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惋莉 浙江省溫州市教師教育院,浙江省鄭可菜名師網絡工作室學科帶頭人
2022年4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這部白皮書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關于青年的白皮書,客觀呈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青年發展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勾勒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主流群像。
五四運動后,“青年”一詞被廣泛使用。青年這一群體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之際,這部白皮書充分展示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國的理想擔當。
關于“青年”的角色書寫,我們可以循著白皮書的思路展開:一、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機遇;二、新時代中國青年素質過硬、全面發展;三、新時代中國青年勇挑重擔、堪當大任;四、新時代中國青年胸懷世界、展現擔當。
蘇翊鳴4歲時就在父母的影響下開始練習單板滑雪,七八歲在滑板公園里展示技藝,享受“騰空”的快樂。年幼時的喜好隨歲月發酵成了熱愛,蘇翊鳴開始在各類青少年賽事中嶄露頭角。因為滑雪小有名氣,他還參與了多部影視作品的拍攝。在2015年中國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那天,他立志“身披國家隊戰袍,在家門口為國爭光”。
敢想敢做的他,一直努力朝著自己的目標靠近。一年365天里,蘇翊鳴有320天都在滑雪。不管是身體上的傷病還是心理上的挫敗,憑著這份對運動的熱愛和對目標的追求,他始終不曾輕言放棄。2022年2月15日,蘇翊鳴獲得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的冠軍,為中國摘下第六金,創造了中國代表團在冬奧會的金牌總數新紀錄,也為中國隊實現了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在即將年滿18歲的前三天,他贏下夢想中的北京冬奧金牌作為自己的“成年禮”。同時,蘇翊鳴也是首位完成單板滑雪內轉1980度抓板動作的男子運動員,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蘇翊鳴說:“不設限,就是我們身上的新特質!對于每一份心中所愛,都能夠去試一下、拼一把,是這個時代給青年人的禮物。”
適用話題:①志存高遠;②堅持熱愛;③刻苦拼搏;④人生不設限
劉胄是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的“80后”教師。他是南派文物修復師中的翹楚,被稱為“南派鬼手”,20年修復近5000件文物,文物門類涵蓋了青銅器、瓷器、木雕、字畫、雜件、出土漆器等。
劉胄從小就受到家學的熏陶,對文物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大學畢業后,他逐漸把這份熱愛變成事業,成為一名專業的文物修復師。劉胄知道,做這一行要有與這個快時代對抗的慢決心,站在歷史的洪流上對抗時間,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熱情。他說:“我做這些,只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個行業背后蘊藏的民族情感以及它也有新的一面,讓它們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當下,國家文物事業發展迅速,文物修復行業更是引進多種現代科技和新材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成為文物修復師,不畏艱難,全情投入,以匠心喚醒歷史,傳承中華文明。
適用話題:①工匠精神;②不懈堅守;③傳承文明;④慢生活
在“神舟十三號”發射任務中,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明白”火了。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北京明白”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調度崗位,其實是一個“90后”集體,團隊里共有9名成員。團隊成員之一的高健是一位河南小伙,他向網友們解釋何為“北京明白”:“北京是整個任務指揮所的代表,各家的信息要由北京來掌握。我答‘明白’的意思是:第一,我聽清楚了你跟我說的什么;第二,我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這是你祖國的方向、祖國的代表,在給你一聲聲呼喚,告訴你狀態正常。”
擔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調度崗的工作,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能扛得住高強度的工作;需要優秀的協調能力,上到高級機關,下到通信等各個保障崗位,可能都需要親自溝通。另外,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調度崗相當于技術和指揮的中轉樞紐,要懂得決策的流程,反應要快,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技術狀態。
如今,中國航天發展速度快、任務密,很多像“北京明白”團隊一樣的青年人勇挑重擔,在前輩的引領下快速成長,接力中國航天事業的火炬。
適用話題:①不畏歷練;②堪當大任;③嚴謹而精微;④青出于藍

1.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也是廣大青少年成就夢想的時代。——習近平
2.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李大釗
3.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魯迅
4.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
5.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身。
——陳獨秀
《時代造就青年,青年創造未來》片段節選
片段一
“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也是廣大青少年成就夢想的時代。”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黃金時代,新時代的青年擁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更優越的成長機遇。國家經濟的騰飛、法治環境的穩定和社會政策的給力,給予青年以堅實的保障;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完善,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新興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給予青年以富足的精神滋養。民族發展的時代紅利和祖輩父輩的拼搏紅利,都讓青年“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享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
【點評】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點明分論點——“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盛世,擁有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更優越的成長機遇”。接著,具體論述由經濟基礎、社會政策與公共文化服務所鋪就的成長沃土,進一步闡釋當下青年正如陳獨秀先生所言的蓄勢待發,將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我。
片段二
在這樣的沃土之上,成長出了許多如魯迅所言“敢想,敢說,敢作,敢當”的青年。單板滑雪運動員蘇翊鳴身披國家隊戰袍,在家門口為國爭光;“80后”文物修復師劉胄20年修復近5000件文物,以匠心傳承文明;9名“90后”組成的“北京明白”團隊堪當大任,順利完成“神舟十三號”發射中的調度任務。順時代之洋洋潮水,乘發展之穆穆長風,新時代的青年將傳統內化,將責任牢記,將所思所學付諸實踐,在不同的行業與角色中,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進步、歷史的嬗變相連,真正創造中國的風潮與未來。
【點評】本段的分論點是“時代塑造的這一批批素質過硬、堪當大任的青年不負所望,以勃然之情懷在各行各業實現自我的價值,承擔歷史的使命”(本選段未錄入)。此節選段通過鋪陳典型的青春榜樣,呈現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主流群像。正是無數個這樣可愛、可信、可為的“青春之我”構成了“青春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