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鞠
貴州開放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自古以來,圖形一直以它獨有的魅力發揮交流傳播的優勢,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期,圖形成為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中外歷史文獻中,都有關于圖形發展歷史的記載,可以說,圖形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尤其是當今快捷交流的時代,圖形的運用更是十分常見。圖形之所以能被大眾認可,是因為它是一門用眼睛看的語言,它能直觀、明了、形象地傳情達意。除了傳遞信息以外,圖形帶來的視覺審美也是它被喜愛的重要原因之一,圖形中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創意以及吸引視覺的色彩和生動的構圖形式共同構成圖形的審美價值。
圖形創意是一門關于圖形創作的課程,從感性認識到構圖形式構成了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它總結了圖形發展的歷史、圖形構圖的特點和圖形創意的表現形式等知識理論。圖形創意的發展受傳統圖案文化的影響,傳統圖形的構圖形式是圖形創意表現的重要形式之一,傳統構圖形式主要表現在共用線、共用面的運用和圖形某個局部元素的置換,這些優秀的構圖形式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圖形創意表現的重要方法。
苗族是歷史悠久的民族,苗族刺繡圖案的發展歷史源遠流長,它是苗族同胞對世界感性認知的記載。苗族刺繡圖案是傳統圖案文化的表現之一,在構圖形式上大量體現了共生圖形和置換圖形的表現形式,苗族刺繡圖案受漢族傳統圖案的影響,但有別于漢族傳統圖案,它們的刺繡圖案構思獨特,圖形表現形式豪邁巧妙,本文將運用圖形創意的表現方法解讀苗繡圖案的構圖形式。
在圖形創意中,最常用的表現方法是將現實中相關或不相關的元素形態進行組合,以會意的方式使元素的象征意義交叉形成復合性的傳達意念。復合性傳達意念能增強圖形傳達的意義,豐滿傳遞信息的內容,使圖形的信息意義更加深厚。圖形創意中的圖形在構圖上追求形式美感,常常運用元素與元素之間的形態相似性作創意聯想,通過共生、置換等方法,把圖形的相似元素進行同構,從而產生獨特的圖形文化,為現實生活增添視覺語言的魅力。圖形創意對人們更好地掌握思想觀念、理解信息內容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圖形創意的表現方法中,與苗族刺繡圖案構圖形式相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使用共生同構圖形表現的方法,必須滿足的前提條件是,共生的圖形之間在形態上或者傳遞的意念上有相關性或相似性,共生同構就是把形態相似或意念相關的形象以一種獨特的緊密關系共享在一個空間或共用一條邊緣,組合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共生的關系象征實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用共生同構的方法表現的圖形視覺整體感強,傳遞意念得到疊加,增強了圖形傳達的概念,它是圖形創意中最常用的表現方法。
置換同構又稱替代同構,指在保持原形的基本特征基礎上,物體中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物形素材所替代的一種圖形構造形式。替代的物形與被替代的物形在形態上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在意義上有差異性,從而產生具有新意的形象。用置換同構的方法表現的圖形創意,給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能增強人們對圖形傳遞的信息內容的認知。
苗族的歷史傳承主要有口傳心授、古歌傳唱和刺繡圖案三種方式,苗族的刺繡圖案是一部苗族史書,圖案內容從苗族的起源到苗族的遷徙,從苗族的宗教認知到樸素的美好愿景,再從苗族的生命輪回到圖騰崇拜,每一個刺繡圖案都是一個文化密碼,記載著苗族的宗教觀念和歷史。苗族刺繡圖案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圖案的構圖形式也具有探討研究的價值。
首先,苗族刺繡圖案大部分建立在剪紙的基礎之上,由于剪紙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圖案里大量體現了共用線和共用面的構圖方法,這成為苗繡圖案里呈現共生同構圖形的技術原因;其次,苗族刺繡圖案記錄的內容比較豐富,傳遞的信息很多,而苗繡主要用在苗族婦女的衣服上,承載的面積有限,必須緊密構圖,這是苗繡呈現共生同構圖形的客觀條件;最后,苗族婦女性格活潑率真,聰慧大膽,苗族的刺繡向來是民間用物,相對于漢民族的文化表現形式受思想規約的影響相對較小,這是苗繡呈現共生同構圖形的主觀基礎?,F以苗繡圖案為例,解析苗族刺繡圖案共生同構的表現方法。
圖1為苗繡雙身龍紋,雙身龍紋形態蜿蜒,對稱構圖,圖形緊湊,雙身龍紋圖案增強了苗龍的神秘性。雙身龍紋的形態與漢族龍紋不同,兩條龍身共用一個龍頭,苗族同胞在想象的世界里用共生同構的表達方式,把龍的前身與龍的后身同時展現在刺繡圖案里,使苗龍在視覺形象上頗具畢加索的立體構成感,而苗族的歷史遠早于立體主義時期,可見苗族同胞對圖形創意的理解已有相當高的水平。

圖1 雷山縣雙身龍紋
圖2為黎平縣苗族兒童小帽貼布繡。刺繡圖案是抽象龍紋,同樣是龍紋,與雙身龍紋圖案不同,小帽圖案采用龍身同構的方式,龍身之間形態相似的地方共生在同一條線和同一個面上,使兩條龍相互依存,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也增強了圖形的構圖形式感。中間龍紋不僅把兩條龍身共生在一起,而且龍身中還生出一對翅膀,使整個圖形構圖飽滿圓潤,形態流暢婉轉,龍形形態與圓形帽型隨型適型,充滿靈動之氣,這樣的構圖形式與寄予小孩身體健康和聰慧靈敏的樸素愿望相契合。

圖2 黎平縣苗族兒童小帽抽象龍
圖3圖案采用數紗方式刺繡,45度傾斜入針,每個四邊形為一個單元,四邊形之間建立在共用線上,四邊形以4個單位或7個單位為一組,同樣采用共用線的方式連接,形成整體圖案效果,這樣的構圖方式使圖案元素之間既獨立又相連,圖案中城池部分相互交錯,彼此連接,視覺形象整體統一。錫繡城池圖案看起來無始無終,連綿不斷,充分展現共生同構圖形的特征,表達了苗族同胞對家園故土的懷念,也表現了苗族同胞高超的構圖智慧。

圖3 劍河苗族錫繡
苗族刺繡的每一個圖案都是苗族同胞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映,圖案記載了苗族同胞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索。苗族同胞把樸素的美好愿景寄予在刺繡圖案里,通常把美好事物集于一體,通過置換的方式進行重構和組合,形成新的視覺形象。在苗族同胞的認知里,通過置換方式重構的視覺形象具有寓意綜合和寓意疊加的效果,它們體現了苗族同胞對理想生活狀態的期許,是精神寄托的表達。
圖4是臺江縣苗族鹡宇鳥圖案。鹡宇鳥是苗族同胞感恩的對象。傳說蝴蝶媽媽生了十二顆蛋,但她不會孵蛋,鹡宇鳥來幫助蝴蝶媽媽孵蛋,孵出了姜央、龍、雷公等十二兄弟。此圖是鹡宇鳥孵蛋過程的圖形記載,孵出人類始祖姜央,苗族同胞根據古歌記載,運用置換同構的方法把鹡宇鳥身體部分置換成人物形象,把感恩的情懷和對生命的崇敬之意共生在一起,這是苗繡里意會形象的結合,通過物象意義的結合從而產生具有新意的構圖形象,體現了苗族同胞運用置換同構的方法創作圖形的水平。

圖4 臺江縣苗族鹡宇鳥圖案
圖5為臺江縣苗族蝴蝶媽媽圖騰崇拜。圖案中體現了置換同構的構圖方法,蝴蝶的頭置換成了姜央,蝴蝶是萬物的始祖,姜央是蝴蝶媽媽的孩子,且姜央是苗族傳說的人類祖先,蝴蝶和姜央都是關于苗族生命起源的傳說,圖像之間意會相連,人物頭像與蝴蝶身體同構在一起,是苗族同胞對繁衍繁榮、人丁興旺的美好寓意得到疊加增強的祈福,這樣的構圖方式既表現了苗族同胞對生命的崇敬之情,又表現了苗族同胞對圖形創意的浪漫情懷。

圖5 臺江縣苗族蝴蝶媽媽圖騰崇拜
圖6是雷山縣苗族蝴蝶蛙紋圖案。苗族刺繡圖案里的動物形象蛙也是重要的表達對象,傳說在苗族古歌里青蛙皇帝是英俊能干的象征,因此將此圖案繡制在小孩背扇里。圖案中運用置換同構的方法在蝴蝶媽媽圖形里生出一雙青蛙腳紋,把兩個圖像共同組合在一起是集生命長存與英俊能干于一體的表現,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茁壯成長,成為一個對民族發展有貢獻的人,這是苗族同胞樸素愿景的體現。

圖6 雷山縣苗族蝴蝶蛙紋圖案
苗族是歷史悠久和支系眾多的民族,苗族同胞分布范圍廣泛,每個支系都有自己的族群密碼,苗族刺繡圖案就是族群的認知密碼,是表明支系認同的象征性符號,大部分圖案記錄遠古時期的古歌故事,圖案主題內容主要由生命起源文化、生殖繁衍文化、遷徙文化三個部分組成,是苗族歷史和苗族同胞宗教認知的記載。苗族刺繡圖案的構圖形式大膽而浪漫,通常打破具象觀念,運用置換同構等構圖表現方法,把事物分解再重構,集美好的寓意于一體,達到寓意的增強和疊加的目的,從而創造出具有新意的圖像,得到符合樸素宗教觀念的圖形。圖案中還運用共生同構的方法,把圖形之間形態相近或寓意相通的事物構建在一起,塑造成立體抽象的圖案,圖案中圖像與圖像之間相互依存、共為表里、緊密相連,以整體的形象表達觀點,從而增強圖案的認知分量,達到強化樸素觀念的表達效果。苗族支系雖然眾多,但圖案內容和構圖形式基本相通,本文中列舉的案例涉及苗族同胞多個支系的圖案表達方式,但構圖內容和表達形式都離不開蝴蝶、龍紋、姜央、鹡宇鳥等主題,所以說苗繡是苗族的史書。苗族刺繡圖案來源于民間,傳遞于民間,也使用于民間,從沒進過宮廷,也沒有盛行于學術圈,但所有的圖案體現了高超的構圖技藝,并且這些表達方式都早于圖形理論發展的時代,這正是苗族刺繡圖案具有研究價值的體現。苗族刺繡圖案表達拙樸而純真的情感,構圖形式豪邁巧妙,充滿神秘的浪漫情懷,苗族刺繡圖案的構圖形式值得現代設計提取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