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少聰,安玉秀,馬京緣,趙洛,楊超嵐
(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工程技術學院,北京 100083;2.中北大學 德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 德州 253077)
隨著高溫深井鉆井需求日益劇增,對鉆井液及鉆井液處理劑耐溫性要求越來越高[1-3]。高溫導致鉆井液粘度變大、稠化的問題隨之而來,而降粘劑對調節流變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針對改性天然材料高溫下降粘性能不足[5],聚合物合成流程復雜且反應條件難以控制等問題,有必要研究制備工藝簡單、耐溫性強的降粘劑產品。本文通過將磺化單寧(SMT)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進行復合得降粘劑SMT/AMPS,將其加入所配鉆井液體系中測定其降粘效果及耐溫性,并與磺化單寧SMT和市售降粘劑-P進行對比。結果發現,降粘劑SMT/AMPS降粘效果優于市售降粘劑-P樣品,且制備工藝簡單。
磺化單寧(SMT),工業品;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HTD13145型六速旋轉粘度計;SD4多聯中壓濾失儀;GJSS-B12K型變頻高速攪拌機;XGRL-4A高溫滾子爐;BPG-9070A精密鼓風干燥箱;Nicolet iS50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Merlin Compact掃描電子顯微鏡;梅特勒-托利多TGA/DSC2熱重及同步熱分析儀。
取蒸餾水加入潔凈的燒杯,稱取并加入定量磺化單寧,進行攪拌并溶解后按比例加入AMPS單體,混合、攪拌使其完全溶解,用NaOH溶液將溶液體系pH調為7。將溶液體系轉移至250 mL三口瓶,置于恒溫水浴鍋中,升溫至60 ℃,在攪拌下反應4 h即得產物。反應結束后將反應物放入鼓風干燥箱干燥,最后將產物粉碎得到降粘劑樣品。
通過使用Nicolet iS50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對降粘劑進行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取降粘劑粉末樣品與KBr溴化鉀一同充分研磨、混合后進行壓片處理,掃描范圍400~4 000 cm-1。
1.4.1 基漿與體系的配制 (1)基漿配制:水中加入0.25%無水碳酸鈉、8%膨潤土充分攪拌溶解,在室溫下靜置水化24 h得8%淡水基漿。
(2)體系配方:淡水基漿+2%水解聚丙烯腈銨鹽NH4-HPAN+1.5%降濾失劑PFL-L+3%高溫瀝青防塌劑+3%磺化酚醛樹脂SMP-Ⅰ。
1.4.2 流變性能的測定 參考SY/T 5243—91《水基鉆井液用降粘劑評價程序》及ZB/T E13 004—90《鉆井液測試程序》,取基漿300 mL,依次加入體系配方材料,加重晶石粉加重至密度2.2 g/cm3,加入不同質量分數的降粘劑樣品,高速攪拌20 min,裝入陳化釜在滾子爐中與溫度150 ℃下滾動老化16 h,測定其六速讀值進而得到表觀黏度 AV、塑性黏度 PV、動切力YP、100 r/min讀值Φ100,通過下式測定其降粘率:

式中 Ф1000——加入降粘劑之前六速旋轉粘度計在轉速100 r/min下的讀數;
Ф100——加入降粘劑之后六速旋轉粘度計在轉速100 r/min下的讀數。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對濾餅進行分析,先將濾餅用去離子水沖洗,然后放入烘箱中干燥24 h,然后切成大小為1.0 cm2×1.0 cm2的正方形塊體,粘附在導電膠帶上進行金屬噴漆用于SEM分析。
稱取5~10 mg降粘劑粉末樣品加入坩堝,利用熱重分析儀進行熱重分析,氣體環境為氮氣環境,加熱速率20 ℃/min,溫度范圍30~700 ℃。
2.1.1 單體配比優選 取配制好的8%基漿,合成不同配比的降粘劑,進行降粘效果測定,見表1。

表1 不同配比下降粘效果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cosity reduc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ratios
由表1可知,在磺化單寧與AMPS質量比為5∶10的情況下,以空白基漿作為對照組,其降粘、降切效果表現較好,降粘率高達68.6%。
2.1.2 合成溫度的確定 考察不同合成溫度下所合成降粘劑的降粘率,分別將所得目標產物加入基漿中,測試其降粘率,結果見圖1。
由圖1可知,隨著合成溫度升高,降粘率先增加后降低,在合成溫度為60 ℃時達到最高,所以確定合成反應最佳溫度為60 ℃。

圖1 溫度對降粘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properties of viscosity reduction
2.1.3 反應時間的確定 考察不同合成時間下所合成降粘劑的降粘率,分別將所得目標產物加入基漿中,測試其降粘率,結果見圖2。

圖2 時間對降粘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time on the properties of viscosity reduction
由圖2可知,隨著反應時間增加,降粘率先降低后增加,在反應時間為4 h時降粘率較高,故確定最佳反應時間為4 h。
總結以上結果,可確定最佳反應條件為:單體質量比5∶10,反應溫度為60 ℃,反應時間為4 h。以磺化單寧SMT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為反應單體合成降粘劑SMT/AMPS。
2.2.1 降粘劑的紅外光譜表征 降粘劑SMT/AMPS的紅外吸收光譜見圖3。

圖3 降粘劑紅外光譜圖Fig.3 Infrared spectrum of viscosity reducer

2.2.2 熱重分析 利用熱重分析儀對降粘劑進行分析得到熱重分析曲線,見圖4。

圖4 降粘劑SMT/AMPS熱重分析曲線Fig.4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urve of viscosity reducer SMT/AMPS
由圖4可知,起初樣品質量分數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是因為樣品中自由水和結合水的蒸發;當溫度為200 ℃時,降粘劑樣品的質量分數依然保存在90%以上,表明其具有較好的抗溫性能;而330 ℃之后,因為一些側鏈和主鏈的降解,SMT/AMPS樣品質量分數開始大幅度下降。
2.3.1 加量對降粘效果的影響 通過改變降粘劑加量,考察水基鉆井液體系經降粘劑處理前后,于180 ℃老化16 h所得的流變參數和濾失量,實驗結果見表2。體系配方為:8%淡水基漿+2%水解聚丙烯腈銨鹽+1.5%PFL-L降濾失劑+3%高溫瀝青防塌劑+3%SMP-Ⅰ磺化酚醛樹脂+重晶石加重至密度1.8 g/cm3。

表2 加量對降粘效果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dosage on viscosity reduction
由表2可知,在180 ℃老化滾動16 h結束后,隨著降粘劑的加入,表觀粘度AV和動切力YP以及Ф100讀數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從降濾失量上也可看出降粘劑具有一定的降濾失作用,綜合考慮流變性和降濾失性,在降粘劑加量為1%時效果最優。
2.3.2 溫度對降粘效果的影響 制備密度為1.8,2.2 g/cm3兩種不同密度的鉆井液體系,體系配方為:8%淡水基漿+2%水解聚丙烯腈銨鹽+1.5%PFL-L降濾失劑+3%高溫瀝青防塌劑+3%SMP-Ⅰ磺化酚醛樹脂+重晶石。探究老化溫度對鉆井液體系經1%加量降粘劑處理前后流變參數及濾失量的影響,結果分別見表3、表4。

表3 不同老化溫度對1.8 g/cm3體系降粘效果的影響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ging temperatures on the viscosity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1.8 g/cm3 system

表4 不同老化溫度對2.2 g/cm3體系降粘效果的影響Table 4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ging temperatures on the viscosity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2.2 g/cm3 system
由表3可知,經180 ℃高溫老化后,降粘劑產品的加入仍可降低鉆井液體系粘度和切力,表明SMT/AMPS抗溫性能較好[6-7]。由表4可知,體系密度增加到2.2 g/cm3,降粘劑SMT/AMPS應用溫度范圍降低,在160 ℃高溫老化后仍起到較好的降粘、切作用;老化溫度達到200 ℃,體系表觀粘度AV和動切力YP不再呈降低趨勢,分析可能由于高溫下降粘劑分子側鏈官能團斷裂,致使降粘劑在高溫下喪失降粘效果。與此同時,隨著降粘劑SMT/AMPS的加入,體系的濾失量也有所下降,并且30 min濾失量小于15 mL符合API標準,證明降粘劑有降粘作用的同時具有一定的降濾失作用。
2.4.1 濾失量測定 由于發現SMT/AMPS的加入有一定降濾失作用,而上述所配體系中存在其他降濾失處理劑材料,為了更好的了解降粘劑SMT/AMPS的降濾失效果,故在淡水基漿中加入不同量的SMT/AMPS,探究其濾失量變化,見圖5。
由圖5可知,無論老化前后,隨著降粘劑加量增加,基漿濾失量整體呈下降趨勢,說明SMT/AMPS的加入起到一定降濾失作用。淡水基漿經高溫老化后,濾失量普遍增加,說明高溫導致粘土顆粒相互聚結[8],小粒徑顆粒數目減少,粘土顆粒的分散度降低,致使形成多孔隙濾餅,進而濾失量增大。

圖5 降粘劑加量對濾失量影響Fig.5 Effect of viscosity reducer dosage on filtration volume
為探究高溫對SMT/AMPS降濾失效果的影響,將不同加量SMT/AMPS處理后的基漿置于高溫滾子爐中,設置老化溫度為150 ℃進行老化16 h,濾餅照片見圖6。

由結果可知,老化前,空白淡水基漿濾餅存在明顯孔隙,加入降粘劑后濾餅相對較致密。老化后,空白淡水基漿的濾餅比其他濾餅更厚,厚的濾餅容易導致井筒不穩定[9],薄且致密的濾餅能保證較少的濾失量[10],相比之下,2%SMT/AMPS的濾餅更薄且致密,證明濾餅特性分析結果與將濾失量數據結果一致。
2.4.2 微觀形貌分析 利用掃描電鏡SEM對150 ℃ 老化處理的基漿濾餅進行微觀形貌分析,見圖7。

由圖7(a)可知,老化后空白基漿濾餅粘土顆粒聚集,存在明顯的孔隙裂隙,濾餅較為松散,導致濾失量增大;而圖7(b)中加入1%SMT/AMPS的基漿濾餅出現一些小顆粒,分散度高,排列較為緊密;并且將濾餅放大5 000倍,圖7(c),可以發現降粘劑分子吸附在粘土顆粒上,在濾餅表面形成了致密膜;由此不難發現加入降粘劑SMT/AMPS能起到一定的降濾失作用。
2.5.1 紅外光譜分析 對經過SMT/AMPS處理過的膨潤土進行紅外光譜測試,結果見圖8。

圖8 降粘劑與膨潤土作用紅外光譜圖Fig.8 Infrared spectrum of the action of viscosity reducer and bentonite
由圖8可知,與膨潤土基漿的紅外光譜圖相比,經降粘劑處理過后膨潤土的紅外光譜圖明顯增加了吸收峰。其中3 399,1 675 cm-1為酰胺基的特征吸收峰,1 597 cm-1為苯環的特征吸收峰,1 193 cm-1處發現磺酸基的特征吸收峰??偨Y發現,將SMT/AMPS加入鉆井液基漿中,通過吸附作用與膨潤土結合,起到降粘作用。
2.5.2 降粘劑與膨潤土作用機理 首先,AMPS分子主鏈為碳鏈結構,穩定性很高,大側基增強了分子鏈的剛性[11]。其也含有吸附基團酰胺基團使降粘劑具備好的水解穩定性、抗酸堿性以及高耐溫性[12];另外,AMPS和磺化單寧中均存在水化基團磺酸基團,以提高降粘劑的抗溫耐鹽能力[13]。SMT/AMPS通過吸附在粘土顆粒邊緣上,進而拆散粘土網絡結構釋放出被包裹的自由水,見圖9,來實現降低粘度的作用。同時粘土顆粒間電位增強使靜電斥力作用增強,削弱網架結構的形成[14]。

圖9 降粘劑分子拆散粘土顆粒網絡結構示意圖Fig.9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clay particles disassembled by viscosity reducer molecules
選用空白組、磺化單寧SMT與市售降粘劑-P樣品作為對照組加入體系中于180 ℃老化16 h后,進行降粘效果對比,數據結果見表5。

表5 同類產品降粘效果對比Table 5 Comparison of viscosity reduction effects of similar products
結果發現,與未加SMT/AMPS的空白組對比,3種降粘劑產品在高溫下均起到降低表觀粘度AV、動切力YP的效果,其中降粘效果最好的是SMT/AMPS。同等加量情況下,降粘劑降粘效果均優于磺化單寧SMT與市售降粘劑-P,并且其API濾失量在同類產品中最低,由此可見AMPS的引入起到了作用。
(1)通過合成條件優選,最終選擇磺化單寧和AMPS質量比5∶10,反應溫度60 ℃,反應時間4 h。
(2)選用磺化單寧(SMT)與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作為單體制得降粘劑SMT/AMPS,在淡水基漿中降粘率高達68.8%;加入高密度鉆井液體系中,在180 ℃高溫老化條件下仍起到降粘、切作用,降粘率達33.3%,符合現場應用要求。
(3)所得降粘劑SMT/AMPS與市售降粘劑-P樣品相比降粘、降切效果均占優,并且制備工藝簡單。
(4)降粘劑通過吸附在粘土顆粒邊緣上,以拆散粘土顆粒形成網架結構來達到降粘目的,同時也能增強靜電斥力作用,削弱網架結構的形成。
(5)降粘劑具有降粘能力的同時也有一定的降濾失能力,進行微觀形貌分析發現加入降粘劑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濾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