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美國注冊學徒制自20世紀30年代正式確立以來,作為受人尊敬且經過驗證后認為有效的培訓方式,已成為行業企業和社會組織首選的基于工作的學習解決方案。當前美國注冊學徒制范圍逐步擴大,主要為科學技術、醫療保健、金融等領域提供技術工人。學徒可以從企業、工會、社區學院、大學、職業和技術教育中心以及當地學區接受相關的課程或在線培訓,滿足當今各種職業對勞動力培訓的需求。密蘇里州將注冊學徒制與本州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可以為我國發展中國特色學徒制提供借鑒。
1911年,威斯康星州創建了第一個州注冊學徒制度。1937年,美國聯邦政府通過了《國家學徒法》(National Apprenticeship Act,NAA),也稱為《菲茨杰拉德法》,建立了延續至今的國家注冊學徒制,并授權美國勞工部(DEPARTMENT OF LABOR,DOL)制定實施相關法規保護學徒的健康、安全和福利,以防止在學徒計劃中出現對種族、民族、宗教、年齡和性別等方面的歧視。20世紀初,學徒制開始主要支持技術行業的工人。《國家學徒法》通過后,注冊學徒計劃主要包括制造、建筑和公用事業行業。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全國大約有6233個注冊學徒計劃,教育和培訓學徒4000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注冊學徒制開始覆蓋培訓消防員、警察、緊急醫療技術人員以及其他健康和安全工作者。隨著美國高等教育的崛起,特別是《退伍軍人權利法案》(Servicemen's Readjustment Act of 1944,或G.I.Bill)的出臺,為退伍軍人提供了上大學的機會,兩年制的學院和各種專業培訓機構也隨之蓬勃發展,絕大多數學生就讀普通高中,學徒幾乎成為“過去式”。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諸多工作領域對員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注冊學徒制順應時代需求重新發展。
2008年金融風暴后,美國將擴大學徒制納入重振經濟的處方,并在2012年國情咨文中把“美國的制造業、能源業、美國工人的技能和美國價值觀的更新”作為經濟復蘇的基礎。2014年,美國召開“學徒峰會”,宣布5年內將學徒數量擴大一倍。根據《2014年勞動力創新和機會法案》,企業可以使用法案提供的資金支付學徒部分工資,聯邦政府為參加學徒計劃的企業提供2.65億美元經費。2017年6月,政府宣布“擴大美國學徒制”(Expanding Apprenticeships in America)①,為學徒制追加2億美元經費,并成立了學徒擴展工作組(Apprenticeship task force)。到2019年,美國學徒數量持續增長,在職學徒數量的十年平均值從2000—2009年的45.9萬人增加到2010—2019年的63.3萬人,增長了38%。2020年,全美有近26000個注冊學徒項目,其中新設學徒項目3143個(見圖1);共有超過636000名學徒獲得了所需技能,新增學徒超過22.2萬人,82000名學徒順利畢業(見下頁圖2)。注冊學徒人數、新增學徒人數和畢業學徒人數排名前三位的州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南拉羅來納州和俄亥俄州;加利福尼亞、密蘇里和得克薩斯;加利福尼亞、密蘇里和俄亥俄(見下頁表1)。2021年,注冊學徒制蓬勃發展,涵蓋了從技術行業、建筑業等傳統行業到技術、醫療保健、能源和先進制造業等新興行業的一系列職業。2022年2月,美國勞工部宣布向“美國學徒制建設”計劃提供1.13億美元的贈款資金,重點任務是推進國家學徒制建設與現代化、擴大青年注冊學徒計劃的機會、確保注冊學徒計劃實施的公平、建設注冊學徒中心,其中5000萬美元用于支持股權合作伙伴關系和學徒前活動,以增加注冊學徒計劃的入學率。非營利組織、勞工組織、公共和國家高等教育機構以及州政府都可以申請成為合作者,并可獲得1~800萬美元的獎金。

表1 2020年美國注冊學徒人數排名前10位的州②

圖1 2011—2020年美國注冊學徒項目
注冊學徒制作為雇主驅動的培訓模式,經過80多年的發展,已經被證明是一種既可以幫助工人做好工作準備又能滿足企業對高技能勞動力需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注冊學徒制十分靈活,可以根據任何企業的需求進行定制。學徒可以是新員工,也可以是企業選擇需要提升技能的現有員工,被認為是一種“邊學習邊賺錢”的學徒培養模式。通過雇主提供的在職學習,達到國家技能標準,逐步提高學徒的技能和工資。由于雇主直接參與教育過程,學徒計劃與培訓和人才管理方面的先進技術和創新保持同步,有超過1300種職業標準可供雇主選擇,雇主也可以選擇建立定制的標準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學徒制是一種就業方式和學習模式,學徒由美國勞工部注冊和驗證,通過在職培訓及與工作相關的教育,在項目進展過程中賺取工資。密蘇里州重視注冊學徒制的發展,州高等教育和勞動力發展部與雇主、培訓提供者等伙伴合作,以注冊學徒制為載體,提供基于工作的學習機會,搭建起為本州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熟練勞動力的框架。
密蘇里州注冊學徒制的目標包括九方面:一是提高密蘇里州整體的受教育程度;二是幫助人們在高要求領域工作做好準備;三是提供更多的資格證書和可替代證書的項目;四是教育要求與企業需求保持一致;五是使K-12教育、高等教育和勞動力系統之間相互協同;六是增加學徒的數量;七是創建、擴大和支持需求最高的學徒項目;八是雇傭密蘇里州失業或失學的人員;九是加強在職員工培訓。核心要素包括五方面:一是雇主驅動,雇主在構建每個項目時都發揮積極作用;二是結構化的在職學習,學徒在工作現場接受經驗豐富的導師至少一年的實踐培訓;三是相關技術指導,學徒接受由學院或大學、技術學校、學徒培訓學校或企業提供的在校、在職或在線的適用于工作的技術和學術指導;四是技能提升獎勵,學徒隨著掌握的技能和知識增加可以獲得相應的報酬,還會得到工資增長的激勵;五是國家職業證書,每名注冊學徒畢業生都會獲得國家認可的證書,證明已掌握和精通注冊學徒職業所需的技能和知識。
注冊學徒制成功的根源在于伙伴之間的合作,通過合作伙伴為設計學徒計劃和招聘學徒拓展資源和渠道。密蘇里州注冊學徒計劃的合作者包括州學徒辦公室、計劃的發起者、教育提供者、中介機構、州勞動力發展委員會和州就業中心。學徒辦公室主要為項目發起人提供知識和技術的援助與支持,解答有關學徒模式的問題,在項目開發的每個階段為合作伙伴提供指導,將企業與培訓提供者聯系起來,并向合作伙伴提供支持學徒制的資金,確保學徒在培訓期內達到高質量項目的要求。注冊學徒計劃的發起者指運營注冊學徒計劃的任何個人、協會、委員會或組織,具體包括單個企業、企業財團、勞動力中介(如行業協會或勞工管理組織)、社區學院以及社區組織。教育提供者包括4年制學院、社區學院、職業學校以及職業技術學校等機構,負責提供由行業標準驅動的學術和技能指導(如教師、課程、教學設備),可以根據能力測試授予漸進式證書,以獲得經濟援助和其他支持資源(如學生貸款、輔導、咨詢),或使用營銷和外展渠道來識別潛在的學徒。學徒中介是一個具有能力、專業知識和網絡的組織,可以幫助企業成功創建、啟動和擴展學徒計劃,具體包括行業協會和商業組織、社區和技術學院、非營利和社區組織、勞工管理組織或勞動力發展委員會。州勞動力發展委員會將聯邦、州和地方資金直接用于勞動力發展計劃,幫助雇主滿足對技術工人的需求,幫助求職者找到工作并促進經濟發展。州就業中心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各種與勞動力發展和就業相關的計劃、產品和服務,幫助求職者就業,為企業提供熟練、訓練有素的勞動力。
從構成要素看,密蘇里州注冊學徒的培訓模式包括在職學習、培訓指導和績效評估三部分。其核心是結構化的在職學習,學習時長為2000小時/年,由某一領域的專家或已達到行業內公認的技能和能力水平的工人擔任導師,通過學徒能力情況來跟蹤學習進度。同時,還有相關培訓指導,時長為144課時/年,由本地或遠程教育機構或雇主在內部進行管理,通過傳統課堂、在線或函授進行培訓,根據學徒必修課的完成情況來跟蹤培訓進度。學徒質量通過三種方式進行評估:一是基于時間,衡量完成結構化在職培訓和課堂學習所花費的小時數;二是基于能力,衡量應用相關知識、技術和技能的能力;三是基于時間+能力,衡量在計劃中花費的時間和在工作場所展示的能力。從參與合作伙伴的數量看,密蘇里州注冊學徒的培訓模式可以劃分為:單一雇主模式,雇主作為注冊學徒計劃的發起者,同時提供在職培訓、服務和相關技術指導;多雇主+中介模式,由一個雇主作為計劃的主辦方,其他雇主作為協辦方提供相關指導,所有參與的雇主共同提供在職學習,中介機構提供相關的服務;多個雇主+中介模式+2年和4年大學,由雇主提供在職學習,一個中介機構作為主辦方,其他中介機構提供服務,教育提供者提供相關的技術指導;多雇主+多中介模式,一個中介機構擔任主辦方,其他中介機構提供相關服務,雇主提供在職學習,教育提供者提供相關的技術指導。
密蘇里州學徒制于2019年正式確定,但萌芽早已出現。2016年,密蘇里州的各個州機構開始對學徒項目進行投資,并與多個合作伙伴一起為數千名學徒提供支持。其對學徒制模式的持續投資,推動該州注冊學徒的完成數和新增數在全美名列前茅。2021年2月,州勞動力發展辦公室為全州的學徒前計劃提供100萬美元的資金,用于創建10個新的學徒前計劃,增加注冊學徒的多樣性,并增加現有計劃中活躍學徒的數量。資助范圍包括社區學院、當地勞動力發展委員會、職業和技術教育計劃以及一些勞工管理組織,受資助者最高可以獲得5萬美元的贈款,用于開發課程和建立學徒計劃。2021年,密蘇里州460個注冊項目中共有14520名在職學徒,在4/5的注冊學徒類別中名列全國前10名,其中畢業學徒3235人,排名第三;新增學徒8104人,排名第四;在職學徒13944人,排名第六。密蘇里州2019年制定了到2025年擁有20000名學徒的目標,根據2021年的發展態勢,有望實現該目標。密蘇里高等教育和勞動力發展部(MDHEWD)與學徒和基于工作的學習辦公室(OAWBL)正在優先考慮并擴大注冊學徒計劃,啟動新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支持勞動力發展和經濟日益增長的需求。
擁有強大而多元化的勞動力對于鼓勵新企業和現有企業在本州投資和發展至關重要。為加強教育和勞動力培訓,培養能夠滿足雇主當前和未來需求的各類人才和技能,在2019年密蘇里州學徒峰會期間成立的“學徒制和基于工作的學習辦公室(OAWBL)”,隸屬密蘇里州高等教育和勞動力發展部,目的是顯著提升學徒制參與者的數量。OAWBL的主要職責包括:“制定和實施本州學徒制發展戰略,實現學徒制和基于工作學習計劃的規模化和現代化;加強與美國勞工部的協調與溝通,擴大本州新型產業和不同人群在聯邦學徒中的機會;通過跨機構的學徒委員會,與所有實施學徒計劃和其他類似計劃的州機構進行接觸和協調,確保所有機構朝著相同的目標努力,制定一致的全州政策,并盡最大努力調整項目資金;領導、指導和管理所有聯邦和州外捐贈資金的申請和實施,用于擴大學徒制和基于工作的學習計劃;支持和擴展面向青年和成年人的基于工作的學習模式;讓行業企業以及利益相關者與教育系統共同開發和實施學徒計劃;通過在線門戶網站的相關信息和資源,將學生和雇主與學徒和工作學習機會聯系起來;向州長提供有關OAWBL目標、活動和績效的年度報告;每年制定和更新全州范圍內的學徒招聘和管理計劃。”③
作為高質量的就業途徑,注冊學徒計劃從產生到實施都要遵循相應的流程。第一步是表達意愿:有興趣開展注冊學徒計劃的組織須與美國勞工部和學徒辦公室取得聯系。第二步是商討可行性:勞工部和學徒辦公室與當地雇主、教育提供者、勞動力發展委員會、社區代表等會面,根據勞動力和職業崗位需求,確定擬發起的注冊學徒計劃是否可行。第三步確定主辦方和合作伙伴:包括發起組織或個人、參與的雇主、教育機構、勞動力發展部門等。第四步是確定標準:勞工部和學徒辦公室協助計劃的主辦方、雇主和教育提供者為每一個注冊職業、學徒資格和工資表等制訂計劃和標準。第五步是注冊計劃:主辦方簽署學徒標準后,勞工部和學徒辦公室通過注冊學徒合作伙伴信息數據系統將此計劃進行正式注冊,并授權主辦方在線訪問和管理學徒信息的權限。第六步是招收學徒:雇主獨自或在計劃主辦者以及勞動力發展委員會的協助下面試并雇用新員工或要求在職員工參加注冊學徒計劃。第七步是學徒注冊:主辦方在注冊學徒合作伙伴信息數據系統中為學徒注冊。第八步是學徒學習:學徒在安全的工作環境中開始“‘邊賺錢邊學習’的模式”,由企業導師開展強調動手能力的結構化實操學習,合作高校提供課堂授課。主辦方通過維護學徒的培訓記錄和課程成績來跟蹤學徒的學習進度,并及時更新學徒在注冊學徒合作伙伴信息數據系統中的信息。第九步是學徒畢業:學徒期滿后,由主辦方頒發學徒計劃完成證書。同時,學徒通過合作的高等教育機構獲得大學學分,以更快地獲得大學學位或行業認可的證書。
密蘇里州勞動力發展辦公室于2021年2月發起學徒前資助計劃,使用100萬美元的聯邦基金用于投資全州的學徒前計劃,創造更多的學徒前機會,進而支持注冊學徒制的發展。社區學院、當地勞動力發展委員會、職業和技術教育計劃以及一些勞工管理組織都有資格申請高達5萬美元的資金,用于開發課程和建立學徒計劃。該項計劃的目標是努力創建10個新的學徒前計劃,增加本州公民可選擇的教育培訓項目、獲得學徒的機會、注冊學徒的多樣性以及現有注冊學徒計劃中活躍學徒的人數,并支持學徒前計劃的完成者獲得就業機會。學徒前計劃是一項計劃或一組服務,旨在幫助個人為成功進入注冊學徒計劃做好準備。根據美國勞工部規定,學徒前計劃不需要聯邦政府的審批,但高質量的學徒前計劃必須至少與一個注冊學徒計劃通過書面形式確立合作關系并與其特色培訓和課程密切相關,其中包括專門為幫助參與者設計的支持服務。根據美國勞工部的培訓和就業通知(TEN 13-12)以及培訓和就業指導信(TEGL 13-16),密蘇里州學徒前計劃的要素包括清晰的入學和結業要求,與當地雇主和高質量學徒計劃所要求的技能保持一致,獲得一個或多個行業認可的證書,通過實踐活動和基于工作的學習發展技能,提供學術、職業探索和綜合支持,完成向注冊學徒的過渡。學徒前計劃持續的時間通常為1~4周,它與學徒制之間的最大區別是學徒是否被雇用,在培訓期間是否能收到工資。
密蘇里州的實踐證明,注冊學徒制為密蘇里州及美國其他地區勞動力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貢獻。以密蘇里州注冊學徒制為代表的美國國家注冊學徒制,從聯邦政府的法律政策到地方政府的管理實施,有很多做法和經驗值得學習借鑒,對于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形成和發展具有較強的啟示意義。
美國聯邦政府制定和實施的相關法律和政策體系,為注冊學徒制在密蘇里州的實施提供了重要保障。我國中央政府在發展學徒制方面應發揮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加強對學徒制的法制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標志著學徒制得到法律層面的確認。建議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等部委牽頭制定《中國特色學徒制法》,確保學徒制成為一種成功且持久的人才發展戰略,重點是推進中國特色學徒制。要確定中國特色學徒制的類型,建立學徒計劃的最低標準,提高學徒計劃的質量和績效,增強靈活性并使其與學徒和雇主的需求保持一致,保護學徒的健康、安全和一般福利;在雇用學徒中使用合同,確保學徒出徒后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制定中國特色學徒制的相關政策。制定“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國家標準,即設定學徒計劃的最低標準和要求。制定《學徒標準的國家指南》,用于衡量學徒計劃申請者提交的標準是否達標并加以認證。制定《學徒計劃靈活性的指南》,主要規定學徒計劃的管理者、申請者、實施者和合作伙伴在實施計劃過程中以電子或虛擬方式提供在職學習和相關指導時應采取的程序和步驟。制定針對不同職業學徒計劃的國家標準、指導標準或行業標準,制定學徒注冊與注銷管理辦法、課程注冊流程、結業證書和“培訓證書”的簽發權限、學徒質量的審查與評估體系等。此外,建設中國特色學徒制的專門網站,形成求職者、雇主和教育合作伙伴與學徒資源聯系的一站式資源,幫助求職者了解不同行業的學徒制、雇主如何啟動計劃以及如何成為學徒等情況。
中國特色學徒制是地方區域特色現代學徒制的匯總與升華,在其形成和發展中汲取營養。省級政府應加強對本省學徒制工作的領導,將其作為本省人力資源開發與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人力資源發展規劃和教育發展規劃,把學徒制與促進就業創業、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創新技術技能等一起進行總體部署。綜合運用中央轉移支付和省本級財政資金,設立學徒制專項資金,支持國家和省級學徒計劃。成立省級學徒制的專門辦公室,全省學徒制工作“一盤棋”,根據各市縣和產業發展的階段性和差異性,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建立省級學徒制標準;統籌實施各類學徒計劃,以及各部門和企業的教育培訓資源;協調省域學徒計劃的布局、發展、認證和評估。明確各市縣政府在實施學徒計劃中的具體工作職責,加強各級政府的溝通和配合。依據不同市縣產業的類型、布局和結構,以及企業的實際需求和勞動力市場的求職意向,發展具有區域特色和行業特色的學徒制。把“雙一流”高校、應用型本科高校、骨干和示范性職業學校、技工學校、職業培訓機構以及社會力量依法舉辦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納入學徒制計劃的實施主體。各級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向學徒提供助學貸款和獎助學金等。各級政府應當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學徒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和聘用條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招聘和錄用技術技能崗位人員時應明確技術技能的要求和條件。縣級以上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實施學徒制的服務和保障體系,組織工會、學會或協會等群團組織、企業、科研機構和各類高等學校等開展學徒制研究,宣傳推廣學徒制以及人才供需對接等活動。
學徒制并不一定適合所有職業。美國的注冊學徒制主要集中在傳統職業、高科技產業和新興產業,未推向所有職業。密蘇里州的學徒制圍繞主要行業進行布局,如農業和林業的農業經理、土壤和植物科學家、實用樹藝師和農業設備運營商等;航空航天和國防行業的航空電子技術員、飛機機械師和服務技術員等;制造業的工業維護技術員、汽車機械師、工具和模具制造工人、鈑金工人等;采礦與電力行業的焊機工人、石棉工人、低壓技術員等;服務與稅收行業的人力資源專家、行政經理、懲教人員、警察和治安巡邏人員、銷售人員、管道工、計算機系統或信息安全分析師、電工、兒童保育員等;運輸和物流行業的卡車或拖拉機司機等,仍以制造業為主。為此,我國各省現代學徒制應根據本地區的產業發展和高等教育實際審慎選擇職業范圍和領域,在選擇主導產業的同時,兼顧產業短板和新興產業,服務不同產業的企業和就業群體。選擇職業范圍主要依據建立在科學職業分類基礎上的證書體系。為提高學徒的吸引力和含金量,應根據《中國職業大典》(2015版)為中國特色學徒制培訓提供權威參照,建立基于職業分類的中國特色學徒制證書體系,既可以作為證明在相應職業領域有過培訓經歷的正式文件,也可以作為向中產階級靠近的“階梯”。在推行中國特色學徒制的過程中,要建立權威的中國特色學徒制培訓證書體系,規范學徒制培訓和考核的各環節,保證學徒制培訓的質量。
我國現行學徒制更多的是從供給角度出發,職業院校作為發起者,通過尋求校企合作,簽署“學徒協議”,開展學徒培養。在學徒培養過程中,企業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學校處于主導地位,帶有明顯的“訂單班”或“委托培養”的痕跡。因此,應從需求角度,讓企業成為學徒制的發起者,由企業主導學徒的層次、數量、選拔、標準制定等環節,并支付學徒工資。為此,在學徒計劃的設立階段,應由企業根據需求向學徒制的主管部門申請設立和實施學徒計劃。論證通過后,由企業確定計劃的崗位、地點、數量、年限、要求、標準、層次、合作的教育機構和資格證書等情況。正式立項后,企業根據學徒層次尋找適合的普通高等院校或高等職業院校并簽訂合作協議,由企業和高等教育機構依據學徒標準共同開發學徒培養計劃、課程體系和教材。企業發布學徒崗位信息后,會同高等教育機構對學徒進行面試,與合格者簽訂“學徒合同”。在學徒培養過程中,以企業導師提供的強調實際操作能力的技術培訓為主,輔以高等教育機構提供課堂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學徒出徒后可以獲得管理部門頒發的學徒培訓完成證書、相關行業協會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以及高等教育機構頒發的學歷證書或學分證明。企業根據學徒的學習情況和動手能力以及學徒個人的意愿,優先錄取成為正式員工。為確保企業成為“學徒制”的實施主體,對發起或深度參與學徒計劃,在提升學徒培養質量、促進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企業按規定給予獎勵,并支持產教融合型企業開展學徒計劃。
美國密蘇里州注冊學徒制經過長期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框架和運行系統,在政府部門、企業雇主、培訓院校、學徒、行業協會和工會組織之間構建了一種良性互動的合作共贏關系,促進了注冊學徒制教育培訓資源的科學整合與有效利用,對本州勞動力整體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一種高質量的職業途徑,注冊學徒制采取靈活的培訓模式,通過“定制”滿足不同行業企業的需求,并向學徒個人提供實用性知識和技能。同時,它還成為一種雇主和求職者負擔得起的培訓和教育方法,使求職者在學習的同時賺取薪水,大大減少了承擔債務的可能性,越來越受到美國各州政府、雇主和年輕人的青睞。在我國,“中國特色學徒制”已上升為國家制度,并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成為職業教育在“十四五”期間的主要任務、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突破口。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形成和推廣,既需要從具有省域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中汲取養分,又要通過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來推動。借鑒密蘇里州發展注冊學徒制的做法,特別是在法律法規、管理體系、資金投入和標準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可以為各省發展中國特色學徒制提供更為直接的經驗案例,有助于各省在政府牽頭和協調下,結合本省經濟、產業、人口、教育和文化等實際情況,逐步建立起多方協作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學徒制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更為有效。
[注釋]
①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Presidential Executive Order Expanding Apprenticeships in America[EB/OL].(2017-06-20)[2022-02-11].https://www.Federal-register.gov/documents/2017/06/20/2017-13012/expanding-apprenticeships-in-america.
②U.S.Department of Labor.FY 2020 Data and Statistics:Registered Apprenticeship National Results Fiscal Year2020(10/01/2019to 9/30/2020)[EB/OL].(2021-03-17)[2022-03-12].https://www.dol.gov/agencies/eta/apprentice-ship/about/statistics/2020.
③MICHAEL L.Parson Governor.EXECUTIVE ORDER(19-20)[EB/OL].(2019-11-12)[2022-04-10].https://www.sos.mo.gov/library/reference/orders/2019/eo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