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山東 煙臺, 26520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不良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都可導致慢性胃炎。部分患者會出現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的情況,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受到感染后,會產生胃部不適的癥狀,如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食欲不振、噯氣、反酸等,疾病經久不愈會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的不良情緒,不僅影響其對營養的攝入以及身體健康,還會對其生命質量產生消極影響。因此,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是十分必要的。四聯法中包括抗生素類藥物,可以將胃部的幽門螺桿菌有效消除,還包括鉍劑藥物可有效保護與修復患者胃部黏膜組織,有效抑制與緩解患者胃部黏膜組織的進一步病變。鉍劑四聯治療可以緩解患者疾病,但是西藥治療效果有限,易使患者疾病反復發作,不利于患者康復,并且會使患者產生抗藥性,治療效果不理想。而在鉍劑四聯治療的基礎上采用益生菌藥物治療可提升治療效果,對患者的疾病康復有積極意義。本研究以160例Hp陽性慢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療法治療Hp陽性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收治的160例Hp陽性慢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80例。試驗組患者男40例,女40例;年齡28~44歲,平均年齡(34.56±1.52)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24±0.52)年。對照組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齡29~45歲,平均年齡(34.57±1.54)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2.26±0.5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胃炎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中關于慢性胃炎診斷標準;②經Hp(幽門螺旋桿菌)呼吸試驗檢測均為陽性者;③臨床病歷資料完整者。
排除標準:①無自主意識或伴有精神疾病者;②對治療中使用藥物過敏者;③伴有其他嚴重并發癥者;④臨床資料缺失者。
對照組采用鉍劑四聯治療干預。對患者服用阿莫西林、泮托拉唑鈉腸溶片、枸櫞酸鉍鉀、克拉霉素藥物聯合治療。阿莫西林(生產企業:上海信誼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363,規格:0.25 g)口服,1 g/次,2次/d,早餐及晚餐后1 h服用。泮托拉唑鈉腸溶片(生產企業:沈陽圣元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7169,規格:40 mg)口服,40 mg/次,1次/d,早餐前30 min服用。枸櫞酸鉍鉀(生產企業:湖北科益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00093,規格:0.3 g)口服,0.3 g/次,4次/d,早餐及晚餐后2 h服用。克拉霉素(生產企業:浙江京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652,規格:0.25 g),口服,0.5 g/次,2次/d,早餐及晚餐后1 h服用。連續用藥14 d。
試驗組采用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治療干預。在四聯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結束后2周,開始服用2周益生菌。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服用U冠益生菌(生產企業:安徽百盛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C10634122205790,規格:2.5 g)口服(用溫水沖服),2.5 g/次,2次/d(早晚),與抗生素間隔30 min服用。U冠益生菌主要有效成分為嗜酸乳桿菌NCFM、乳雙歧桿菌Bi-07、鼠李糖乳桿菌HN001,另外還添加了低聚果糖、聚葡萄糖等。患者鉍劑四聯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連續服用14 d。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Hp根除率和復發率、治療滿意度。
①治療效果。結合患者病情改善情況進行評定,患者噯氣、惡心嘔吐、上腹疼痛癥狀完全消失,無不良癥狀,且用藥1個月后通過呼氣試驗復查Hp為陰性不復發,評定為顯效;患者噯氣、惡心嘔吐、上腹疼痛癥狀基本改善,無明顯不良反應,用藥1個月后通過呼氣試驗復查Hp為陰性評定為有效;患者癥狀未改善,有顯著不良反應,用藥1個月后通過呼氣試驗復查Hp仍為陽性評定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②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指標。在患者停藥1個月后,采用化學發光免疫法進行測定。
③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皮疹、頭暈、味覺異常,不良反應發生率=(皮疹+頭暈+味覺異常)例數/總例數×100%。
④Hp根除率/復發率。用藥1個月后復查,對患者進行14-C呼氣試驗,呼氣試驗結果呈現陰性表明Hp根除,陽性為未根除,根除率=根除例數/總例數×100%。慢性胃炎復發率通過觀察患者3年內疾病復發情況進行判定,復發率=復發例數/總例數×100%。
⑤治療滿意度。采用煙臺市萊陽中心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100分,十分滿意(>85分)、基本滿意(60~85分)及不滿意(<60分)。治療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Hp根除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表明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治療的效果較單一的四聯治療法顯著。益生菌能改善胃反酸、淺表性胃炎、胃潰瘍、慢性胃炎等,益生菌一方面競爭性抑制Hp和有害菌在胃黏膜上皮細胞粘附,另一方面抑制有害菌引起的炎性反應,抑制或直接殺死有害菌,降低內毒素。長期大量補充益生菌可在胃黏膜上形成保護性薄膜,分泌物對于殺滅Hp,促進胃炎愈合有很好的作用。益生菌能夠特異性地識別并錨定Hp的細菌膜受體,并且進行物理性地捆綁、纏繞,形成不溶解的聚合物,使Hp無法固定在幽門壁上,排出體外;而蛋黃免疫球蛋白IgY可以與Hp的靶點相結合從而使其失去致病性,并且可以中和Hp毒素細胞毒性,減輕對細胞的損傷,增強胃腸道對Hp的抑制作用,因此,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療法對Hp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血清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在益生菌的作用下,有效刺激黏附蛋白的表達,分泌出代謝抗酸物質,并有效抑制Hp在胃黏膜中的定植。多項研究數據表明,Hp四聯方案添加益生菌可使效果較未使用益生菌顯著提高,甚至提高至96%以上,在服用抗生素后30 min~2 h服用益生菌,使用療程與消除方案療程相同或再延長1~3周。蛋黃免疫球蛋白抗體可以中和Hp毒素細胞毒性,減輕或根除Hp對細胞的損傷。此外口服IgY抗體2周后,Hp陰轉率顯著提高,4周后陰轉率即可達到100%,更有病理切片表明口服IgY抗體后胃部細胞炎癥明顯減輕或消失。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表明益生菌的使用對患者的用藥安全具有良好保障。有研究發現在消除Hp療法的同時或消除療法后補充微生態制劑,可以增加消除率或降低抗生素對腸道微生態不良影響。也有多項研究顯示應用益生菌聯合抗生素的聯合療法可以降低抗生素療法的多種不良反應,如嘔吐、上腹痛、腹脹、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食欲不振、便秘等,提高治療的根除率,改善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Hp根除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益生菌作為一種微生態制劑,可以產生乳酸,減少Hp的增殖,并降低Hp的尿素酶活性,有效調節抗炎因子分泌效果,幫助患者降低Hp的感染概率并使患者的疾病復發率大大降低。益生菌增加腸道內一種或數種益生菌的數量,調節腸道菌群平衡,發揮機體調節、集體防御、預防疾病、治療疾病等功效,使患者的胃部環境更加健康,提升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益生菌聯合鉍劑四聯治療Hp陽性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能夠改善胃腸道的微生態環境,增強胃腸道黏膜防御功能,增強對Hp的免疫力,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