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急性前壁心梗是多發性心血管危重癥,是心肌細胞發生不可逆壞死導致心肌纖維化、瘢痕、心力衰竭等,需予以積極治療,治療的重點是盡早促使心肌再灌注、恢復心肌血供、改善心功能。冠脈介入是主要治療手段,可促進冠脈再通,改善心功能[1]。但是,實施冠脈介入治療的時間存在爭議,選擇合理的治療時間窗與患者治療預后關系密切。本文以本院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為例,對比不同時間窗急診冠脈介入治療的預后情況。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3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梗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具備手術指征;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麻醉、手術禁忌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將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齡50~78 歲,平均年齡(62.20±5.60)歲;發病至治療時間3.1~12.0 h,平均發病至治療時間(6.80±3.30)h。觀察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齡51~79 歲,平均年齡(62.50±6.60)歲;發病至治療時間0.5~3.0 h,平均發病至治療時間(1.50±0.50)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
注:兩組對比,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急診冠脈介入治療,觀察組、對照組分別于發病3 h 內、發病3 h 后進行治療。術前進行肝腎、血常規等檢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予以患者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1021)300 mg 嚼服、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9]600 mg 含服,而后進行冠脈介入治療。行冠脈造影檢查,于病變部位后行支架植入術、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實現梗死血管開通。血栓負荷不嚴重者,進行血管擴張術時按照由小到大的原則選擇球囊;血栓負荷嚴重者,經導管抽吸血栓后,根據血管血流等情況選擇球囊,準確判斷導管撤出時機。術后,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次、1 次/d;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 次/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意大利ALFASIGMA S.p.A.,注冊證號H20140282,規格:預充式(預灌封)注射器0.6 ml∶6400 IUaXa]5000 U/次,2 次/d,連續用藥7 d。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心功能指標、生活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治療效果。心功能指標包括LVEF、LVEDD。并發癥包括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絞痛等。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調查表(QLQ-C30)評估,包括軀體、心理、生理、社會功能,各項評分0~100 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2]。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病變血管狹窄減少>75%;有效:患者病變血管狹窄段減少50%~75%;無效:未達到上述效果。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3兩組心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LVEF、LVEDD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軀體、心理、生理、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心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4 兩組心功能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急性前壁心梗一直是多發心血管疾病,也是誘發心源性猝死的主因,心臟供血血管受阻30 min,心肌組織基于缺血逐步壞死,阻塞8 h 左右完全壞死[4]。所以,為了促進患者預后、提高生存質量,需盡早復通阻塞血管,保護心肌組織。急診冠脈介入治療能夠打開血管,促使心肌短時間恢復灌注,可有效縮小梗死面積[5]。越早實施急診冠脈介入治療,臨床效果越顯著[6]。發病3 h 內進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患者心肌得到有效灌注,堵塞冠脈恢復血流,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疾病癥狀、抑制了心梗面積擴大,減輕了患者的身心負擔[7]。另外,早期介入治療,減輕了患者的心肌損傷、改善心功能,進而提高患者安全性、生活質量[8-10]。相關研究指出,急性前壁心梗患者發病后越早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越好,減少了各種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改善患者預后[11]。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LVEF、LVEDD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軀體、心理、生理、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范夏女等[12]研究結果接近,提示急性前壁心梗患者于發病3 h 內進行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患者預后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縮短治療時間窗可以提高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治療效果,改善心功能與生活質量,降低術后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