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寶雞文理學院
我國的民間剪紙具有樸實、自然、簡潔、明快的藝術特色。由于受不同地區生活習俗、地理環境、民眾審美情趣等因素的影響,又呈現出不同的特色。寶雞千陽地區的精怪剪紙可以說是剪紙藝術中的原始特例,風格粗獷、造型夸張、題材豐富,具有一定的原始內涵和圖騰崇拜意味。
藝術是對現實生活的形象反映。藝術風格的形成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關,不同地域形成的藝術風格也不同。千陽精怪剪紙獨特藝術內涵的形成就深受地域文化的影響。
19世紀藝術史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中指出,“要了解一件藝術品、一個畫家、一群藝術家,必須正確地設想他們所屬的時代精神和風俗概況。這是藝術最后的解釋,也是決定一切的基本原因。”他認為,人類文明是由種族、環境、時代三種要素共同決定的。環境因素作為制約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對千陽精怪剪紙中藝術內涵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
千陽縣地處陜西省關中西部,北靠甘肅省靈臺縣,南鄰陳倉區,東與麟游、鳳翔區毗鄰,西同隴縣接壤。千陽縣地處山區,地勢起伏多山,交通較為閉塞,數百年來很少受到外界文化的影響,因此千陽剪紙保留著原始、古樸和粗獷的風格。特別是千陽的精怪剪紙,造型獨特,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千陽作為炎帝神農氏的故鄉和周秦文化的發祥地,為剪紙藝術的發展孕育了豐厚的土壤。在千陽有周成王剪玉圭的傳說,可以看出用樹葉、布帛等材質進行剪絞的藝術活動在當時可能已經很普遍了。周、秦、漢、唐等多個封建王朝的首都在陜西境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的繁榮鼎盛必然對民間藝術的發展起到極強的促進作用。千陽地區作為周秦文化的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一方面受到秦漢到唐代文化的滋養,另一方面受到了游牧民族等外來文化的影響。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千陽地區民間剪紙的起源與發展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風俗習慣,并通過一定的藝術形態表現出來。獨特的文化背景造就了千陽人民淳樸、豁達、爽朗的性格特點,并在他們的精怪剪紙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們相信精怪能夠納福禳災、趨吉辟邪,為家庭和個人帶來祥瑞。在剪紙創作者的審美意識中,以大為美,大是氣派,大是吉祥,大是能量的源泉。精怪剪紙的造型能讓人感受到遠古時期萬物有靈和圖騰崇拜觀念的遺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與鮮明的地域特色。
在早期千陽地區教育水平落后,與外界交流較為困難。人類繁衍困難、生活困苦,為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美好人生的追求,民間藝人通過手中的紅紙剪出吉祥物件,剪出想要的美好生活,與自然萬物和諧,與太平盛世共生。因此,衍生出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剪紙方式,并一代代流傳下來,其表現信仰重于表現審美,表現理想多于表現現實,表現故事多于表現物體,著重表現剪紙的象征性和功能性,帶有鮮明的民俗傳承特征。
清末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社會識字率非常低,看戲聽故事是普通百姓最為期盼和熱愛的娛樂休閑活動。對看過的戲曲故事進行演繹、對聽過的民間故事進行附會是常有的事情。將戲文中的故事人物用剪紙形式表達出來,是民間娛樂的形式之一,也是寓教于樂、長久欣賞的過程。
千陽精怪剪紙藝人徐有姐將狀元祭塔的故事用剪紙形式表現出來,是民間對孩子讀書上進的期盼、希望,也是祝福和祈求(如圖1)。狀元祭塔來源于民間故事《白蛇傳》,也有京劇折子戲《白蛇傳》,狀元祭塔是其中一折,是說許仕林考中狀元去雷峰塔救出母親白素貞的故事。民間不太在意白素貞是不是妖怪,卻希望家家孩童高中狀元,因此也將狀元祭塔的故事到處傳唱。

圖1 《狀元祭塔》
燕伋望魯是流傳于千陽縣的一個尊師重教的故事。孔子有三千門徒,七十二賢人,燕伋就是七十二賢人之一。相傳燕伋赴魯求學,師從孔子,學習18年后歸來。歸來后日夜思念老師孔子,就在自己學習的地方壘起高臺,眺望東方,以緩解對老師的思念之情。后人為紀念燕伋,將燕伋所壘望魯臺修建為尊師重教的場所“燕伋望魯臺”。2020年新編秦腔劇目《望魯臺》,將這一故事搬上了舞臺,成了秦腔劇目之一。徐有姐將望魯臺故事用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也是民間故事的視覺形象化表達。
節日期間,千陽人民為了討得吉利的兆頭,采用剪紙裝扮窗戶,此類剪紙講究平安、吉利、和諧、迎祥納福,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窗花的題材廣泛,根據主人的審美取向,剪刻出千姿百態的剪紙。
例如,剪紙作品《麒麟送子》由三個剪紙共同構成,寓意求拜麒麟生育得子。中國民間將麒麟視為仁義之獸,象征吉祥,代表著中國傳統思想中平安吉祥的部分,是中華傳統的文化符號。又如,剪紙作品《喜鵲壘窩》團花是一群喜鵲同心協力,呈現了口銜柴棍構筑暖巢的生動景象,喜鵲具有圣賢、喜事到家以及象征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以“柴”諧“財”,以鳥喻人,以窩喻家,暗合主人家中“進喜進財”的新春期望。再如,剪紙作品《永留萬福》團花每個字都有吉祥的寓意,“云朵”取“永”,“石榴”取“留”,首尾相連,“萬”形圖取“萬”字,“蝙蝠”取“福”,寓意博大。
在傳統農業社會,老百姓生活場景固定,變化少,對改變自身命運和盼望家族興旺、富足的祈禱不絕于耳。人們期待好事情降臨到自己家,期待壞運氣遠離自己家,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千陽地區的勞動人民通過“掃天媳婦祈晴娘”進行祈晴,保佑風調雨順。掃天媳婦的形象為一手拿掃帚,一手拿推耙,用掃帚進行掃云,用推耙進行推雪或水。使用時,將搟面杖的杖尖沾上剪紙,并將搟面杖插在泥中,口中祈念停雨歌,以此達到止雨的目的。據明代《帝京景物略》記載:“雨久,以白紙剪婦人首,剪紅綠紙衣之,以笤帚苗縛小帚,令攜之,竿懸檐際,曰‘掃晴娘’。”千陽地區的掃天媳婦剪紙與《帝京景物略》中所記載的“掃晴娘”求晴活動相似。
當看到天上出現“掃帚星”也就是哈雷彗星時,擔心禍事發生,就剪掃天媳婦避災,期望通過這種行為庇佑人們消災免禍,不遭受厄運。這種掃天媳婦不是站在地上而是騎在掃帚上的,勢如飛鳥,從天而降。“掃帚星”就是如今的哈雷彗星。在古代,人們缺乏抵御不受控制自然現象的能力,認為突如其來的暴雨或是連年干旱是受到某種神靈的控制,由于人類的某些行為使神靈降災難于人間。認為自然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有神秘的能力,能夠造福于人或者降禍于人。日月星辰均有神靈的存在,在一定范圍內都需要祭祀。掃天媳婦剪紙是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與探索,體現出原始時期“萬物有靈”觀念的遺存。
“遇到一件藝術作品,我們首先見到的是它直接呈現給我們的東西,然后再追究它的意蘊或內容。”千陽精怪剪紙具有獨特的造型觀念、視覺思維、審美意趣和創作方法。剪紙藝術創作者對剪紙特征、內涵了然于心,以簡練概括的剪刻和隨心表意的造型充分展現出閃爍奇光異彩的紙上世界。
呂勝中在《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中指出,“民間美術,是產生于勞動者之中的,也是屬于他們自己的藝術。是勞動群眾在生產勞動、社會活動之余,為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創作,并在他們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樸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作為民間美術重要組成部分的剪紙藝術,同樣具有這樣的特點。剪紙最初是作為民間藝人抒發情感的創作形式,后來成為大眾表達日常生活感受的方式。
經過不斷發展,千陽精怪剪紙逐漸成為當地人民為了滿足自我情感需求而進行的自發性行為,通過剪紙由衷地表達他們的內心訴求,寄托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在臥室張貼各種形式的精怪剪紙,祈求祈福鎮宅,人畜平安。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痛苦、坎坷不平,都希望寄托于可見的視覺形象,承接自己內心的期盼。千陽精怪剪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人們面對無法抵御的意外而形成的心理安慰,通過剪紙形象實現內心自洽。千陽精怪剪紙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滿足人們祈福辟邪的現實需要,具有強烈的功利目的。在生產力低下時期,千陽精怪剪紙的形象“力量”增強了人們戰勝未知恐懼的信心,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
英國美學家克萊夫·貝爾認為,“藝術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都是通過簡化的形式得到的,沒有簡化,藝術不可能存在,因為藝術家創造的是‘有意味的形式’,只有簡化,才能把有意味的東西從大量無意味的東西中抽取出來。”剪紙藝人在塑造形象時將個人的內心訴求借用剪刀通過簡約的形式宣泄出來,剪紙造型是對日常生活中常見事物進行高度概括提煉后形成的形象,不以真實再現客觀物象為主要目的,而重視自我內心想法的表達。因此,擺脫了客觀現實對藝術創作的束縛,突出主要特征,使其極具視覺效果和張力。
剪紙藝術之所以能夠在千陽地區得到普及,并且一直延續至今,與其材料普及面廣、便于操作有著重要關系。由于千陽較為封閉的地理位置,長期以來處于經濟落后的狀態,受當地經濟條件的限制,千陽的民間美術作品大多具有古拙、粗獷、概括的特點。千陽精怪剪紙在功能上以實用為主,不作觀賞用,所以刪繁就簡,突出主要特征。例如,剪紙作品《桃榴三桂》中人物造型生動,富有動態感,其對人物的外在輪廓進行簡練概括,僅僅在面部表情簡單鏤空。人物手中的“桃榴三桂” 的造型就是運用典型抽象概括的手法,省略了微枝末節,突出了植物的主要特征。
千陽精怪剪紙在漫長的實踐、傳承與發展中,逐漸形成某些特定的造型和固定含義的符號,蘊藏著歷史的基因,是集體意識與個人意識的統一,蘊含著深刻的象征意義。這些造型表達著千陽人民對生存、繁衍、吉祥、幸福等美好事物的期盼。
例如,剪紙作品《劉海撒金錢》是手舉錢串的人物造型,象征豐收和多子;剪紙作品《巫道娃娃》是雙手舉劍的人物造型,“劍”為辟邪的法器,寓意驅邪送病;剪紙作品《五毒》借毒蟲以毒攻毒,象征祛病消災;創作者專注于內心情感的直率表達,基于視覺印象將精怪人格化。人頭雞身的《雞精》剪紙更是別具浪漫色彩,夸張的大肚子反映了母系氏族社會先民對女性生殖能力的贊美和崇拜。抬足挺胸,氣勢逼人,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生殖神的形象。這些象征性的造型特征充分展現了民間藝術創作者豐富的創作力。
千陽精怪剪紙的獨特造型與藝術內涵是在其地域文化的影響下所形成的,它既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世界強烈的控制意識,又寄托了千陽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樸素追求。對千陽精怪剪紙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理解處于弱勢地位的普通人的思想和行為邏輯,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精怪剪紙的知名度,從而推動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千陽精怪剪紙面臨嚴重沖擊,大部分年輕人并不能接受精怪剪紙的藝術內涵,但又無法擺脫無處不在的內心恐懼。因此,為了進一步推動千陽精怪剪紙的研究與傳承,應深入挖掘剪紙中所蘊含的與當下審美和精神需求相契合的特征,進而達到傳承與創新中華傳統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