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霄 指導專家/嚴望軍
患者故事
經MDT診療,骨轉移患者已生存7年
7年前,60歲的金以(化名)老先生因小便不暢和腰痛影響到了正常生活而不得不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這些身體不適癥狀的罪魁禍首竟是前列腺上的惡性腫瘤。更嚴重的是,此時前列腺癌已經向骨轉移。
經當地醫院醫生推薦,金先生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在泌尿外科與骨軟組織外科醫生的密切配合下,金先生得到了一份多學科(MDT)合作的治療方案,因腫瘤已經發生骨轉移,所以醫生給出了以用藥為主的保守治療方案。經過5年時間,金先生的病情得到穩定的控制。直到2年9個月前,患者病情突然惡化……
金先生因背痛難忍,影響睡眠而再次前往腫瘤醫院檢查。一天,他在等候檢查時,突然癱倒在地。醫護人員立刻開啟急診綠色通道。金先生的急診影像學檢查發現,其脊椎處有廣泛的腫瘤病灶,其第5、6節胸椎被腫瘤明顯侵犯,壓迫脊髓,這是導致他突然癱瘓在地的真正原因。
骨軟組織外科主任嚴望軍接到醫務處電話后立刻趕到醫院,在緊急診斷、協商后,決定為金先生施行對癥的脊柱減壓、內固定及腫瘤分離手術,將壓迫其脊髓神經的腫瘤一一清除,并且對受損的脊椎骨重新進行固定。手術做得很及時也很成功。手術后的第三周,金先生又能重新站起來走路了。從手術后第三周起,金先生轉到放療科接受立體定向放療。
如今,兩年多過去了,67歲的金先生一直在定期隨訪,而且病情沒有反復,平時生活就像健康人一樣。
專家解析
在所有骨腫瘤中,轉移性骨腫瘤占據大多數
骨腫瘤,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還比較陌生,而腫瘤發生骨轉移,很多人就耳熟能詳了。骨腫瘤是一類發生在骨內或起源于骨的各種組織成分的腫瘤,它有良惡之分,也有原發和繼發之分。而在所有骨腫瘤中,由其他腫瘤繼發而來的骨腫瘤,也就是轉移性骨腫瘤,占據了大多數。
在各類惡性腫瘤當中,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腎癌是最容易發生骨轉移的。此外,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等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以及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女性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也較容易發生骨轉移。
有腫瘤病史的患者,應重視對骨轉移的篩查
在發生腫瘤骨轉移后,軀體會出現一定的癥狀,最典型的癥狀就是骨痛,尤其是發生在夜間睡眠期間。部分患者還會有局部軟組織的腫脹。另外,由于腫瘤骨轉移多出現在脊柱和骨盆,因此一旦腫瘤壓迫脊髓或脊柱旁的重要神經,就會出現肢體運動及感覺功能的障礙,甚至會突然癱瘓。
因此,從預防腫瘤骨轉移的角度來說,有腫瘤病史的患者在病情穩定及定期復查期間,都應重視對骨轉移的篩查。推薦腫瘤患者定期做全身性的同位素骨掃描(ECT),該檢查對骨轉移病灶的敏感性較好。如果在骨掃描后發現了可疑病灶,推薦再做病灶區域的磁共振或增強CT,可以對病灶細節進行深入評估。當影像學檢查無法明確診斷時,可以進一步考慮做粗針穿刺活檢,進行最終的病理診斷。

專家建議
MDT診療,腫瘤骨轉移的最佳診療模式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腫瘤患者出現了骨轉移,便意味著腫瘤分類進入IV期,也就是晚期,無論是治療效果還是生存期都不理想。而現在,這一狀況有了很大改觀。隨著抗腫瘤治療手段增多,近10年來,腫瘤骨轉移的療效有了長足的進步。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對腫瘤骨轉移形成了多學科(MDT)診療模式,由各原發腫瘤專科以及骨軟組織腫瘤科、腫瘤內科、病理科、放射科、放療科等醫生組成的MDT診療團隊,讓腫瘤骨轉移患者收獲了較好的療效。
由于腫瘤骨轉移多發生在松質骨如脊柱、骨盆等部位,嚴重者會引起脊髓壓迫,導致肢體活動障礙甚至癱瘓,常常需要交由骨科醫生來手術處理。腫瘤醫院骨軟組織外科在對骨轉移病灶的手術處理方面,擁有規范的操作流程和先進的技術支持。另外,針對骨腫瘤的微創介入治療,也在臨床一線逐步開展應用,如通過微波消融、射頻消融、氬氦刀冷凍等技術可以精準殺滅腫瘤;此外,可以通過微創技術、骨水泥成形等治療骨轉移引起的疼痛和骨破壞。
放療對于腫瘤骨轉移有較明顯的療效。目前,腫瘤醫院放療專科的醫務人員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熟練應用立體定向放療、質子重離子放療等先進的技術手段,為腫瘤骨轉移的放射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對于腫瘤骨轉移的藥物治療,雙膦酸鹽(唑來膦酸、伊班膦酸鈉等)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可以在抑制骨破壞同時起到止痛效果。新藥地舒單抗也已在很多臨床實驗中被證明對腫瘤骨轉移有更佳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