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妮
(廣東省東莞市萬江中心小學 廣東東莞 523000)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學內容以教科書為主,以單元為主題,講解基于單元的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容易忽視各個板塊之間的邏輯聯系,碎片化的知識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而基于“大概念”理論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指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特點和認知特點,依據英語學科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在明確小學英語教材的單元功能、話題特點之后,從教材自然單元出發,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一系列設計要素所進行的整體設計。一個完整的單元設計還包括若干課時的教學設計,這些具有內在關聯的若干課時教學內容完整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也有效落實了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下面,筆者選取PEP教材五下第五單元“Whosedogisit”為例,以“大概念”為統領,對提煉主題意義、制定單元學習目標、再構單元學習內容,以及建立單元評價體系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2022年版)》提到“英語課程內容的選取遵循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原則,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特征,反映社會新發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等三大主題范疇”。在推動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要圍繞單元主題挖掘育人價值,再圍繞單元主題意義確立單元教學目標和教學主線;進而深入解讀和分析單元內容和與單元教學目標相關的教學資源,結合學生的認知邏輯和生活經驗,建立單元內各部分教學內容之間育人功能的聯系,形成具有整體性、關聯性、發展性的育人藍圖[1]。基于以上原則,筆者對PEP教材五下第五單元“Whosedogisit”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該單元的主題是尋找動物的主人,圍繞這一主題,教材的設計規劃如下(表1)。

表1 教材的設計規劃
通過以上分析,筆者發現本單元的語言目標是掌握現在進行時和物主代詞,動物頻繁出現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因此,筆者將本單元的大概念確定為“了解身邊的動物,關愛身邊的動物”,并以此作為情景主線貫穿于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中,通過創設“尋物啟事”“寵物秀”和“我的寵物我做主”等活動實現語言的學習目標和學科育人目標。
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課程目標,不僅包括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還包括作為價值取向的文化品格、作為心智特征的思維品質以及作為發展條件的學習能力等跨學科要素。單元學習目標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總體要求,對教材和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再結合單元主題意義和單元教學內容,為學生搭建的“腳手架”。而學生在這些“腳手架”的幫助下,通過持續不斷地學習,最終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2]。
PEP教材五下第五單元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學生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在三年級和四年級中已經學習了一些動物的名詞,學習了用形容詞簡單描述動物的基本特征,也學習了Whose特殊疑問句的使用。動物是學生比較喜歡和熟悉的話題,學生對該主題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一定的語言基礎。因此本單元的語篇和詞匯內容對學生的難度不大。但在實際生活中,能否用正確的句子表達物主關系,能否準確描述動物的動作,能否妥善照顧身邊的動物,能否合理選擇寵物對學生來說還是一個難題。因此該單元要創設真實的語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并使用正確語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更應引導學生通過主題意義的探究,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學會關愛動物。
結合主題意義、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筆者制定了如下單元學習目標(表2)。

表2 單元學習目標
正確處理和活用教材已成為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所有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對教材進行改編以滿足學生與教學的需要。教材整合指教師基于教材和學生認知水平,從不同層面對教學內容進行改編、重組與整合,建構新的,切合學生實際的,有真實交際語境的語言材料,并組織學生在新的情景中鞏固運用語言學習,提升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3]。
通過對PEP教材五下第五單元教學內容的分析,筆者發現,教材A部分的Let’stry和Let’stalk的內容與動物無關,它們與本單元的大概念“了解身邊的動物,關愛身邊的動物”關聯性不夠,因此該部分的教學內容需要改編和重構。而其他的教學內容都與動物有關,可以在情景主線的牽引下通過合理有趣的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基于以上分析,筆者圍繞主題語境,對該單元的教學內容重新進行規劃(圖1),對單元教學內容也進行了相應的再構和補充(表3)。

圖1 教學內容規劃圖

表3 教學內容規劃
這樣的文本再構和補充,不僅能深化主題意義,還能在有意義的探究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教學活動要有學生的學習活動做支撐,以培養核心素養為目標,圍繞單元重點學習內容,有序教學,用語言的運用帶動語言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轉化,優化學習過程,在提升語言能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并豐富人生閱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設計了一些融語言、文化、思維為一體的真實活動,如設計一張尋找寵物Fido的啟事(圖2),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描述動物,同時體驗人與寵物的感情,融入關愛動物的品德教育;設計“寵物秀”活動(圖3),評選最受歡迎的寵物,推動學生利用圖片展示和語言描述推薦各自的寵物;設計“我的寵物我做主”活動(圖4),帶領學生思考選擇寵物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進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寵物。教師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實現了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的目標,也有效地實現了學科育人的目標。

圖2 尋找寵物Fido的啟事

圖3 “寵物秀”活動

圖4 “我的寵物我做主”活動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到英語教學應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方案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案,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基于課程標準、教材和學情確定學習目標;二是評價設計先于教學活動設計。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首先設計確切的學習目標,然后根據學習目標設計評價任務,最后將評價任務鑲嵌到教學活動中去。這種逆向教學設計保證了學習目標、教學活動和評價的一致性。這一評價理念跟大概念下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評價不謀而合,更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時提供反饋與幫助,反思教學效果,教學相長。基于以上理論,針對本單元支撐單元目標達成的重要活動,筆者開發了表現性評價標準(表4)。這些評價包含了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維度;學生自我評價標準(表5)幫助學生主動反思、評價自我表現,促進自我督促性學習。

表4 表現性評價標準

表5 學生自我評價標準
這樣的嵌入評價的“大任務”的完成情況決定了“大目標”的達成度。學生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朝著“大目標”邁進,并對照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結果做出多維度評價。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與做事的能力得以夯實,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基于大概念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站位于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學科育人的價值取向,聚焦可視化教學的實踐路徑,促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于課堂教學過程。同時,它也為解決傳統教學存在的碎片化、零散化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幫助教師更新育人理念,把培養學科核心素養這一長遠的育人目標融入基于單元主題探究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學習與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建構起連貫的、整合性的知識結構,形成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形成持久留存的核心價值觀念,從而達成英語學科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