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芹,許正文
(青島西海岸第二中醫醫院,山東 青島 262600)
作為臨床多發性皮膚病,黃褐斑以面部出現黃褐色或深褐色斑片為主要臨床表現,其斑片形狀不規則,呈彌漫性分布且邊緣清晰,局部無鱗屑或炎癥反應。此病患者通常無主觀癥狀,受日曬、季節變化及內分泌等因素的影響,色斑深淺可發生變化。除此之外,疲勞、熬夜及精神抑郁等也可導致色素沉著加重[1-2]。黃褐斑對患者皮膚生理活動及器官組織功能的影響較小,但可對患者的形象產生直接影響,易導致其產生自卑等心理問題,損害其心理健康,甚至會對其正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不良影響[3-4]。當前,中西醫結合療法在黃褐斑治療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其中中醫療法包括穴位注射、針灸、中藥外用內服等,西醫療法包括口服氨甲環酸、外用射頻、激光、果酸、氫醌等,均能取得一定的療效。本次研究對象為黃褐斑患者,共納入樣本88 例,觀察并研究此病患者應用調Q 開關1064 nm ND:YAG 激光聯合無針水光治療對其面部皮膚色素沉著與膚質的改善作用。現報道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我單位皮膚科門診2018 年1月至2021 年10 月接診的黃褐斑患者88 例。納入標準:1)病情符合《中國黃褐斑治療專家共識》[5]中關于黃褐斑的診斷標準者;2)對研究內容知情且同意,能夠配合完成各項治療及調查研究者;3)此次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及批準。排除標準:1)處于哺乳期、妊娠期或近期有妊娠計劃者;2)合并有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造血系統疾病或存在肝腎功能異常者;3)參與本研究前的2 個月內接受過黃褐斑規范治療者;4)對本研究所用藥物有過敏反應者;5)面部肌膚敏感或戶外工作者;6)由于黑變病、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蘚等誘發的面部皮膚色素沉著者;7)臨床資料不完整,無法對臨床療效進行判定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分別納入樣本量44 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的年齡范圍為20 ~49 歲,年齡均值為(38.45±2.09)歲;病程范圍為12 ~79 個月,病程均值為(45.56±3.29)個月。觀察組患者的年齡范圍為18 ~48 歲,年齡均值為(39.01±2.12)歲;病程范圍為12 ~84 個月,病程均值為(46.13±3.20)個月。所納入病例經分組后對比其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調Q 開關1064 nm ND:YAG 激光治療,方法是: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在皮損處外涂復方利多卡因乳膏,40 min 后對其實施面部清潔及消毒。操作者及患者均需佩戴防護眼鏡,然后依照患者的皮膚狀態、黃褐斑顏色深淺程度及膚色等確定治療能量。若患者黃褐斑顏色較淺,可適當將能量提高;若黃褐斑顏色較深,則將能量適當調低。參數如下:波長:1064 nm,頻率:5 ~10 Hz,光斑直徑:6 ~7 mm,能量密度:3.00 ~4.06 J/cm2。治療過程中應確保治療頭始終與患者皮膚保持垂直,對其全面部實施勻速掃射,對病灶部位進行加強掃射,直至皮膚微紅。治療后在面部敷修復面膜,持續20 ~30 min,囑患者在治療期間做好面部皮膚的防曬及保濕護理。共治療3 ~4 次。觀察組患者聯合應用調Q 開關1064 nm ND:YAG 激光與無針水光治療,調Q 開關1064 nm ND:YAG 激光的治療方式、頻率及時間同對照組。無針水光治療方式如下:用注射器抽取玻尿酸原液2.5 mL,與等量生理鹽水充分混合后備用。將患者的體位調整為平臥位,以美容巾將其耳廓及頭發包裹好。用氣壓沖洗治療頭與生理鹽水連接后對其面部進行深層清潔,然后換下氣壓沖洗治療頭并安裝無針水光治療頭。向無針水光治療頭的治療壺內倒入水光液,自額頭起分別向右側面頰、下頜、左側面頰及鼻周順序導入玻尿酸原液、生理鹽水混合液及維生素C 注射液。治療過程中詢問患者的面部感覺并對其頭部與面部之間的距離進行適當調整。完成治療后予以患者皮膚屏障修復敷料溫敷,時間為15 ~20 min。共治療3 次。
對比治療前及治療后8 周兩組患者的皮損顏色評分及皮損面積評分。皮損面積評分標準如下:無皮損計0 分,皮損面積為1 cm2計1 分,皮損面積為2 cm2計2 分,以此類推。皮損顏色評分標準如下:膚色正常計0 分,膚色呈淡褐色計1 分,膚色呈褐色計2 分,膚色呈深褐色計3 分,膚色呈黑褐色計4 分。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參考如下標準評估其臨床療效:基本治愈:治療后皮損基本消失(消退幅度≥90%),面部皮膚顏色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皮損明顯減輕(消退幅度達60% ~89%),面部皮膚顏色明顯變淡;有效:治療后皮損減輕(消退幅度達30% ~59%),面部皮膚顏色變淡;無效:治療后皮損及面部皮膚顏色均無明顯變化。臨床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如局部發紅、輕度腫脹、繼發性色素沉著等)的發生率。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 23.0 軟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并以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并以t檢驗,以P<0.05 為顯著性差異標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皮損顏色評分、皮損面積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8 周,兩組患者的皮損顏色評分、皮損面積評分均低于治療前,組內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8 周,觀察組患者的皮損顏色評分、皮損面積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損顏色評分及皮損面積評分的對比(分,±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皮損顏色評分及皮損面積評分的對比(分,± s)
組別 皮損顏色評分 t 值 P 值 皮損面積評分 t 值 P 值治療前 治療后8 周 治療前 治療后8 周對照組(n=44) 2.56±0.24 1.87±0.45 8.974 <0.001 18.09±3.04 15.11±3.59 4.202 <0.001觀察組(n=44) 2.50±0.21 1.31±0.44 16.190 <0.001 18.21±3.01 11.24±3.50 10.015 <0.001 t 值 1.248 5.902 0.186 5.120 P 值 0.215 <0.001 0.853 <0.001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例(%)]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出現了輕微的不良反應,如局部發紅、輕度腫脹、繼發性色素沉著等,經補水修復等對癥治療后各癥狀均消失。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對比[例(%)]
黃褐斑是臨床皮膚科的多發病、常見病,其主要表現為面部褐色色素沉著斑,皮損可累及頰部、顴部及鼻周、口唇等,對患者的容貌及正常生活等均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6-7]。該病的發生與患者長期應用某種藥物(如避孕藥、氯丙嗪)、遺傳、精神變化、內分泌失調及化妝品使用不當等因素存在重要關聯。其組織病理表現為皮膚內黑色素增多,但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并沒有增加,而是黑色素細胞體積擴大,使得突觸更加明顯,導致黑色素細胞功能亢進[8]。以往臨床上多采用維生素C、維A 酸、氫醌霜及中藥治療黃褐斑,但治療效果不甚理想。聯合治療對于改善本病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意義。調Q 開關1064 nm ND:YAG 激光治療主要是通過亞細胞選擇性光熱作用原理,使表皮及真皮黑色素顆粒能夠選擇性吸收激光能量,使得色素顆粒瞬間發生爆破并形成細小碎片,進而被巨噬細胞吞噬清除,可促進病灶黑色素代謝且不會對正常皮膚組織細胞造成損害[9]。維生素C 可對酪氨酸酶的活性產生抑制作用,通過阻止黑色素細胞代謝氧化的方式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還能對已經形成的黑色素產生氧化還原作用,使皮損顏色得到淡化,同時還可發揮抗氧化的作用,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功效[10]。玻尿酸可有效控制皮膚水分的蒸發,同時還能夠誘導角質層水化,加快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的光澤和彈性均得到改善。維生素C 屬于水溶性維生素,而玻尿酸具有親水性,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玻尿酸對促進維生素C 的透皮吸收可發揮積極的作用,而維生素C 能夠以玻尿酸為載體直至皮膚真皮層,從而可在較短時間內使局部皮膚的藥物濃度得到提高,有助于提升黃褐斑患者的臨床療效,加快其臨床癥狀的好轉[11]。無針水光可通過氣壓注入的方式將維生素C 和玻尿酸注入皮膚內,直達真皮部位,其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不會導致皮膚的完整性受損;2)可形成大量的皮膚微細管道,能夠將營養直接輸送至真皮部位;3)可激活細胞,促進受損組織修復并能使皮膚的自愈能力得到增強,加快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的彈性得到顯著改善。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黃褐斑患者應用調Q 開關1064 nm ND:YAG 激光聯合無針水光治療可使其面部皮膚色素沉著及膚質得到顯著改善,且治療的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