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利霞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腫瘤內一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不同類型的腫瘤所導致的臨床癥狀各不相同,同時也極易導致多種并發癥的出現,對患者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其中,靜脈血栓栓塞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并發癥,在不同類型腫瘤患者中多有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之后,不僅會增加腫瘤患者的致殘風險,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也會延長治療時間,加重患者經濟負擔,對最終的臨床治療效果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臨床應注意保持風險意識,提高對該病的重視程度,并做好早期的預防和控制工作。此次研究選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150例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對腫瘤患者實施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系統預防護理措施的臨床效果,并總結相關的預防護理經驗。
選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150例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的各項資料進行收集,開展回顧性研究。納入研究的150例患者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75例。對照組中,男性39例,女性36例;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58.11±2.03)歲;腫瘤類型統計:消化系統腫瘤35例,肺癌11例,婦科腫瘤9例,乳腺癌9例,淋巴癌11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1.35±0.11)年。觀察組中,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58.31±2.01)歲;腫瘤類型統計:消化系統腫瘤35例,肺癌9例,婦科腫瘤11例,乳腺癌11例,淋巴癌9例;病程1~3年,平均病程(1.33±0.1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可進行組間比較。本研究已獲得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均在18 歲以上;②可查詢到完整的患者病歷資料;③經臨床綜合性檢查與病理診斷,確診為腫瘤患者;④住院期間接受化療等抗腫瘤治療。
排除標準:①入組時已經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②精神異常,無法與人正常溝通;③依從性不佳,不配合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的臨床病情進行觀察,遵醫囑對患者用藥,進行常規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知識的簡單講解等。
觀察組聯合實施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預防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護理人員培訓。組織科室全體人員進行集體培訓和學習,學習和培訓的內容包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病原因、相關危險因素、臨床表現和特征、臨床危害,以及相關的預防措施和護理措施等。并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護理技能的強化訓練,通過培訓,提高其對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認識水平,幫助護理人員加深對靜脈血栓栓塞癥臨床危害的重視程度,提升其相關護理技能的操作熟練程度。對科室以往的相關護理經驗進行回顧和總結,通過集體討論和分析的方式,總結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的預防護理要點。②患者風險評估。對患者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匯總,包括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以及治療方案等,查閱患者的電子病歷系統,掌握患者的基本資料。結合患者臨床病情和治療情況、年齡、性別等,科學分析患者的綜合情況,評估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評估后得出具體的評估結果,將不同的患者劃分為不同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風險等級。為每位患者制定風險等級登記表,放置在患者床頭。針對不同患者的風險評估結果,以及護理方案的實施情況,結合以往的科室相關護理經驗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等,制定出詳細的、有針對性的預防護理方案。按照預防護理方案的內容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以有效控制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發生。嚴密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及時對其進行再次風險評估,結合患者情況對其風險等級進行合理調整,并對應調整相應的護理方案。③預防護理的實施。以具體的預防護理方案為依據,對患者實施相應的預防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首先對患者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全面掌握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齡、對疾病的認識水平、在相關知識方面的需求等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知識講解。在講解中,可以結合一定的宣傳冊或者圖片、視頻等。幫助患者切實認識到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危害性,引導患者了解相關的危險因素和預防途徑等。以提高患者的認識水平,同時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從性,確保各項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結合預防護理方案的內容,對患者實施預防性的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方案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局部肢體和皮膚的變化情況。指導患者在保證休息的同時,適當參與一定的鍛煉。結合不同患者的腫瘤類型和臨床病情、身體狀況等情況,護理人員可以協助其參與各種力所能及的鍛煉,包括病床上適當抬高肢體、膝關節屈伸運動以及床邊短距離行走等。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的出現。另外,在護理中,護士長還要注意及時觀察、掌握不同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了解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觀察每位護理人員的各項護理操作情況,相關護理記錄的填寫情況。對于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糾正,并督促相應的護理人員進行改正。
①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對兩組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評,測評中使用的答卷為赤峰市醫院自行設計的問卷,內容包括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相關危險因素、臨床表現等內容。答卷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掌握程度越好。②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情況: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或者下肢血管加壓超聲檢查,了解其是否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對于經檢查確診的患者進行記錄,統計最終的總人數。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率=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③護理滿意度:在臨床護理計劃完成后,患者出院之前,調查患者對本次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調查中使用的工具為《患者關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該表為赤峰市醫院自制。調查結果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種類型,總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觀察組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對照組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總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觀察組的總滿意率較對照組明顯偏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腫瘤患者極易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其發病原因與多方面因素相關。李霞等通過分析指出,惡性腫瘤患者極易出現并發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問題,其發生率可以達到非腫瘤患者的6倍之多,同時,相關的危險因素也很多,例如腫瘤的組織類型和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各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使用、患者肥胖、高齡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最終導致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出現。考慮到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諸多危害,在臨床治療中,還需要積極的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常規護理模式下,對腫瘤患者進行護理的時候大多采用的是一些常規、機械的護理措施。各項護理措施的開展大多遵照醫囑,是一種被動、籠統的護理模式。這一模式下,無法有效控制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出現。考慮到上述問題,近年來,赤峰市醫院在對腫瘤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對靜脈血栓栓塞癥這一問題予以了高度重視,并積極的制定出系統的預防護理措施。此次研究中,通過對相關護理措施進行應用后發現,經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評估與數據組間比較可見,觀察組患者對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在臨床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情況方面,統計后發現對照組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癥的患者較多,總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此次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上述結果表明,各項預防護理措施的應用獲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對獲得上述研究結果的相關原因進行分析,可能是因為在預防護理過程中,在對患者進行具體護理干預之前,護理人員即高度重視靜脈血栓栓塞癥這一問題,通過集體培訓和學習方式,加深了對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認識程度,全面了解其臨床危害。并結合科室以往的護理經驗,總結出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的預防護理要點。之后,對入組患者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分析。收集患者的各項檢查結果,結合對患者臨床情況的觀察,展開對患者臨床情況的科學分析。并針對其病情和年齡、臨床癥狀等情況,科學評估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通過評估,可以得出不同患者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風險情況,幫助護理人員客觀的掌握不同患者的情況。結合所得出的評估結果,可以制定詳細的、有針對相關的預防護理方案。這一預防方案中綜合了患者的實際情況、靜脈血栓栓塞癥發生風險、以往科室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預防護理經驗以及國內外研究成果等多方面的內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與患者的臨床情況十分契合。以具體的預防護理方案為依據,便可以按部就班的對患者實施相應的預防護理。在護理中,護士長還可以及時觀察、掌握不同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了解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患者可以在護理人員的耐心指導下了解、掌握更多與自身疾病以及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的知識,提高對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認識水平。護理人員以科學的護理方案為指導,對患者進行多方面的護理干預,從而有效控制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出現。這一過程中,患者也可以得到來自護理人員的良好照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也相對較高。綜上所述,在腫瘤患者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對其實施系統的靜脈血栓栓塞癥相關預防護理措施可以獲得理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