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丹
(聊城市退役軍人醫院神經內一科,山東 聊城, 252000)
1急性腦梗死是指腦部血液循環突然中斷,造成腦組織區域性缺血、缺氧而出現壞死和軟化。該疾病發病率較高,常見于中老年人。急性腦梗死發病機制較為復雜,與多種炎癥因子、免疫因子等存在聯系,最典型的病理機制為,腦動脈硬化后造成腦血管局部產生血栓,引起腦部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和運動功能障礙。治療方面選用雙聯抗血小板藥物,即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能起到改善微循環、抗氧化、抗感染、保護神經功能等功效。阿托伐他汀鈣屬于常用降脂藥物,在劑量用藥方案上,存在一定差異。對此,本研究應用雙聯抗血小板藥物與劑量不同的阿托伐他汀鈣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所取得的效果做如下總結。
選取聊城市退役軍人醫院在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診的6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依據摸球法實施分組,藍色球納入對照組(30例),應用常規劑量阿托伐他汀鈣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該組研究對象男16例、女14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65.03±3.48)歲;高血壓12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癥8例。紅色球納入研究組(30例),采用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該組研究對象男17例、女13例;年齡57~80歲,平均年齡(65.89±3.88)歲;高血壓11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癥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均衡可比。所有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聊城市退役軍人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依據《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并結合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結果確診;②年齡18~80歲;③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年齡超出界定范圍者;②伴隨活動性出血者;③既往有腦梗死、精神障礙疾病者;④合并嚴重感染以及惡性腫瘤疾病者。
兩組均常規尿激酶溶栓。對照組針對所納入的患者,運用常規劑量阿托伐他汀聯合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企業:北京春風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776,規格:50 mg),口服50 mg/次,1次/d,并取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生產企業: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15,規格:25 mg)口服75 mg/d,聯用阿托伐他汀鈣(生產企業: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規格:10 mg),口服20 mg/次,1次/d。
研究組在對照組雙聯抗血小板藥物基礎上,采用大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阿托伐他汀藥品廠家、國藥準字號、規格均與對照組一致,口服40 mg/d。兩組均治療30 d。
①NIHSS水平: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表(NIHSS)作為測評工具,在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予以評價,表格包含11個維度,計分標準為0~42分,正常為0~1分,輕微為2~4分,中度與中重度依次為5~15分、16~20分,重度則分值>20分,分值越高表示缺損嚴重程度越大。②臨床有效性:在兩組干預結束后,依據神經功能缺損恢復程度進行測驗,基本痊愈為90%~100%、顯效為46%~89%、進步為18%~45%、無效為<18%,總有效率=(基本痊愈+顯效+進步)例數/總例數×100%。③兩組炎癥因子: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行離心處理后,由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炎癥因子水平,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④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30 d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通過彩色超聲多普勒予以檢測,檢測醫師為同一人。⑤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轉氨酶升高、牙齦出血、血尿發生率,總發生率=(胃腸道反應+轉氨酶升高+牙齦出血+血尿發生率)例數/總例數×100%。⑥血液流變學:比較兩組患者用藥治療前后血漿黏度、全血黏度、血細胞比容。

治療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研究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更低(<0.05)。見表1。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0.05)。見表2。

兩組治療前炎癥因子水平(hs-CRP、IL-6、TNF-α)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研究組炎癥因子均代于對照組(<0.05)。見表3。

兩組治療前,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均呈更高水平(>0.05);治療30 d后,研究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均低于對照組(<0.05)。見表4。

治療后,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呈更低水平,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兩組治療前,血漿黏度、全血黏度、血細胞比容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治療后,研究組各項指標均低于對照組(<0.05)。見表6。

急性腦梗死為神經內科領域多發性疾病,由于腦供血突然中斷誘導腦組織壞死。一般負責腦部血液供應的動脈有血栓形成和粥樣硬化的風險,引發管腔狹窄、閉塞,導致局灶性急性腦供血不足。當急性腦梗死患者腦血管狹窄或出現堵塞后,易造成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影響患者的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感覺功能,并引發多種并發癥。開展臨床治療工作,需以改善腦組織供氧、強化神經功能、降低腦細胞受損為主要目的,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
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治療方案為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可對各種抗凝機制起到有力覆蓋效果,增強抗血小板作用。氯吡格雷在性質上,屬新型抗血小板藥,參與競爭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除抗血小板作用外,還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炎性反應,減少不穩定斑塊的形成。阿司匹林屬于雙聯抗血小板藥物中的一種,能有效防止血小板中花生四烯酸轉化,從而阻礙血小板堆積。與氯吡格雷聯用,可將附著在血小板膜上的受體結合,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持續發展。阿托伐他汀鈣屬于新型他汀類藥物,可對膽固醇合成過程中的限速酶起到競爭性抑制作用,阻止內源性膽固醇合成,以此降低膽固醇水平;并抑制巨噬細胞的酶作用和炎癥因子,改善不穩定斑塊的情況。另外,阿托伐他汀鈣除調脂作用外,也具有降低急性腦梗死炎性反應、抑制血栓形成、促進神經恢復的作用。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運用雙聯抗血小板方案,與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聯用,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明顯下降,臨床總有效率較高,炎癥因子含量更低,提示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聯合雙聯抗血小板藥物,能減輕炎性反應、改善腦功能。研究組用藥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和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有所減少,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血液流變學情況明顯改善,進一步突出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與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應用的有效性。此外,急性缺血性腦損傷時,腦內神經元、巨噬細胞、活化的小膠質細胞等多種細胞表達MCP-1,并誘導、趨化和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引起炎性瀑布反應,使hs-CRP、IL-6、TNF-α含量增加,參與缺血再灌注腦損傷病理過程。通過觀察發現,運用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聯合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較為顯著,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改善效果存在優勢。
綜上所述,應用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與雙聯抗血小板藥物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作用更為顯著,對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效果更優,不良反應較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