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菁
有家長來問我小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學素描最好?我只好這么告訴他關于這方面的事情。
說起素描這事,好像要正式入門走繪畫這條路了,或者是有了考繪畫類學科的想法了才要考慮學素描。好像學素描是要成為某一類人時所必須要做的事。
素描被認為很重要,被認為是繪畫入門的基礎,被認為是必須經過的基本訓練和必須要掌握的一種技能,只有經過這樣的訓練,才能實現一種理想。
我也認為素描重要,我也覺得素描是基礎。但首先我們要探討一下,什么是素描?我們學畫時看過的素描書里是這樣說的:“用單色去畫就是素描。”也可以說是“簡單的描繪”。
“素”就是簡,多一個色就不是素描了,只能用一個色,紅也行,黑也行,綠也行。另外,工具也做了規定,只能用鉛筆或炭筆,你要是用油畫筆就不叫素描了,當然,這是過去的說法,雖然沒有很硬性的規定,但確實就是這么去看素描這個問題的。
外國傳進來的,被中國人接受之后就成了一個限制自己的框框和規定。而且比源頭更死板,更僵化,更沒有靈活性。其實我更愿意接受“簡單的描繪”這個說法,不論用什么來作畫都可以,比如可以用棍子,也可以用竹簽,還可以用布擦,甚至用沙子、泥巴和多種辦法做拼貼。只要是不太講究技法的樸素的做法,都可稱為簡單描繪,都可以是素描。
至于素描的目的,近了說,是為考學,從長遠看,是學會去表現,一種簡約的表現。
想想古代的祖先,那些畫得很好的,吳道子、范寬、八大山人等,他們沒接受過今天這樣的素描訓練,包括敦煌的那些畫工也沒學過。只能猜測,他們得到過類似的訓練。他們獲得了與我們相同的能力,他們畫得很棒。他們的畫,現在成了我們的榜樣。

黃菁/遇龍河的田園紙本水彩20cm×42cm
再一個問題,何為基礎?過去說,造型能力是基礎,素描就是鍛煉造型能力。那什么才是造型能力呢?造型能力用什么東西作支撐呢?我覺得應該是“控制力”。也就是對“分寸”和“度”的把握能力是繪畫的基礎。素描訓練就是去獲得這個能力的一種方式。當然,還有其他的不同方式也可以獲得這樣的能力。
古人沒用過今天的素描訓練方式,但他們用了另外的做法去訓練,他們也會畫素描,只是不用鉛筆而已,但達到的目的是一樣的。
畫畫的人眼力好,你要問他某一樣東西有多寬?有多長?他的回答會比較接近事實。這是長期訓練的結果,這是一種判斷力,這也是素描訓練要達成的另一個目標。指哪打哪,還要知道指的是哪。這就是控制力和判斷力。
有了控制力和判斷力是不是入了藝術的門了?恐怕還不是。這兩種能力是可以幫上點忙,但不是有了甲就一定能得到乙的那種關系。用來考學校可以,能不能有成就這不是關鍵因素。很多的人素描畫得極好,但成就平平。有的人沒經過正規素描的訓練卻成為大藝術家。所以,素描之外的能力決定了能不能成。
我覺得,素描的核心是眼和手的配合。眼睛的解讀力才是重要的基礎。要讓小孩子保持眼睛的好奇,或者說是,眼睛的單純,這樣才能看見別人沒看到的東西??匆娏艘茏サ米。@是指手的配合。
畫素描是為了得到控制力和判斷力,但有時候又要放棄和顛覆這些能力,或者說是忽略這些能力,才能獲得作品的獨特意味。
得到已經很難,放棄就更難。長在你身上了又要去掉它,這才是最難做到的。一旦做到了,就多少會有點成就。或者反過來說,有成就的人,總是用他們之前得到的東西去換取后來期望的東西。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待素描的學習,那也可以說,學素描是去學以后要扔掉的東西,去獲得一些交換的砝碼。按貢布里希的說法,就叫“得到了再扔掉與從來就沒得到過是有本質區別的”。至少你有東西可以扔。
從這個意義上看,能讓我們對素描的學習更加清醒,同時,也能讓我們對基礎、造型、描繪和控制力以及表現力,當然,還包括了對藝術創作與基本訓練的關系有了合理的認知。
所以,素描是一種訓練方式,是引導我們進入繪畫領域的有效途徑之一,是有時候很有用,有時候又很誤人的一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