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 勇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擺在重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鶎邮枪参幕盏闹攸c,也是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環節。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重要作用,對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助力“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意義深遠。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推進、快速發展,各地在服務中心設施建設和功能發揮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積極探索,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加大推進服務中心建設力度。江蘇先后出臺了《關于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江蘇省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等文件,召開了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中心建設推進會,并通過與市政府簽訂工作責任書分解落實建設任務。省政府連續多年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列入保障民生10項實事,并將其納入全省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監測統計指標和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省級層面印發的《關于在全省推進行政村和社區開展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通知》和《江蘇省行政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對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面積、功能設置和服務項目等進行了具體細化,全省各地采取盤活存量、調整轉換、集中利用等方式加快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省村(社區)已建成20410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不斷豐富服務中心服務內容。全省各地服務中心硬件設施比較完備,大多配備了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文體活動室、書畫室、多功能室、便民服務室等場所,形成了文化宣傳、黨員活動、廉政教育、衛生計生、居家養老多位一體的格局。在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廣大群眾基本上能做到各取所需。讀書閱報,教唱歌曲,學跳舞蹈,教授書畫,收看電視,下棋打牌,健身鍛煉,一應俱全。此外,部分服務中心還設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免去了群眾辦事跑路之苦;配備社區衛生室,方便群眾看病問診;居家養老日托所供應午餐,只要幾元錢就能吃上有葷有素有湯的可口飯菜;設立的心理咨詢室、民政調解室,對于疏導心理、化解矛盾大有裨益。這些覆蓋城鄉、功能齊全的服務中心,已成為人民群眾愛去常去、能夠享受公共文化便捷服務的主陣地。
著力打造服務中心特色品牌。各設區市通過挖掘當地文化資源,打造“一地一品、一村一特”,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深受群眾歡迎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如鎮江市形成了“1+X”模式。“1”是指“規定動作”,主要是按照國家和省相關要求設定基層群眾應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X”是指“自選動作”,主要是各市轄區和村(社區)根據群眾需求和資源實際自主確定服務項目。這一模式得到國家文化和旅游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由鎮江市牽頭制定的《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服務規范》也被省文化和旅游廳評為2018年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示范項目。泰州市姜堰區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與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緊密結合,實施“一體、兩翼、七配套”建設模式,該區康居社區在打造“紅色會客廳”黨建品牌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宿遷市宿豫區文昌閣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常年開展公益培訓以提高社區居民綜合素養,該區新莊鎮文化站的“小鎮客廳”設立了鄉情陳列館、小鎮書屋、群眾大舞臺等。上述特色品牌的打造,極大滿足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為進一步推動全省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與利用,要不斷提高服務中心管理和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其提升基層群眾文化素養、服務群眾日常需求的積極作用。
將提升服務中心效能擺在突出位置。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將提升服務中心效能作為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民生工程。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出發,增加基層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和利用水平。充分發揮服務中心凝聚人心、增進認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積極作用,發揮其作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使其成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和提供公共服務的綜合平臺,為鞏固基層文化陣地、促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逐步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為保障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將維護和運行服務中心的基本經費納入年度預算,形成經費穩定增長的財政保障機制。一是進一步明確公共文化服務的政府保障責任,整合并規范使用已有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專項資金,提升財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二是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崗位等形式,落實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崗位配備,將更多“三支一扶”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志愿者、基層文藝骨干等充實到管理服務隊伍中來。三是引入社會力量,將服務中心的活動項目、設備設施等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委托、招標的方式吸引更多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到服務中心運營中來,使社會資本通過投資和捐助設備設施、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參與到服務中心的運營管理中來。
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效性和參與度。在明確定位的基礎上,提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服務效能,擴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一是突出文化服務?!吧鐓^靠群眾,群眾靠發動,發動靠活動,活動靠文化”,文化服務是第一要務。要突出文化的傳承引領作用和核心價值導向功能,注重對接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以訂單式、菜單式服務鼓勵文化資源下鄉,以更豐富的文化服務和更多樣的文化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和向心力。二是強化綜合性。在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運動康復、居家養老、便民服務等方面盡可能多地設置功能室,行政村可配備生活用品超市和農資超市,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特別幫助。三是提高利用率?;鶎泳C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場所設置應盡量靠近居民區,保持環境干凈整潔,保證采光照明能夠滿足活動需求,保障開放時間和運行質量,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與文化資源的利用率。四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讓更多人知曉服務中心、認同服務中心、關心支持服務中心,便于人民群眾就近參與。同時,發揮村委會和社區居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引導城鄉居民積極參與服務中心活動,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服務能力。
健全完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促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長遠發展,必須建立健全服務效能評價體系,以人民群眾的滿意與否作為檢驗工作成敗的重要標準。一是發揮地方黨委政府的主體作用。上級部門應發揮指導作用,將服務中心建設與利用情況列入地方黨委政府文化發展年度目標考核,列入黨委意識形態目標考核,列入文化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進行考核。二是強化文化行政部門的職能。建立文化行政部門動態監測評價機制,定期督促檢查指導,強化動態監測和效能評價。三是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推動評價要素體系化、標準化建設,開展人民群眾滿意度測評,以績效考核推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