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磊,王 芳,朱方方,王 鵬,李欣冉
(1.鄭州綜合交通運輸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運輸事業發展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
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加入到全球供應鏈中來,為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對成本低、速度快、安全便捷的運輸要求,多式聯運運輸模式應運而生。多式聯運樞紐是由一種交通方式主導,多種運輸方式配合,多個功能區組成的物流集聚區,通過各種設施、設備提供綜合性物流服務。多式聯運作為物流運輸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發展促進了物流產業的快速、集聚化發展,也成為學術界的熱點研究方向。《經濟學原理》對“產業集聚”一詞作出定義,并闡釋了生產企業外部規模經濟效應、資源共享和溝通三大產業集聚動因[1]。多式聯運集聚對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李成等[2]結合我國多式聯運發展現狀,提出構建以鐵路貨場為樞紐的多式聯運系統。張瑗媛[3]認為對江蘇省多式聯運節點進行分層布局優化,能夠促進多式聯運快速發展。DeLangen[4]通過實證分析,指出集聚范圍內企業的運營成本降低促使港口物流集群的形成。Krugman[5]認為產業集聚能增加產業內的技術貿易,進而促進產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而持續的創新力是推動集群競爭力的有利途徑。對于“物流集群”的識別需要一些客觀指標,Sheffi[6]認為物流產業的集聚效應體現在社會經濟效益提升上,人均物流產值、單位GDP物流值、貨運量等指標可用于識別、分析不同空間范圍的物流集群。此外,Kumar等[7]以空間集聚理論和空間計量經濟學為基礎,從就業集中、集群發展以及傳播模式三個角度探究了美國各地區物流集聚區的競爭優勢。劉思婧等[8]借助區位熵、物流就業密度等占比系數分析了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物流集群的發展和演化規律。翁鋼民等[9]利用空間統計分析方法對京津冀城市群物流產業空間分布特征進行了定量研究。趙嫻等[10]通過對北京市各區縣物流產業集聚水平的測算分析,識別出朝陽區、順義區和豐臺區為物流企業的三個主要集中區。關秋燕[11]應用區位熵發現我國東部地區城市物流產業的集聚度越高,經濟發展越好。唐麗敏等[12]對遼寧省物流產業集聚水平進行了測算,并從區域和行業角度進行了對比分析。鐘祖昌[13]將區位熵的計算結果作為我國物流產業集聚程度的衡量標準,提出我國物流產業在空間層面上存在很強的空間自相關性。謝守紅、蔡海亞[14]結合區位熵和空間自相關性兩種方法,在趨勢對比下發現我國物流產業的集聚程度越來越明顯。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物流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影響,在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方面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將結合區位熵法和空間計量分析法,展開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空間集聚研究,為多式聯運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產業集聚度測量指標有很多,主要有區位熵、赫希曼-赫芬達爾和空間基尼系數。出于多式聯運本身特性和數據完備性考慮,本文選擇區位熵來測算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
區位熵在反映產業專業化程度、衡量某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時,具有重要意義。區位熵是指一個地區某個產業的產值在該省總產值中所占比重與全國該產業產值在全國總產值中所占比重的比值。通常,除了采用產業生產總值測算區位熵數值,還常采用產業就業人數、產業企業數量進行測算。為了反映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的集聚度,本文采用物流產業就業人數測算區位熵數值。計算公式如下:
(1)
式中:x——物流產業;
j——各地級市;
MTxj——某一地區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
Yxj——j市的物流產業就業人數;
Yj——j市全部產業的就業人數;
Yx——全省物流產業就業人數;
Y——全省全部產業的就業人數。
物流產業就業人數來自于2011—2020年出版的《河南統計年鑒》,本文取2010—2019年數據。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表
為了深入分析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的集聚度,本文采用空間自相關Moran′I指數進行分析。Moran′I指數模型如下:
(2)

Yi——各地市集聚度;
n——河南省地市數量;
Wij——空間權重矩陣,取值0或1。
其中:i=1,2,…,n,j=1,2,…,m,m=n。
本文空間權重矩陣采用Rook相鄰準則。
Moran′I指數取值范圍為-1~1,當Moran′I<0時,說明研究對象之間存在空間負相關,數值越小空間負相關性越強;當Moran′I=0時,說明研究對象之間沒有空間相關性;當Moran′I>0時,說明研究對象存在空間正相關,數值越大空間正相關性越強。
通過Moran′I指數能夠分析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的空間自相關性,但Moran′I指數難以直觀反映局部地區的空間集聚特征。為了更加直觀地反映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的空間特征,本文采用LISA集聚圖分析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的空間特征。在LISA集聚圖中,根據相鄰地區集聚度觀測值的高低,一共有High-High、Low-Low、High-Low、Low-High四種空間集聚特征。High-High、Low-Low分別表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表明正的局域空間自相關;High-Low、Low-High分別表示高低集聚和低高集聚,表明負的局域空間自相關。
根據Moran′I指數模型,計算出河南省18個地市2010—2019年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的全局Moran′I指數。依據計算結果,對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空間集聚整體特征演變情況進行分析,計算結果如下頁表2所示。

表2 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Moran′I指數表
從表2可以看出,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的全局Moran′I指數都為正值,表明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存在空間正相關性。2010—2014年Moran′I指數由0.152 4下降到0.032 3,空間相關性減弱,這說明河南省多式聯運發展處于較低水平。2014年以后,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空間相關性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說明河南省多式聯運在不斷向好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河南省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的持續開展。
根據河南省18個地市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度,對2010年、2012年、2016年、2019年LISA集聚圖進行分析,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集聚性較弱。2010年商丘市、駐馬店市為Low-Low集聚;2012年洛陽市為High-High集聚,漯河市High-Low集聚,新鄉市為Low-High集聚,商丘市、周口市、駐馬店市為Low-Low集聚;2016年鄭州市為High-High集聚,商丘市、周口市、漯河市為Low-Low集聚;2019年鄭州市、洛陽市為High-High集聚,商丘市、周口市、漯河市為Low-Low集聚。2010—2019年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局域集聚狀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鄭州市、洛陽市2個城市多個年份出現High-High集聚,表明這2個城市多式聯運發展水平較高,原因是這2個城市不僅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物流業也較為發達。商丘市、周口市、駐馬店市等市多個年份出現Low-Low集聚,表明這些城市在河南省內的經濟發展處于較低水平,多式聯運發展較為緩慢。

(a)2010年LISA集聚圖

表3 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局域空間集聚狀況表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河南省18個地級市面板數據,運用空間計量分析法對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空間關聯效應和集群特征進行了全局和局部特征分析,主要結論為:
(1)河南省區域多式聯運貨運樞紐存在顯著的空間正相關性,多式聯運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鄭州市、洛陽市等城市多式聯運發展水平較高,而其他城市多式聯運發展水平相對較低。
(2)通過對河南省多式聯運貨運樞紐的空間集聚分析,發現河南省多式聯運發展存在的不足,為促進河南省多式聯運發展,提出相關建議:①鄭州市、洛陽市等經濟發達城市多式聯運發展潛力較大,建議基于河南省多式聯運重點發展的背景,充分發揮這些地級市的地理區位和產業基礎等優勢,強化其在區域物流網絡中的中心地位;②周口市、漯河市多式聯運發展水平較低,建議結合當地水運發展優勢,打造河南公水鐵多式聯運樞紐,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促進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現代物流產業發展;③多式聯運規則體系是多式聯運業務發展的重要保證,建議制定多式聯運相關標準體系;④建議提升多式聯運技術水平,大力培養多式聯運高層次人才,促進多式聯運企業引入GIS、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提高多式聯運智能化和數據化水平,促進多式聯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