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穎
(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 999077)
隨著高校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為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高校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上應該進行合理調整,逐漸擴大辦學規模,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但是從實際的教學管理情況而言,當學生人數在增加的時候,也增加了學校管理的難度,面對這種情況,還需要從數據化的思維分析,尋找全新的管理方式,實現教學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構建更為系統化、完整化的教學管理平臺,從根本上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
高校教育管理本身就是一項極為復雜且系統的工作,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提升的時候,為實現教學工作的全面普及,需要教師、學生、管理者和領導等多個層面進行完善和創新,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這些都是教育管理的有效范疇。整個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大量信息,而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能打造更為合理化的管理平臺,實現對學生信息的篩選、對教學情況的監督,為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進行提供保障。
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是穩定教學秩序的關鍵所在,教學管理中涉及許多煩瑣的信息內容,通過信息化建設的形式,將教學管理工作的流程進行必要簡化,無論是教師、學生都能借助大數據平臺實現規范化管理和學習。以學生的學籍信息為例,通過大數據擬定完整的名單,讓學生統一登錄學校的管理平臺,按照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完成信息的提交任務。而學校的管理者只需要登錄平臺,對學生信息進行整合、歸納即可,能夠實現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發展。
高校構建相應的數據化管理平臺,既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和掌握學校的實際情況,而學校提供學生相關的數據,利用數據平臺進行分析和處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基本需求,實現資源的高效整合。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管理活動中所需要的信息資源能利用大數據實現共享,教師則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下載和瀏覽。對于學生而言,教學管理平臺中發布求職咨詢,進行就業、創業等活動,體現信息的共享性價值。
傳統的管理模式一般是以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談話為主,通過日常的管理和分析,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傳統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逐漸落后,學生獲取信息的范圍在縮小,無法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而在大數據思維下,知識傳播的渠道更為廣泛,通過極為快速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也讓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更為科學,具有極強的預見性。
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能從中尋找有用的數據,將其應用于高校教學管理中,為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進行提供保障。例如管理決策體系的建設,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個人成績、優秀情況等,為畢業生決策提供有效支持,根據自動形成的報表和推選的人員實行一一論述,避免由于主觀因素所導致的決策不合理,讓學生在信息系統的智能化管理中顯得更為靈活。學生管理中的數據采集點數值化發展情況,結合編號,或者是根據區域功能的不同進行分析,方便數據的處理和應用,如表1 所示:

表1
在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集中管控的時候,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課堂時間的管理。高校憑借大數據技術,對教學管理的時間進行合理評價,分為單獨學生課堂和批量學生課堂,前者是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對單獨學生的課上情況進行點評。結合目前高校的教務系統進行合理分析,了解學生的個人成績,選擇學習成績好、學習效率低的學生,進行差異化管理,適當修改和優化學生課堂管理的時間。第二,則是課外管理時間,主要是學生在課外的活動情況,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數值,結合分類活動中的評價標準,進行恰當優化,得出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始針對性培養。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得出學生分類活動情況表格,并聯系社團管理的實際情況,按照個人指數、平均指數進行計劃培養,實現對學生的精準化管理。由此可見,高校在教學管理中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全面掌握學生的動態數據,才能做到教育的針對性、差異性和精準化,實現對大學生的全面培養。
大數據思維下的教學管理工作,為高校各項活動的評價提供了有效幫助,也為實施對象提供了全新的處理方法。為解決當下的各種新問題,還需要結合大數據技術制定對應的優化措施:
首先,吸引更多的評價參與者。大數據思維下高校的教學管理工作,需要更多的參與者,以大數據為支撐開展教學評價,主動認識和了解師生在不同環境下的行為數據。通過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并從參與者的角度進行評價和分析,從而確保評價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通過這種方式,將某些不合理的指標及時摒棄,適當增加一些合理的內容,結合這些評價項目,體現教學管理評價的作用,并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呈現出更為有效的結果。
其次,信息采集的多元化。基于大數據思維的教學反饋機制,具有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能完整呈現教學的真實情況,讓活動流程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模式。而教學評價的設置應該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能全面體現相關的教學流程,還能從海量的信息數據中尋找更多有價值的資源。再者,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使教學評價體現的收集方式變得更為多樣化,通過非結構化的信息內容,例如視頻、音頻等,確保教學評價的形式更為流暢、內容更加真實。
最后,信息反饋的時效性。大數據的有效應用,使教學管理工作從宏觀層面沿用到微觀角度,將每位學生的行為數據記錄在內,及時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析。而且教學管理者也能從個體發展的角度分析,家長和學生都能從多個視角了解實際情況,高校也能及時選擇有效的解決方案,為自身的決策提供有效幫助。
若是選擇采用傳統的教學管理方式,無法兼顧所有學生的思想動態,導致在學期末的時候,教學管理工作顯得極為混亂。要知道,大學生的個人能力、課上學習情況和學習軌跡等都有詳細記錄,一般是由教師自行儲存信息,當輔導員需要的時候,進行數據傳輸,一旦數據出現錯誤,很難客觀評價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現認知上的差異。對此,需要打造大數據平臺,以數字化的形式賦予教學管理更為廣泛的職能,實現對教學質量的有效監管,實現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數據化發展。為實現教務工作的全范圍覆蓋,專業、高效和智能化的發展平臺開始顯露出來,以沄鹿平臺為例,針對高校教學管理的實際情況,沄鹿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依靠新技術對管理平臺進行優化創新。
一方面,結合高校教學管理的基本需求,實現教務管理工作的全范圍覆蓋,實行統計+運營的活動模式。為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師生的活動情況進行監督和管理,平臺能為學校提供數據表格,督促教師及時修改和完善。得到學校認可的情況下,聯系學生近期的學習情況,為其發送教學短信通知,其目的是督促學生按時完成工作,獲得高質量的結課報告。
另一方面,利用數據化平臺的滿意情況、能力測試等因素,高校開始多維度的測試和監控活動。例如教學滿意表、課上互動情況、答疑解惑等評分,詳細呈現出數據過程,實現教學過程的改進和優化。能力測評階段,需要了解課程知識要點,讓高校更為直接了解和認識教學結果,全方位了解和認識教學過程,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此外,數據化平臺對教師的排課情況進行實時追蹤,方便校方領導掌握課程進度,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的情況,詳細記錄在校學生的綜合表現情況,經過相應的分析和處理,生成數據表格,匹配對應的工作崗位,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隨著教學管理工作的逐步推進,數據的采集、處理工作愈加煩瑣,而且數據的增長速度也越快。目前教育已經處于大數據時代。這些數據包含了學生的個人信息、教學計劃、培養方案和學生的個人成績等,肉眼看似極為普通的數據,其中也隱藏著許多關鍵的信息。
例如聚類分析數據的應用,以對學生的評價結果為基準,結合教師信息,進行數據挖掘,用于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學生一般是作為教學對象,對教師的授課情況有更為清楚的認識,所以結合分析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基于教師分類的形式,主動了解教學質量的差異性,并對教師進行量化考核,真實反映教師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而完善教師考核機制。
關聯規則的應用,將學生歷年的考試成績作為數據資源,對學生在校期間的課程順利進行合理分析,了解其中的相關特點。一方面,能為學生選課提供有效依據,獲得更為專業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結合課程成績,試著對后續階段的課程活動進行有效預測,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為教學管理者制訂培養方案,依托教學計劃提供有效依據,實現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變化和分析數據的應用,結合選課記錄、學籍變化情況,將變化和偏差技術應用于教學管理活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對教務管理系統中儲存的學生個人信息進行合理預警。例如學生近幾年的考試成績、缺考記錄等,聯系學籍變化情況,分析學生是否離校、是否處于不良的學習狀態,這樣能順利進入教學管理系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糾正。
智慧校園則是利用信息技術對校園內的各項工作進行有效管理,通過有效的數據信息,為教育發展建設提供意見,推動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憑借信息技術,能打造更為系統化的發展環境,結合師生的基本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并在智能化的發展空間中打造系統化的校園環境。
例如智慧校園環境的構建,需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方面是物質環境的打造,另一方面則是虛擬環境。師生通過合適的學習場所,聯系網絡化教學平臺,實現各種資源的高度整合,加強對資源的個性化應用,及時將各種學習資源進行智能化分析,方便師生更好地選擇和應用。例如學校的智能學習App,及時將各種資源進行分類上傳,學生能利用App開始學習,完成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工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場所。要知道,智能環境的建設是數據教育時期的重要環節,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項工作。這種環境下讓學生有超前意識,獲得更為深刻的體驗和感受,進而促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綜合發展。需要注意的是,結合大數據虛擬技術的特征,打造云數據中心平臺,連接各種服務器,做好各類信息數據的整合工作,推動教學管理工作的高效發展。相關技術人員依托大數據技術,將重點放在數據遠程管理階段,利用信息技術做好終端數據的控制工作,合理分配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信息系統的穩定運行。
綜上所述,大數據思維模式下,高校更應該對自我發展有清楚認知,利用數據優勢,實現對學生的精準化、個性化管理,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從實際的應用情況而言,大數據的有效應用,需要師生共同努力,確保數據的應用優勢,從而實現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盡早達到教學管理的目標,實現多角度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