庫內容推送至“愛山東”APP,群眾在“愛山東”APP可隨時查詢社會救助政策、標準、救助服務熱線及所在村(社區)救助對象公示情況,也可依據自身家庭情況回答系統設定的救助問答題目,自我評估是否符合有關救助政策。
“現在,用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辦理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業務,又快又省心。我不用再去核實申請對象的醫療花費、殘疾情況,直接在信息系統上就能實時查詢自付醫療費用及殘疾信息,既精簡了申請材料方便群眾申請救助,也減輕了我們基層人員的工作負擔?!绷荷娇h水泊街道民政辦工作人員王新平對信息平臺的功能贊不絕口。
除了提高數據核對效率,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還能實時發布問題數據提醒。王新平說:“只需要登錄信息系統,就能看到在保人員火化信息提醒和救助對象信息錄入不完整提示。這樣一來,既能提醒我們基層工作人員及時對火化人員進行核查、退保,也能提醒我們有針對性地完善救助對象信息,對于提高救助精準度和公平性是有很大幫助的,很受我們基層民政工作人員的歡迎。”
為減輕基層社會救助經辦人員信息錄入負擔,山東省民政廳將信息平臺共享的部省兩級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嵌入到救助申請審核確認業務流程,工作人員在錄入申請人信息時即可實時通過與省公安廳數據共享,先行確認姓名、身份證號并自動填充戶籍信息。同時,利用共享的殘聯、衛健、醫保等部門的數據,動態更新維護救助對象殘疾和身體狀況信息,提高了數據字段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同時,為提高救助對象動態管理效率,將共享數據進行分類管理提醒,對重點人員信息進行實時提醒。如對困難群眾進行動態監測提醒,將共享的殘疾人、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個人自付醫療費用額度較大人員信息與在保對象進行比對,幫助基層主動發現遭遇急難情況的困難群眾,及時開展線下排查,提高了社會救助的速度和溫度。
據統計,今年以來,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累計發出預警信息48.8萬條,經基層線下核查比對后新納入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8.6萬人,新認定低保邊緣家庭成員3.5萬人,實施臨時救助5.9萬人次,推動了社會救助工作的提檔升級,實現了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
“作為社會救助牽頭部門,之前,我們對全縣有多少人享受了什么類型救助,心里沒有底,即使找相關救助職能部門要來的也都是些統計數據,不能到人到戶?,F在通過省里建的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我們不僅能及時掌握全縣有多少人享受了什么樣的救助,還能實時收到救助服務對象不符合救助條件或遇困信息提醒,便于我們第一時間安排工作人員線下核查處置,大大提高了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山東省昌樂縣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張寶說。
為提高各級救助管理部門精細化管理能力,省民政廳以12個救助管理部門的43類數據為基礎,匯聚形成了以人為中心的社會救助對象主題庫,匯聚1909.7萬人的相關救助主題信息,實現了社會救助對象相關救助信息的“全部歸集、一庫分析”。
主題庫的建立,實現了社會救助服務事項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協調聯動。各級救助管理部門可隨時調閱掌握救助服務對象已享受到的各類救助政策、救助資源等情況,解決了以往抽樣調查和基層座談了解情況不全、不準的難題,有利于相關部門更加精準高效地出臺優化有關救助政策。今年,山東省民政廳和省醫保局利用主題庫數據,統計分析了2021年全省特困人員醫療費用和救助保障情況,顯示全省特困人員人均醫療費用為1.72萬元,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報銷補償了1.47萬元,特困人員人均個人自付醫療費用為0.26萬元,占醫療總費用的比例為15%。依據這些數據,相關部門在制定特困人員、低保對象等低收入人口“三重保障”制度時,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了低收入人口的醫療保障救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