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易

患者使用踝關節機器人進行康復

多通道功能性電刺激康復訓練
從近郊的松江區、浦東新區,到中心城區黃浦區,上海的不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設立了康復中心。在這些社區康復中心里,不僅能見到經三甲醫院培訓的康復治療師,還能用到之前只有大型醫院康復醫學科才會配備的大型器械,包括先進的智能康復機器人。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海已有46家示范性社區康復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個區至少建有一家。
不久前,家住上海市松江區的陳阿姨因為患腦卒中而使右上肢功能受到影響,只能僵硬地垂在身側,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可要去市中心的大醫院做康復治療,不僅路途較遠,還要長時間排隊,這都讓陳阿姨糾結不已。
松江區中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了康復中心后,陳阿姨終于不再需要長途奔波,她還成為了該中心配備的上肢康復機器人的首批受益者。陳阿姨接受了幾個月的康復訓練,在機器人的輔助下,右手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已經可以使用調羹舀起碗中的食物。經康復訓練后,她走路也更加穩健,重拾了下樓散步、串門“嘎訕胡”的傳統生活。
在上海市黃浦區,打浦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一個樓面作為康復中心,使用面積超300平方米,設有20張康復床位,配置了上肢康復機器人、下肢康復機器人等智能化康復設備。康復病區還添置了天軌式康復訓練及移位系統等現代化康復輔助設施,使失能患者能獲得日常康復訓練和生活照料。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吳毅教授介紹,智能康復機器人在社區康復中心的配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康復治療師數量的不足,并能切實提升康復治療的效果。目前在康復臨床有多種康復機器人可以使用,可開展上肢、下肢和踝關節等多部位的專門訓練。
“以往康復訓練需要康復治療師輔助,受到治療師體能的限制。”吳毅教授說,“智能機器人不存在疲勞的問題,能夠確保康復動作持續、穩定、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康復的效果。”配備智能設備后,康復治療師只需針對患者情況,在終端設定好訓練任務即可。這讓康復治療師從一對一的康復訓練中脫身出來,可以同時進行多名患者的康復治療。據統計,2021年共有421名全科醫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和護士在本市三甲醫院康復醫學科接受康復技能的培訓,較好地掌握了社區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康復治療和康復護理技術。
上海市浦東新區北蔡社區康復中心同樣配備了多種先進的康復治療設備,腦卒中、腦外傷、脊髓損傷等疾病引起的運動功能障礙、認知障礙患者都可以根據康復計劃,在康復治療設備上自主進行康復訓練,這樣大大提高了康復治療效率,也改善了康復體驗,游戲式的交互設計更增加了趣味性和訓練積極性。
吳毅教授介紹,目前虛擬現實技術(V R)已被應用于認知康復訓練領域。患者戴上頭戴設備,就能在虛擬環境中完成各項訓練任務。比如計算能力受損的患者可以開展算術練習,記憶力受損的患者則能進行記憶訓練。“這一技術可應用于社區居民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及干預。”
近年來,上海康復網絡的建設不斷完善,為市民的康復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毛穎教授表示,華山醫院聯合了周邊數家康復醫院,形成了“康聯體”,即由三甲醫院牽頭,聯合二級醫院、康復醫院、社區醫院,形成康復網絡,實現雙向轉診。這樣,可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康復治療。同時,不同的醫院又擁有自身特色,如有的擅長運動功能康復、有的擅長認知功能康復、有的擅長語言功能康復等,從而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有效的康復治療。
事實上,上海多家醫院進行了構建康復網絡的嘗試。上海瑞金康復醫院依托醫聯體核心單位——瑞金醫院康復醫學科的醫療力量和管理經驗,在醫聯體內發揮“承上啟下,轉診通道”的康復職能,作為承接瑞金醫院神經內科、骨科及外科術后康復治療的專業康復醫院,緩解了大型醫療機構的就診壓力。
社區康復中心的高質量建設補上了康復網絡最后一個環節,疏通了社區康復這最后一公里。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盛飛介紹,中心聘請仁濟醫院專家擔任康復規劃總指導,聘請嘉定區中心醫院專家進行門診帶教。同時,中心與南翔醫院、慈源康復醫院簽訂協議,建立雙向轉診關系,提升康復診療水平。
毛穎院長說:“重癥患者在三甲醫院接受專業康復,得到好轉后,就進入二級醫院繼續恢復,癥狀減輕的可以回到社區醫院,進一步提高身體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需要精準化康復治療時,則可以轉至其他特色醫院治療,或轉回三甲醫院。醫院之間能夠形成良性互動,共同構建完備的康復環境,減少患者各項功能障礙和病痛,最終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和生活質量。”
除了腦卒中等突發的嚴重疾病之外,更多人正在遭遇退行性病變的困擾,其中既有老年人,也有很多青壯年人。吳毅教授說:“退休人群可以來康復中心做身體機能的評估,并由專業康復醫師制訂一套運動鍛煉方案。適當運動對于治療肌少癥、骨質疏松癥都有一定的幫助。推薦老年人群可以開展一些步行、游泳、太極拳等運動,每次半小時至一小時,每周三次即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經過康復醫師的評估,可以獲得安全、有效的運動鍛煉方案。”
部分“上班族”的頸椎、腰椎容易出現退行性病變,做一些頸部操、腰部操,則可以改善狀況,延緩相應疾病出現的時間。喜好運動的人群可能遇到特定部位損傷,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腱鞘炎等,因此對于康復也有較大需求。目前還有針對產婦的產后康復訓練,可幫助她們恢復各項機能。
據悉,上海社區康復中心的數量還將不斷增加,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接受高水準的專業康復服務,緩解病痛、延緩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