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瑜
(滕州市中醫醫院外科,山東 棗莊, 277599)
闌尾炎是青壯年的高發疾病,病情發展十分迅速。闌尾炎早期癥狀多為移動性下腹疼痛或麥氏點壓痛等,若治療不及時,會引起闌尾糜爛、壞死,增加臨床致殘率和病死率。為有效控制闌尾炎病情,常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闌尾炎切除術采取腹腔鏡進行治療,能降低并發癥,且具備術后切口較小、恢復較快等特點。雖然手術效果十分顯著,但術后護理不當會引起腸粘連和其它并發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為提升護理效果,采取中醫護理方式輔助治療,配合中醫外敷、針灸、按摩等,便于提高闌尾炎術后康復效果,并迅速改善胃腸功能。對此,本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滕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闌尾炎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中醫護理干預效果,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1月滕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60例闌尾炎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取摸球法展開分組,藍色球表示觀察組,紅色球表示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40.66±4.58)歲;病程5~8 d,平均病程(3.15±0.63)d;急性化膿性闌尾炎6例、急性壞疽穿孔性闌尾炎5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9例;文化程度:初中學歷6例、高中學歷10例、大專學歷8例、本科學歷6例。對照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齡22~48歲,平均年齡(40.01±4.22)歲;病程4~8 d,平均病程(3.13±0.22)d;急性化膿性闌尾炎8例、急性壞疽穿孔性闌尾炎7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5例;文化程度:初中學歷5例、高中學歷13例、大專學歷5例、本科學歷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均衡可比。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滕州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存在不同程度腹部壓痛、惡心嘔吐、臉色慘白、發熱等癥狀;②臨床資料完整;③有明確手術指征。
排除標準:①存在溝通障礙及意識障礙;②合并其他心、肝、腎疾病;③依從性較差。
對照組在術后開展常規護理干預模式。術后少食多餐,患者排便或排氣后給予流質飲食,隨后可過渡至半流質飲食及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持續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對異常情況進行記錄并及時告知醫生采取相關措施。留意切口部位有無出現感染或滲漏現象,定時更換敷料,保持切口處皮膚干燥。關注患者情緒狀態,當患者出現明顯低落、焦慮等不良情緒時,與患者積極溝通,采取通俗易懂的溝通模式,指導患者對自我不良情緒進行排解,改善患者負性情緒。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中醫護理。(1)情志調護:護理人員需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患者友善交流,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并降低其煩躁不安感,多換位思考,增強患者康復信心,可采用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改善患者抵觸的情緒,以緩解患者的不安,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耐心解答。(2)中藥外敷:將100~200 g的芒硝碾碎后裝入袋里備用,在切口部位覆蓋兩層無菌紗布,將碾碎后的芒硝袋敷在無菌紗布上,采取膠布進行固定,綁上腹帶,換藥1次/d,連續7 d,在敷藥過程中需觀察切口部位有無紅腫或液體滲漏現象。(3)順氣散結和磁熱療法:清水清洗患者肚臍部,隨后將順腸散、凡士林調成糊狀覆蓋在肚臍處,換藥1次/d,采用特定電磁波熱治療儀進行腹部照射,1次/d,30 min/次,表皮溫度維持至40 ℃左右為最佳,照射期間需避免燙傷。(4)其他中醫療法:可運用耳穴壓豆和穴位按摩的方式,在患者闌尾、大腸、神門等穴位進行耳穴壓豆,以起到扶正驅邪、暢通氣血等效果。穴位按摩選擇三陰交穴、大都穴、三焦穴等穴位,采用垂直按壓的方式,使患者感受酸脹感,每隔6 h按摩1次。
①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患者闌尾炎術后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②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兩組不同護理干預下,患者術后腹腔膿腫、切口感染、粘連的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腹腔膿腫+切口感染+粘連)例數/總例數×100%。③術后切口愈合情況:按照甲、乙、丙三級評價,對兩組術后切口愈合情況進行觀察,甲級代表術后患者恢復期間,切口無任何不良反應,愈合情況良好;乙級表示術后患者切口未發現明顯膿液,但切口愈合處存在硬結、紅腫等;丙級表示切口出現大量膿液,需要引流。④生活質量:術后采取健康調查簡表(SF-36版)進行生活質量評價,包含生理機能、社會功能、軀體功能、情感職能4項,各項指標分值均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佳。⑤護理滿意度:采用滕州市中醫醫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評估護理滿意度,由患者進行填寫,≥85分為非常滿意,75~84分為一般滿意,<7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⑥疾病知識及住院時間:通過滕州市中醫醫院自制問卷比較兩組患者對闌尾炎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問卷為百分制,分值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佳;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時間。

觀察組首次排便時間、首次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觀察組術后切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觀察組患者闌尾炎知識評分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6。

闌尾位于回腸和盲腸交界處,是形態類似于蚯蚓狀的淋巴免疫器官。闌尾在長時間殘留細菌和糞便過程中,容易出現炎癥反應。當闌尾出現炎癥病變后,會造成劇烈疼痛感。臨床上為有效控制闌尾炎的病情、減輕疼痛,常采取手術治療方式。但由于術后患者長時間的禁食和臥床以及術中各管道的使用,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因此,在闌尾炎圍手術期間開展有效護理工作,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胃腸功能的有效保障。
中醫將闌尾炎歸屬于“腸癰”范疇,認為闌尾炎是由濕熱瘀滯、氣滯血瘀所形成的疾病。在治療方面,需秉持六腑以通為順的治療原則,采取中醫特色護理結合常規護理理念,促進闌尾炎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的恢復。在中醫護理當中,常采用芒硝清熱解毒,并應用中藥外敷、穴位按摩、耳穴壓豆、熱磁療法等方式。由于芒硝的成分為硫酸鈉,能夠很好地促進切口愈合,提高組織的再生能力。另外,芒硝還具有抗炎作用,能夠增強內皮系統增生和吞噬功能,強化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另外,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能夠通過在外與皮膚相連接,在內與五臟六腑相連,降低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有效緩解患者精神緊張,促進新陳代謝。耳穴壓豆能有效刺激耳內穴位,起到健脾益氣、通調臟器、疏通大腸等功效。其他理療方式能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將藥效直接作用于經脈,避免患者闌尾炎術后切口部位出現膿腫和炎癥反應,緩解疼痛,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
中醫對于闌尾炎的認知較為悠久,闌尾炎患者多由寒溫不適、喜怒無度,使邪氣居于體內,在腸內遇熱不散,出現化膿及炎癥現象,同時還與患者內傷、暴飲暴食、冷熱不調、喜怒不常等相關因素有所聯系。闌尾炎術后開展中醫護理,能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中醫護理不僅遵循了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特征,還充分發揮了中醫特色護理的優勢,極大程度上提高了闌尾炎患者術后恢復效果,滿足患者對護理質量的需求,使護患關系更為融洽。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闌尾炎術后開展中醫護理干預后,該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提示中醫護理干預可縮短患者排便時間、進食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等。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切口愈合情況較為良好,術后生活質量得到提升,護患關系更為和諧,且患者對闌尾炎疾病認知有所提高,住院時間較短,提示中醫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闌尾炎術后患者各項指標,使護患關系更為融洽,突出了中醫護理干預運用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闌尾炎圍手術期開展中醫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腸功能,縮短各項臨床指標用時,提升生活質量及切口愈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