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洪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醫院康復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膝骨性關節炎為臨床常見、進展性膝關節疾病,近年受到我國人口老齡化等多種因素影響,其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膝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且多伴有活動受限,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目前,臨床尚未發現特異性治療方法,主要采用玻璃酸鈉(SH)關節腔注射治療,效果確切,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1]。中醫認為,膝骨性關節炎屬“骨痹”“膝痛”等范疇,病機為本虛標實,是由濕邪潴留于經絡,引起氣血運行不暢,促使氣滯血瘀導致。本研究旨在分析祛風活血通絡法中藥熏洗輔助SH關節腔注射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膝骨性關節炎患者85例,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3例)。對照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48~73歲,平均(60.27±6.11)歲,病程5個月至8年,平均(4.61±1.39)年;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48~74歲,平均(62.03±5.76)歲,病程4個月至8年,平均(4.41±1.23)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骨關節炎診療指南(2018年版)[2]中診斷標準者;骨性膨大、骨摩擦音者;均為單側膝骨性關節炎者;影像學Kellgren/Lawrence分級Ⅰ~Ⅲ者。排除標準:肢體癱瘓者;入組前2周內服用相關藥物治療者;患膝關節及周圍皮膚破損者;免疫系統異常者;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接受SH關節腔注射治療。取坐臥位,患膝關節屈曲90°,碘伏消毒內膝眼(或外膝眼),連續3次,用5mL注射器,在定位點刺入關節腔,約留針0.5cm在皮膚外,回吸,若伴有關節積液,必須抽吸干凈,保留針頭,拔掉注射器,之后將裝有2.5mL SH的注射器安置在針頭上,注入,拔針,無菌敷料覆蓋包扎,預防感染。之后被動伸屈患膝關節數次,促使SH均勻分布,1次/周,連續5次為1個療程。
1.3.2 觀察組:接受祛風活血通絡法中藥熏洗輔助SH關節腔注射治療。祛風活血通絡法組方:花椒30g,紅花20g,酒當歸20g,制川烏15g,威靈仙15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澤蘭12g,透骨草12g,赤芍12g,蒼術12g,三棱12g,海桐皮12g,莪術12g,杜仲12g,伸筋草12g,獨活9g。混合裝入布袋內封口,置于多功能中藥熏蒸治療機,加3L左右水,打開電源開始熏蒸,至中藥熏氣艙溫度達到45℃時,將患膝關節放在熏蒸機上方,熏蒸溫度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整,約40min后停止加熱,待藥液熱度可被患者接受時,倒入盆中擦洗患膝,約10min,完成后注意保暖,并主動活動膝關節數次,1次/d,50min/次,連續3周為1個療程。SH關節腔注射同對照組。兩組均治療1個療程。
1.4 療效評估標準:治愈:疼痛等臨床癥狀消失,關節可自如活動,關節查體恢復正常;顯效:疼痛等臨床癥狀顯著緩解,關節活動稍微受限,關節查體無明顯異常,可正常生活、工作;有效:疼痛等臨床癥狀減輕,上下樓梯稍感不適,膝關節功能受限;無效:未達上述標準。治愈、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
1.5 觀察指標:①療效;②膝關節功能,采用膝關節功能Lysholm評分評估,總分100分,得分<70分時,表示患者膝關節功能較差需接受治療;③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1.6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治療后,觀察組12例治愈,19例顯效,9例有效,3例為無效,總有效率為93.02%;對照組治療后10例治愈,16例顯效,5例有效,11例為無效,總有效率為73.81%;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較高(χ2=5.701,P=0.017)。
2.2 膝關節功能:治療后,兩組膝關節功能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膝關節功能Lysholm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功能對比(±s)

表1 兩組膝關節功能對比(±s)
組別 n觀察組 43對照組 42 tP治療前43.19±3.8644.02±4.270.9410.350治療后84.61±5.0376.48±5.277.277<0.001
2.3 炎性因子水平:治療后,觀察組IL-6、TNF-α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對比(x±)
膝骨性關節炎為骨科常見疾病,以膝關節軟骨退行性改變、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征,病變范圍累及關節軟骨或整個關節,嚴重影響患者膝關節功能,降低生活質量。SH關節腔注射為臨床常用治療方法,SH為關節滑液主要成分,其含量減少,可導致關節機械性潤滑、緩沖應力減弱,加快關節損傷,而經關節腔注射后,可有效增加其成分,發揮潤滑作用,多次被動活動可促使其覆蓋、保護膝關節軟骨,改善關節攣縮,抑制病情,改善臨床癥狀[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膝關節功能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提示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接受祛風活血通絡法中藥熏洗輔助SH關節腔注射治療,效果顯著,能改善膝關節功能。中藥湯劑外用熏洗為中醫常用治療方法,具有中藥治療、熱療的雙重作用,熱療可擴張膝關節局部毛細血管,加快血液運行速度,促進中藥有效成分吸收,修復損傷組織。祛風活血通絡法組方中透骨草性溫,可活血止痛;海桐皮性平,能通經活絡;三棱性平,能破血行氣;伸筋草性溫,具有除濕止痛的作用等,諸藥經熏洗使用,能將熱力、藥力有機結合,促使藥物通過皮膚滲入筋骨,從而發揮溫通關節,促使氣血通暢、腠理疏通、脈絡調和的作用[4-6]。同時現代研究認為,中藥熏洗具有透皮作用,通過神經系統反射作用,能破壞病理反射,緩解局部壓力,從而緩解臨床癥狀[7]。其與SH關節腔注射聯用,能發揮協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本研究還發現,治療后,觀察組IL-6、TNF-α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祛風活血通絡法中藥熏洗輔助SH關節腔注射治療膝骨性關節炎,能降低患者炎癥因子水平。
綜上所述,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接受祛風活血通絡法中藥熏洗輔助SH關節腔注射治療,效果顯著,能改善膝關節功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