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淞 魯迅美術學院
虛實之說,起源于老子所提出的“有無虛實”的哲學理念。老子認為,道是“有”與“無”的統一,“無”是“有”的根本,“有”是“無”的外化?!坝袩o相生”“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等都是老子所主張的虛實觀的觀點。隨著歷史進程的不斷推進,“虛實觀”逐漸由哲學范疇擴展至藝術范疇,后人將這一觀點延伸至美學思想,為藝術創作活動所廣泛接受并應用。如笪重光在《畫筌》中寫道:“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痹跂|方傳統美學中,將語言文字、字面意象或者線條色彩等視為“實”,將詩情畫意視為“虛”,虛能襯實、實能達虛成了重要的美學理念,引領著創作者重視物象以外的境界而不要浮于表面形式技巧的表現,突出藝術創作中虛幻、遐想、意境所構架出的“虛實相生”。
對于藝術創作來說,其理念與實踐也深受虛實觀的影響。在中國傳統藝術中,虛實觀更加體現在畫面布局與藝術表現上,“虛”是指畫面中用筆手法稀疏、漸變或留白的部分所營造的光感效果,它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使整幅作品更具意境之美;“實”是指畫面中的細節刻畫,給觀者留下具象思考。二者相輔相成、對立統一、不可分割,只有二者共存才能形成相互轉化的對比效果,突出作品意境,體現虛實之美。在當代藝術創作中,虛實觀更是體現為獨具東方藝術的美學理念,宗白華認為虛實的相互結合,是主觀與客觀之間的統一結合,是情與情景的融合?!疤搸崳瑢崕?,虛中有實,實中有需,虛實結合”是中國美學思想的一種重要觀念,將虛與實不斷進行推敲、相互融合,使之有疏有密、有主有次,能增強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形成強大張力,獨具虛實之美。虛與實具有寬泛、復雜的辯證意義的概念范疇,已然成為東方美學的審美原則。如何將虛與實更好地運用到藝術創作中,明確自己的情感、文化、精神表達也是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內容。這種虛實之美的美學理念也在不斷影響著各類藝術創作,并在各個藝術領域發光發彩。
當代漆立體藝術作為漆藝術中的新生力量,已從傳統漆藝中逐漸脫離出來,從實用價值到工藝價值再到藝術價值層層遞進,對傳統漆藝的推陳出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當代漆立體藝術所具有的大漆獨特內涵、特征以及追求大漆髹飾工藝之美的內核沒有改變,而是將東方美學思想與當代藝術相融合,也正因如此,當代漆立體藝術在當代藝術領域獲得了嶄新的表現空間,探析其獨具的東方美學,定要提及老子所主張的虛實之美。
在造型形態上,漆立體藝術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脫胎夾纻工藝,其在發展中綜合了傳統大漆工藝和當代藝術中形態造型的表現,使當代造型的優勢以及大漆深邃的獨特內涵渾然一體。藝術家何越峰的作品《竹石》(如圖1)將傳統的竹編工藝與大漆髹飾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竹編精巧玲瓏,朱漆溫潤醇厚,外表光潔的漆面與內在粗糙的表現形式形成一種矛盾的統一,兩者交相呼應,構成了一種意境,給觀者帶來了獨特的視覺效果。運用脫胎夾纻工藝在似石非石的立體空間中隱含了一個神秘深邃的虛幻空間,這種虛實相生的新藝術形式不僅拓寬了當代漆立體藝術的邊界,也更具東方美學的當代感與虛實之美。日本漆藝泰斗大西長利的作品《花衣》(如圖2),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感受,作品大面積進行黑漆素髹,經過打磨拋光,呈現出由內而外的光澤。漆面分為三層,內部髹飾朱漆并做成啞光的質感,花朵部分飾以金箔,并進行暈涂,飾以螺鈿以及蛋殼。二者的融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感,同時也彰顯了器物本身所彰顯的虛實之美,外部簡潔抽象的形態化為“虛”,繁復具象的花朵化為“實”,“實”給予“虛”不斷向外延伸的遐想空間,“虛”也襯托“實”,帶來了強有力的生命之義,虛實的意境表達更傳遞了作者對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氣”這一精神內涵。

圖1 《竹石》 何越峰/作

圖2 《花衣》 大西長利/作
加飾作為漆立體藝術中的關鍵要素,其材料選擇、肌理質感、技法表現也都決定著最終呈現的藝術效果。漆藝加飾技法多種多樣,例如暈涂、鑲嵌、撒粉、變涂、蒔繪等漆藝技法在當代賦予了漆立體藝術新的表現形式,合理運用漆藝技法對作品進行整體設計和把控,增加了作品的層次性,所以加飾也是漆立體創作中的點睛之筆。如中國漆藝家郭小一的蒔繪螺鈿飾盤《悠遠》(如圖3),作者有感于宇宙世界的恢宏浩瀚,綜合運用多種技法,在器物髹飾表現上鑲嵌螺鈿、貝殼并施以金粉蒔繪來表現日月霞光的燦爛永恒以及星水云空的浩瀚無垠,整個畫面設計中,空間上的虛實設計,螺鈿金粉的疏密有致以及合理的留白手法,使點、線、面相互交織、相互配合,營造出宇宙的深遠意境,展現出日月星云的虛實之美以及大漆特有的幽靜深邃之美。

圖3 《悠遠》 郭小一/作
對于當代漆立體藝術來說,通過造型體積能夠有效地發揮漆立體作品的審美價值,而作品的呈現和情感表達方式也有賴于空間的存在??臻g作為一種無形、無限的要素所傳遞的美學在于漆立體藝術如何做到將展示形態造型與空間維度兩者間的相互統一。這就涉及虛幻空間與實體空間的相互融合,通過作品所表現的視覺形態、審美感知、創作語言以及與空間的巧妙結合產生的一種無形之美、共情之美、虛實之美。隨著當代漆立體藝術的不斷發展,創作者會對三維空間進行思考,將實體形態與虛空形態作為整體進行創作,將作品本體與空間環境進行融合。藝術家吳官真在苧麻布上的漆立體藝術《山澗》(如圖4)正是虛實美學的表達,利用光影變化,作品本身形式中的虛空間與實空間相互轉化,形成一種虛實觀的視覺表現,賦予了作品獨具東方傳統美學的意境之美與虛實之美。日本漆藝家田中信行的作品以“大漆”自然的藝術魅力為靈感來源,從早期的粗獷的麻布纖維與大漆的結合,到轉向光亮細膩的表面,具有溫潤質感的簡約形態,以及優雅流暢的線條的自由表達,喚醒了大漆藝術深層的美感。在田中信行的藝術展上,在通體為白色的藝術空間中,在各個角落擺放著漆藝作品,錯落有致地散落在空間中,像是解構的書法筆畫。又或置于墻面,或置于地面,在兩者之間形成一種張力和連貫性,使空間飽滿(如圖5)。在虛實空間中,實體形態與虛空形態這一有機整體,也是意識空間中對事物存在的主觀判斷,力圖做到讓每一件漆藝作品以最自然的形態呈現出來,同時讓其在空間中與解構形態進行融合。這種虛實關系在三維的空間相互襯托,形成一種別具一格的意境之美。

圖4 《山澗》 吳官真/作

圖5 田中信行作品展示
虛實觀念在中國已存在了上千年,在藝術創作形式美的規律上,就存在著“虛實相生”的原理,并持續影響著當代藝術設計的各個領域。這種原理內涵甚廣,不能進行片面解讀,要深挖其內涵,其中所蘊含的美學理念、意境理論才是虛實之美的核心。當代漆立體藝術創作中,從整體看無論是技法表現還是形態空間,都蘊含著傳統美學中的虛實之美。技法表現上,可以通過加飾語言的大小比例、疏密關系、明暗對比來進行加飾,合理運用留白,配合“虛”與“實”的空間設計,從而使藝術作品產生空間感和層次感,達到虛實對比的體現。形態空間上,藝術創作者創作時應當仔細考量漆立體形態、體量、線條與空間的關系,即虛與實的關系,使漆立體造型和諧雅致,具有虛實結合的審美形象,與觀眾產生共鳴。
與此同時,在當代漆立體藝術創作中,我們不能完全摒棄東方傳統美學理念,但也不能完全被其所束縛,而是應當做到繼承發展、推陳出新,將創新融入當今時代的審美與現實需求之中,形成一種折中主義。在當代藝術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創作者只有真正理解創作背后的邏輯關系、美學思想,才能引領當代漆立體藝術不斷向前發展。
漆立體藝術早在中國古代便已產生,當代漆立體作品符合造型審美規律,是具有大漆的獨特內涵、特征以及追求大漆髹飾工藝美的立體漆藝作品。它不同于傳統立體漆藝中的漆器器物,也不同于西方雕塑藝術過多強調對情感的宣泄表達,而是將東方傳統美學思想與當代藝術進行融合,強調“天人合一”,將自己融入大漆的精神世界中,更加注重對自然、傳統文化、民俗風情等美好事物的表達,使其具有獨特的東方韻味和當代雕塑的形態美。這是延續傳統創造的過程,是漆藝家情感注入的過程,更是生命延續的過程,是當代漆立體藝術在用造型語言傳遞我們對世界的探究與認知。
中國漆立體藝術經歷了時代更替,在曲折發展中多元藝術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補充,使漆立體藝術走出低谷,逐漸發展成為當今漆藝界的學術焦點。很多當代漆藝家也漸漸開始對漆立體的造型方式、裝飾語言進行探究。中國漆立體藝術在不斷探索、不斷前行中尋找最合適的藝術表達方式,年輕的漆藝家也在追求新的材料和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展現作品意境及他們的觀念。當代漆立體藝術正在蓬勃發展,但也要注意不能脫離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無論是當代漆立體藝術還是其他藝術作品的設計創作,本質上都離不開本土文化內涵的支撐,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結晶,是藝術作品的精華和靈魂。只有在深厚的漆器文化積淀下,用藝術設計作品弘揚傳統文化,創作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作品,才能更受市場歡迎。
當代漆立體藝術中所蘊含的虛實之美,正是對東方傳統美學的體現,隨著當代漆立體藝術的不斷發展,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以及對藝術空間的運用也在不斷豐富。探析作品本身的傳統美學理念,并將虛實思想不斷運用到當代漆立體藝術中,才能有助于弘揚與發展東方傳統美學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理念。漆藝作為中華文明的藝術瑰寶,在表達自身審美意象的同時能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因此要將不斷探索的新興表現語言與傳統美學的虛實理念相融合,在繼承與發展優秀美學理念與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同時,不斷探索當代漆立體藝術更多的可能性,使當代漆立體藝術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