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成
(甘肅第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鄉村公路的建設是我們國家公路網絡組建不#或缺的重要部分,從21世紀初至今,在國家的戰略布局之下,絕大多數鄉村公路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逐步形成了由點到面、串聯有無的公路體系建設,充分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是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偉大部署,是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幫助當地脫貧致富的重要舉措。鄉村公路從規劃設計到布局施工,已逐漸成為一門涉及環境、人文、歷史等學科的綜合工程,已逐步轉型為一種具有信息化、綠色化、服務性等職能的綜合產業。
在傳統的設計中,鄉村道路一般以四級公路或等外路的建設標準進行道路設計,并且按照《公路法》相關要求,鄉村新建公路應當符合交通運輸部頒布的標準要求,原有不符合最低技術等級要求的等外公路,應當采取相應的工程技術,加固、升級、改造為符合國家現行等級要求的公路[1]。鑒于一些偏遠鄉村之間車流量較小的公路,這些公路的路面寬度、路線縱坡、曲線半徑適當放寬要求,#暫時采用等外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設計模式已遠遠無法滿足現有的發展趨勢,因此,鄉村公路的設計如何應對新時代發展的浪潮,是“十四五”背景下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值得全行業設計人員進行深入的探究。
2015—2020年,我國鄉村公路建設里程數呈逐年遞增態勢。官方公告數據表明,截至到2019年年底,我國鄉村公路的運營里程數已達到420.05萬km,較2018年相比,增長4.0個百分點,截至2020年底,一級公路建設占比2.40%;二級公路建設占比8.00%;三級公路占比8.80%;四級公路占比72.80%;等外公路建設占比4.90%;高速公路建設占比3.10%。其中,已建成農村公路里程數高達438.23萬km,縣道里程66.14萬km、鄉道里程123.85萬km、村道里程248.24萬km,如圖1所示。

圖1 2020年全國鄉村公路建設等級概覽
資金投入方面,2020年整年度已完成公路固定資產投資額高達24 312億元,比2019年全年度增長11.0個百分點,鄉村公路建設累計完成4 703億元的產值,較2018年增長0.8個百分點,如圖2所示。

圖2 全國公路建設投資額及增速一覽
長期以來,鄉村公路的建設受到諸多因素的掣肘,譬如當地財政的吃緊、技術物資力量匱乏、自然條件惡劣等因素,往往對鄉村道路的建設不夠重視,相關部門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淡薄,職能作用發揮不力,自覺性不高,導致鄉村公路的建設與養護缺乏強有力的保障與約束,鑒于此,國家相繼發布多項政策文件,指導鄉村公路建設與發展見表1。

表1 近年來相關政策摘錄
鄉村公路網的建設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鄉村公路的建設在國家、部委的政策指引下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成績,整體的建設都在有條不紊地按計劃前行:到2035年,提升鄉村道路四通八達程度,完成“戶戶通”,由村到戶,由戶到點,徹底解決農村泥路、土路難走的問題[2];現有鄉村道路加寬加長、增加安全防護措施,實現“老舊路”的優化改造,滿足“十四五”規劃以及《農村公路中長期發展綱要》發展的需求;參照沿河城市中河長制度的做法,實施鄉村路長制,讓所有農村路面做到有人用、有人養、有人管;修建鄉村道路,通上農村公交車,基本解決農民趕集賣貨、老人就醫、學生就學的實際問題。現有農村運營小車較多,但村村通公交十分缺乏,如何能解決農民出門賣菜和老人出行等實際問題。真正實現交通強國建設,全面保障鄉村振興,推進新農村建設。
(1)大部分鄉村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在本地公路建設方面的投資較少,且整體管理渙散,已有的公路建設質量等級較低,少養護甚至無養護。多數人跡罕至的地方只有砂石、淤泥路面,通行不便,無任何涵擋措施,進而道路毫無抗擊風險災害能力,一旦發生應急事故,就會阻斷交通,嚴重影響相關救援行動的進行。
(2)鄉村公路因為電路鋪設困難及地形地勢條件復雜等原因,普遍無交通安全標志、信號設施,也缺乏相應的安全防護設施及標志,安全條件較差。遇到極端天氣,鄉村道路因缺乏維護就會埋下很大的安全隱患,很容易造成重大的交通安全事故。
(3)鄉村公路幾乎無養護。城市中,道路出現破損,相關部門會及時進行修復處理,避免引起堵車或其他問題,但是鄉村公路極易出現破損,不能及時得到恢復,農用車滿載貨物往來時,會加速路面老化,導致路況越來越差,產生惡性循環,嚴重影響了鄉村公路正常的服務壽命,嚴重制約著鄉村公路網的建設。
(4)缺乏完善的交通執法監督。目前,鄉村道路在交付使用過程中,面臨人不能至、電不能達的困境,農村道路上,無證駕駛的現象較為常見,更有酒駕、醉駕等現象出現,鄉村道路既無交警執法人員,也無相應的電子監控設備進行監管,一旦發生事故,執法人員需花費較長時間前往,在此期間,人證物證都#能被移動、銷毀,為相關人員的執法造成極大的困擾。
(1)除特殊路段以外,鄉村公路設計速度應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有關規定執行,受限路段的設計速度推薦按不低于30 km/h,且沿途設置自動測速設備,并伴有電子提示音進行擴音提示。
(2)當同一道路的交通量隨著不同標段而產生較大變化時,應采用不同的標準進行分標段設計,不同標段連接處的路面上應該設置緩沖區域,緩沖區域宜選擇在主駕駛員#以清晰判別前方道路發生變化的路段,并在高處設置醒目且不受樹木遮擋、雨雪天氣等因素干擾的警示標志。
(3)從頭至尾的一條路線應盡量采用同一寬度,切勿驟增驟減,經設計單位技術安全論證#以適當降低,但應滿足當地的運輸需求。(4)應綜合考慮當地水文地質條件,綜合研判其發展,設計耐久度應按最少10年進行設計,如無法滿足,則應重點進行維護管理。
(5)依托當地農田布局情況,綜合考慮光照、天氣降水、行車視角等因素,對當地農田高差與鄉村公路實施科學布設,綜合打造獨有的“路田”景觀模式。
(6)設計過程中嚴格貫徹環保節地、節能減碳的原則;充分利用已有道路,優化改造廢棄道路,絕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綜合利用原有橋隧,方便當地居民出行。
(7)盡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軟土等地質不良地段或其他地形特殊地區,必須要穿過時應由設計單位出具方案,縮小穿過范圍,采取必要的工程技術措施進行處理。
(8)以一條新建的鄉村公路作為試點,科學分段進行養護,詳細記錄其排水、抗震、裂縫產生、路面老化等具體參數,依據參數制定詳實的養護方案,以短暫的運營期為年限,整合全路段養護方案,形成#復制、#推廣的鄉村公路養護技術體系。
(1)推廣實行“路長制”,確定鄉村公路整體或部分標段的主要負責人,負責民眾保護環境的意識形態灌輸工作,并直接管理養護隊伍,按照上級部門目標考核責任制度,運用法律、技術、經濟等手段,對所管轄的路段進行養護與管理。
(2)按照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分段施工的原則,將鄉村公路的修建與人口經濟相對集中發達的鄉鎮、城市等地的市政規劃結合起來,提升鄉村道路的標準化程度,完成鄉村道路的規范化建設。
(3)鄉村公路的路面設計采用水溫性好、耐久性好的材料,路面寬度不應小于一般路段路面的設計寬度,如經濟能力許#,或未來發展需要,應在原設計基礎上進行加寬加固,路肩以及涵擋應優化加固方式,保證路面穩定性匹配全新的設計效果。
(4)路面防水的設計,要綜合當地地勢、水文情況、歷年降雨量等因素進行設計,要充分利用地勢特點,采用自然排水方式,讓部分排水#回饋路邊農田。防水設施充分結合當地植被作物覆蓋情況,采用種草、栽花等方式,還#對路面進行美化和綠化。降水量大的路段,設置醒目標志,路面設計采用環保型防滑材料,消除部分安全隱患。且相關部門應有跟蹤管控的制度,實施清理養護等措施,確保路基的穩定以及路邊排水溝的無雜物阻擋。
(5)若部分路段受種種因素的限制,車輛需要限速、限流、限重等,路面的設計就尤為重要,要綜合考慮駕駛員的開車視野,路面的安全圓曲線半徑、最大縱坡比、最小坡長、坡度、挖填方等重要經濟技術指標,經反復專家論證后,確定最優組合設計方案,保證整段路段的交通行駛安全。
(6)路基的設計應該選用防水性較好的市政材料,按經驗與規范來講,正常路段的路肩要高出路基兩側地面積水至少在50 cm以上,這樣才能保證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保證路面穩定。如若鄉村公路需沿河布置,或該地經常受到洪澇沖刷,這時路基的設計需確認當地的洪水最高水位面,路基設計高度應比洪水最高水位面再高出60 cm的安全高度,保證路面平穩安全。
(7)路基的防護設計應綜合當地的水文、地質及地產材料等情況,重點針對挖填方量高、易塌方、宜受水侵蝕的高邊坡、坡度大的高路堤、受洪水沖刷較大的沿河路段等重點路基部位,需采用石塊擋土墻護岸、石砌體護坡等工程防護結合種植當地本土適宜的灌木等植物防護進行綜合防護,提升路基穩定性,避免發生新的地質病害。
(8)設計完成后,與業主、施工單位組建聯盟,定期或不定期采用工程使用反饋制度進行聯絡,在資金與技術允許的情況下,對已完工道路進行深化設計,及時根據其用途的改變對鄉村公路進行升級改造。
現如今,我國正處于鄉村振興建設的關鍵節點,而鄉村振興的建設又需要鄉村道路的“四通八達”作為支撐,行業從業人員意識到,這將會是鄉村振興難遇的發展機會。行業內設計人員要借助機遇,把握發展機遇,科學準確地研判工作方向。結合規范和新政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問題,科學制定本單位、本部門在“十四五”期間的愿景規劃,為我國鄉村公路的穩定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全面實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階段農村公路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