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超,陳東陽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超聲科,河南 洛陽 471000)
乳腺導管原位癌(DCIS)屬于早期乳腺癌,如及時確診可行保乳及前哨手術,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的同時,還可獲取較好的美容效果,但若未及時確診,DCIS會進一步發展為浸潤性導管癌,使患者出現多器官病變,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尋求可早期確診DCIS的方法十分必要。活檢是乳腺疾病術前常用檢查方式,其中超聲引導下空心針活檢(CNB)、麥默通(MMT)兩種活檢方式最為常用。CNB主要是利用超聲完整顯示病灶大小,在超聲引導下實施穿刺,獲取病灶組織,以判斷病灶性質[2]。MMT是利用微創全切系統,反復多次切割病灶組織,從而獲得足夠的病灶組織,以用于病理檢查[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引導下CNB、MMT兩種活檢方法在DCIS術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擇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6例高度疑似DCIS患者。納入標準:入院時經乳腺超聲檢查顯示乳腺占位性病變;單發腫瘤;女性;檢查前未行化療、內分泌治療;于我院擇期行手術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良惡性腫瘤;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近期行免疫抑制治療;既往有乳腺癌病史。患者年齡38~52歲,平均(45.80±1.95)歲;腫塊直徑0.5~7.5 cm,平均(3.65±1.02)cm;發病部位:左側83例,右側73例。
1.2 方法CNB檢查:依據患者病灶部位選擇相應體位,常規消毒鋪巾,使用0.5%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西安風華藥業有限公司,規格:5 mL∶0.1g,國藥準字H61020861)對皮膚及腫瘤底部進行浸潤麻醉。在彩色超聲診斷儀LOGIQ E8(國械注進20193061626,韓國通用電氣超聲有限公司)引導下行CNB,探頭頻率設為10 MHz,利用活檢穿刺槍304B000001(國械注進20162154948,北京恒潤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針槽長度約21 mm,行多點穿刺,穿刺針射程不長于胸膜與穿刺點的距離,根據病灶大小、深淺及病灶的毗鄰關系確定活檢針插入深度,取6條標本。MMT檢查:依據患者發病部位選擇合適角度,向病灶下部及穿刺針道處注射麻藥。使用麥默通系統(國械注進20153013063,泰維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依據患者病灶位置選擇相應部位行5.0 mm切口作為穿刺點,一次性旋切針刺入,在超聲引導下旋切針槽到達腫塊部位,使病灶完全處于旋切針凹槽內,使用負壓吸引裝置及旋切針盡量將病灶完全切割取出。取出組織后送病理檢查,術后叮囑患者穿著稍緊內衣,2周內禁止上肢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
1.3 評價指標①統計156例患者的手術病理檢查結果。②以手術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超聲引導下CNB、MMT對DCIS的診斷價值。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超聲引導下CNB、MMT與手術病理檢查結果的一致性采用κ檢驗(κ>0.75表示一致性良好,κ為0.4~0.75表示一致性一般,κ<0.4表示一致性較差);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病理結果156例高度疑似DCIS患者,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DCIS 121例(77.56%);非DCIS 35例(22.44%),其中乳腺增生19例,導管內乳頭狀瘤伴不典型增生8例,乳腺導管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
2.2 超聲引導下CNB、MMT兩種活檢方法對DCIS的診斷價值超聲引導下MMT診斷DCIS的敏感度、準確度高于CNB(P<0.05);兩種活檢方法診斷DCIS的特異度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見表1、表2、表3。

表1 超聲引導下CNB檢查結果(例)

表2 超聲引導下MMT檢查結果(例)

表3 超聲引導下CNB、MMT兩種活檢方法對DCIS的診斷價值
2.3 一致性經κ檢驗結果顯示,CNB診斷DCIS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一致性較好(κ=0.746),MMT診斷DCIS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一致性較好(κ=0.896)。
近年來,組織活檢從開放手術活檢過渡至以穿刺活檢為主,穿刺活檢對患者機體損傷較小,通過病變組織病理檢查可明確病變性質,對臨床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超聲引導下CNB、MMT是臨床診斷DCIS常用的兩種活檢方法,CNB具有創傷小、時間短、不留瘢痕的優勢,同時利用穿刺針,行多點穿刺,可獲取足量的有效病理組織,利于提升診斷效能[4-5]。MMT可完整切除病灶,具有微創、快速的優勢,能夠降低早期乳腺癌漏診風險[6]。本研究結果顯示,超聲引導下CNB、MMT診斷DCIS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一致性均較好(κ=0.746、0.896),但MMT檢查DCIS的敏感度、準確度高于CNB,提示MMT診斷DCIS的效能更高。分析原因在于,MMT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手術,對于臨床觸診陰性的患者,也能準確定位并切除病灶,同時MMT是將整個病灶完整切除并取出,可獲得足夠的病理組織,較CNB獲取更多病理組織,利于臨床病理檢查,降低漏診及低估風險;另外,MMT活檢標準是直接由旋切針切割獲取,可避免惡性腫瘤細胞脫落在正常組織上,從而導致種植轉移,在保證獲取足量的病理組織的同時安全性較高,利于患者后續手術操作。研究[7]表明,CNB易出現病理學低估,從而采取不當治療方案,影響患者預后。病灶越大,CNB局限性則越大,CNB雖可通過多點穿刺獲取不同位置組織,但與MMT相比仍有限。
綜上所述,CNB、MMT診斷DCIS與術后病理結果一致性均較好,但MMT診斷DCIS的敏感度及準確度更高,臨床可優先選擇MMT對高度疑似DCIS患者進行檢查,提升診斷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