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健 成晶晶 王 琦 王 蓓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急診科,江蘇 南京,210028]
“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主要內容是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在本專業機構已注冊的護理人員充分運用互聯網服務等信息技術,實行患者在線提出申請、護理人員線下提供服務的模式,為失能等活動不便的出院患者提供的照護服務。根據試點工程方案規定,“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提供主體與上門服務的護士需要接受統一培訓和教育、提高核心能力。但我國尚處于“互聯網+護理服務”探索的初期階段,因此建立精細化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培訓機制勢在必行。
“兩課堂教學”即第一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教學,第一課堂教學指課內教學活動,即根據教學內容在已規定的課堂教學時間里開展教學活動;第二課堂教學模式是除課堂以外的教學活動,教育引導和組織學生們進行各種各樣的有意義的課后教學活動。當前,“兩課堂教學”已普遍應用于教育界的很多相關部門,在醫學、臨床護理學等醫學專業領域中也已經開始應用。
本次研究將“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應用于“互聯網+護理服務”上崗實踐培訓環節中,旨在希望借助教學方式的改變,激發學員濃厚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其認知、系統分析、解決困難的能力,期望構建一套成熟的培訓考核機制,提升培訓效果,提升“互聯網+護理服務”質量。
選取2020年6月江蘇省級三、二甲醫院及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擬參與“互聯網+護理”服務的78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組和傳統式實踐教學模式組,每組39名。兩組護理人員性別、年齡、職稱、學歷,是否專科護士及有無網約居家護理經驗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過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所納入研究對象均對研究內容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取得護理職業資格證書,參加臨床護理工作滿5年;②能獨立完成三基護理操作;③已報名參加本次培訓。
排除標準:①已參加過“兩課堂”課程教育培訓的護理人員;②不能按時完成本次培訓項目的課堂學習。
1.3.1 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組
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組給予傳統的教學培訓模式,即培訓教師講授、學員聽講的形式。
1.3.2 “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組
1.3.2.1 組織結構
成立“兩課堂”實踐教學培訓小組,由護理部負責,統籌構建培訓大綱、課程設置,跟蹤培訓與考核效果。培訓小組下設4個分組:①導管[包括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ICC)管、吸氧管、胃管、尿管]護理培訓組;②網約系統操作培訓組;③模擬居家實踐組;④中醫護理培訓組。現場帶教分別由1名省級靜脈治療護士、1名省級傷口護理護士、1名省級危重癥專科護士、1名省級急診急救專科護士和2名國家中醫護理骨干以及2名副高以上資深中醫護理專家承擔,同時各位帶教專家均具備網約上門護理資質與經歷。
1.3.2.2 工作任務
遵循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貫徹落實江蘇省“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寧衛醫政〔2019 23〕號)總體要求以及前期互聯網+網約護理中患者需求,修訂培訓與考核計劃。
1.3.2.3 師資條件
①培訓組長應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護理職稱或互聯網+網約護理培訓經歷;②組員具備PICC置管和維護資質與經歷、危重癥導管護理、各類傷口護理,急診急救護理以及中醫護理經歷至少5年,且每年修滿相關繼續教育I類學分10分的理論和實踐課程;③具有較好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教學能力以及危重癥和疑難護理問題處理的能力;④具有較好的人際社會交往、言語表達技能和組織行政管理素質,具備小組團結合作精神;⑤熟知有關法規標準規范及倫理學,能全面理解“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護理核心理念及宗旨;⑥具備專研精神,持續關注急、危重癥救治(或感控)多方面的新動向、新技術。
1.3.2.4 實踐培訓規劃
(1)第一課堂培訓內容和方法。①網約系統操作,時間為1 h,包括患者下單網約護理服務后,護理部后臺接單、評估、派單的處理流程,護士接單后上門服務流程。②網約護理基礎操作,時間為2 h,包含PICC導管維護、氧療、胃腸管和尿管等導管護理等。③采用情景模擬課堂教學的模式,增加學生和指導師之間的互動交流環節,保證雙方有充分的交流互動時間。
(2)第二課堂培訓內容和方法。①居家案例培訓,時間為3 h。參考第一課堂培訓中模擬網約情景培訓結果,篩選居家案例護理助手,提前與居家患者溝通,取得配合。培訓要點:學員親身經歷網約接單→系統評估→現場居家專項護理處方設計→護理操作→效果評價→開立中西醫健康教育處方→隨訪評價整個護理過程。②中、西醫相結合的護理實踐培訓,時長為3 h。組建腕踝針、引陽入陰、銅砭刮痧、平衡罐、泥灸5個中醫護理項目組,分別由5位中醫護理技術培訓師進行“一對一”培訓。培訓流程:指導老師挑選1名學生為患者,居家專項護理處方設計→選擇合適中西醫護理操作→實施操作→講解本例穴位、手法、要素、突發問題應對→開具中西醫健康教育處方。③中西醫居家護理相關文案設計。文案一:居家專項護理處方,該處方涵蓋共性內容如患者網約信息、基本資料、既往史,個性內容如操作前護理評價、中醫體質辯證分型、操作后護理評價、護理效果反饋,合計7個欄目。個性內容依照本次網約護理項目而確定內容。文案二:中、西醫相結合的健康宣教處方,健康宣教處方主要包括輸液管及PICC維護、氧療、胃管和尿管、傷口等目前開展的“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以PICC管道護理為例,健康宣教處方內容包括PICC的定義、維護前后注意事項。其中PICC維護前后注意點包括置管后24小時內注意事項、手臂活動方法、置管手臂負重要求、脫上衣的方法、淋浴的方法、與自身中醫體質相關的居家維護要點、緊急情況應對措施、換藥時間等。健康教育處方圖文并茂,對于首次上門服務的患者予以發放,現場講解并指導如何使用。
1.4.1 操作技能成績
在順利完成“互聯網+護理”實踐技能培訓之后,對兩組護士進行模擬操作考試。考核采用抽簽法,利用安妮模型進行情景考核,根據“互聯網+護理服務”操作質量標準表進行打分。
1.4.2 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率調查
使用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自行編制的測評量表評定兩組學員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涵蓋學生對培訓時長的可控性、氛圍、難度、模式和所需達到教學目標方面的滿意度,每一項使用10分制,依據知曉程度由淺至深設立5個級別。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使用手機回答問卷,“問卷星”在較短時間內收集整理學生的填寫內容并展開數據分析。

“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組實踐考試成績顯著優于傳統模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組對培訓時長可控性、氛圍、難度、模式和所需達到的教學目標方面的滿意率顯著優于傳統模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向全國發出積極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程項目的要求,江蘇省獲批正式成為全國第一批試點城市之一。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積極響應,率先作為江蘇省省會——南京地區首批“互聯網+護理”的試點單位之一。2020年6月15日南京市護理學會首次組織開展了“2020年南京地區“互聯網+護理服務”專項培訓”,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為首批“互聯網+護理”專項培訓的實踐單位之一。
根據試點方案規定,“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提供主體與上門服務的護士均需符合具體的條件。2019年張冬梅等指出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存在供給側專業人員短缺等問題,建議加強人才培養。2020年廖閃衛、鐘媛等在一項護理人員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認知調查中指出“互聯網+護理服務”中新、老護理人員同樣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狀況,需要接受統一培訓和教育。本次調查結果中91.6%的護士認為培訓是非常必要的,與此同時明確提出培訓內容需涵蓋溝通技巧及禮儀、儀器設備的應用、互聯網平臺的應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等實踐能力,明確指出“互聯網+護理服務”護理人員在核心能力方面亟需提高;2021年喬慧敏等調查護士及護生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研究指出,護士及護生有較高的從事意愿并且對“互聯網+護理服務”有較高的培訓需求,因此,“互聯網+護理服務”培訓機制亟待研究。
近些年,隨著歐美各國本科專業“兩課堂”教學課程的迅速發展,我國部分高等學校也相繼設立具備中國自身特色的“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并對此開展了積極探索。現階段,“兩課堂”教學模式不光普遍用于教育界的多數部門,也應用于臨床醫學、護理學等醫學領域中。孔令瑜、于青等將“兩課堂”模式應用于醫護人員培訓,均取得明顯效果。“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是一種科學實用、簡單便捷的培訓方法,強調提高醫護人員的實踐能力和反應能力,可為崗前培訓護理人員提供更多的模擬與臨床實踐機會,獲得足夠的實戰訓練,并激勵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提升工作能力。“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推進了新式醫學培訓教育課程與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了醫學護理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積極探索應用“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上崗實踐環節培訓,護理人員在線培訓時長可控性、氛圍、難度、模式和所需達到教學目標方面的效果均高于傳統教學模式組。2020年4月~2020年12月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結合醫院已順利開展上門服務117例,未發生醫療糾紛和意外事件,獲得患者及家屬一致好評。但目前,“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應用在臨床醫學、護理學等醫學領域中較少,對于“兩課堂”(尤其第二課堂)教師教學質量的考核內容及標準,尚未確定,需要進一步研究。“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是未來專門針對我國老齡化趨勢應運而生的非常重要的服務體系之一,培訓需求是所有層級護理人員從事“互聯網+護理服務”的需求,“互聯網+護理服務”處于初步階段,還需要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因此,本項研究還需要不斷擴大樣本量,增大多中心的研究樣本,來深度探討“兩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在“互聯網+護理服務”上崗實踐培訓環節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