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勇,李心怡,付 燕,朱 燕
(昆明市婦幼保健院藥學部,云南 昆明 650031)
維生素D 通過受體介導調節鈣磷平衡,參與骨骼代謝,改善糖代謝,防治代謝綜合癥等多種生物學功能[1]。母體妊娠期間必須不斷向胎兒供應維生素D 等營養物質,嬰幼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同樣需要大量鈣、維生素D 等營養物質[2-3]。因此,孕婦和嬰幼兒對維生素D 的需求量大,現階段妊娠期婦女和嬰幼兒維生素D 水平是否達標,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基于此,本研究對昆明地區孕婦及嬰幼兒的血清25 羥維生素D(25OHD)進行檢測,分析現階段群體維生素D 水平,同時檢測孕婦的維生素D 與空腹血糖水平,分析維生素D 對孕婦空腹血糖的影響,目的在于,重新審視目前昆明地區孕婦與嬰幼兒的維生素D 水平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為孕婦和嬰幼兒維生素D 的補充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
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昆明市婦幼保健院產檢的妊娠期婦女及兒童保健的嬰幼兒,剔除高危門診等特殊病例,嬰幼兒全部為出生時無病理情況,獲得群體樣本共計55 734例作為研究對象,檢測血清25OHD 水平,孕期婦女同期檢測空腹血糖水平。納入標準[4]:單胎;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既往糖尿病病史;糖尿病家族史;重要臟器嚴重功能損傷;正在服用降糖藥物或影響胰島素分泌及敏感性的藥物;正在服用影響維生素D代謝的藥物;行血糖相關性分析前剔除信心不全、年齡超過40 歲病例。
25 羥維生素D 測定為采集孕周滿24 周后孕婦和嬰幼兒靜脈血,進行常規體檢時的數據;空腹血糖測定為孕周滿24 周后,進行糖耐量檢測時的空腹血糖數據;血清維生素D 值與血糖相關性:通過患者就診號、姓名、年齡,將25 羥維生素D 測定結果與同期空腹血糖測定結果進行匹配后分析。
競爭性蛋白結合法(competitive protein binding,CPBA),試劑為德國Immundiagnostik 公司生產,儀器為芬蘭產Wellscan MK3 酶標儀,北京產DEM-Ⅱ自動酶標洗板機。血糖測定:運用快速血糖檢測儀進行測定。
根據維生素D 缺乏診斷標準[5]:定義25OHD <10 ng/mL(25 nmol/L)為維生 素D 嚴重缺 乏,< 20 ng/mL(50 nmol/L)為缺乏,20~30 ng/mL(50~75 nmol/L)為不足,> 30 ng/mL(75 nmol/L)為充足。
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得到妊娠期婦女和嬰幼兒共計55 734例,其中妊娠期婦女共計48 674例,年齡分布從16 歲~43 歲,主要集中在18~40 歲。嬰幼兒共計7 060例,由于2 歲以前體檢較為頻繁,故數據集中在新生兒到2 歲幼兒。將數據按照年齡分組后,得出各年齡段的維生素D 水平分布情況,見圖1。嬰幼兒的維生素D 血清水平明顯高于成年人,這與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對維生素D 需求大[6],嬰幼兒相應的合成儲備高,以及嬰幼兒普遍使用維生素D 補充制劑有關。
從整體數據看,2018 年~2020 年血清25 羥維生素D 水平范圍為9~80 ng/mL,數據成正態分布。將數據按照孕婦和嬰幼兒分組,見表1。

表1 2018 年至2020 年孕婦和嬰幼兒血清25 羥維生素D 水平分布情況[n(%)]Tab.1 Distribution of serum 25 hydroxyvitamin D levels in pregnant women and infants from 2018 to 2020 [n(%)]
近3 a,2018 年平均水平最低,整體均值為20.41 ng/mL,其中孕婦和嬰幼兒構成比分別為:6.3∶1,孕婦均值為18.74±6.18 ng/mL,嬰幼兒(31.05±10.34)ng/mL。2019 年為29.14 ng/mL,孕婦和嬰幼兒構成比分別為:6.4∶1,孕婦均值為(27.46±6.71)ng/mL,嬰幼兒(40.37±12.71)ng/mL;2020 年為31.67 ng/mL,孕婦和嬰幼兒構成比分別為:8.8∶1,孕婦均值為(30.08±7.03)ng/mL,嬰幼兒(46.71±15.56)ng/mL。2018 年低于正常參考值低限10 ng/mL 比例達7.31%,11~20 ng/mL的比例占66.7%,2020 年情況有所改善,缺乏比例減少至0.09%,不足比例減少至7.95%。高血清25 羥維生素D 水平的病例數和比例逐年上升,從而人群整體水平也逐年升高。
25 羥維生素D 血清水平的年齡分布,其中嬰幼兒25 羥維生素D 水平與年齡有較大相關性,見圖1。嬰幼兒25 羥維生素D 水平整體較成年人高,分布特點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在1 歲左右達到最高,進入青春期有所波動。成年人的25 羥維生素D 血清水平基本穩定,與年齡相關性不大。從圖1 結果可直觀看出,2018 年各年齡段的25 羥維生素D 水平整體水平最低,近年隨著人們對維生素D 的關注越來越高,群體的維生素D 水平也整體提高。

圖1 25 羥維生素D 血清水平的年齡分布圖Fig.1 Age distribution of serum levels of 25 hydroxyvitamin D
通過患者信息匹配,剔除信息不全和年齡超過40 歲的病例后,成功共獲取42 309例孕婦的空腹血糖值與其血清25OHD 值,通過SPSS 分析得出,孕婦空腹血糖水平與其血清25OHD 水平有顯著負相關性。
2018 年匹配病例數14 620例進行Pearson 相關性分析,選擇雙變量雙尾,結果為相關性系數r=-0.043,P< 0.01;2019 年匹配病例數16 437例,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為相關性系數r=-0.341,P< 0.01;2020 年匹配病例數11 252例,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為相關性系數r=-0.046,P<0.01,見表2。

表2 孕婦25OHD 血清水平與血糖水平的相關性分析結果Tab.2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serum 25OHD level and blood glucose level in pregnant women
缺乏維生素D 時,血糖異常的比例升高。普通人群空腹血糖正常值保持在3.9~6.1 mmol/L 范圍即可,但因孕期特殊性,血糖值控制較為嚴格,規定孕婦空腹血糖正常值為3.1~5.1 mmol/L。2018 年至2020 年孕婦25OHD 血清水平處于0~10 ng/mL 低水平時,其空腹血糖值大于5.1 mmol/L 的比例18.98%,當25OHD 血清水平處于 > 30 ng/mL 充足狀態時,該比例降為7.35%,經卡方檢驗,不同血清25OHD 水平下空腹血糖異常孕婦人數比例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 0.05),見表3。

表3 不同25OHD 水平孕婦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比例[n(%)]Tab.3 Proportion of pregnant women with different 25OHD levels with higher than normal fasting blood glucose [n(%)]
通過分析近3 a 群體血清維生素D 各區間的比重變化,昆明地區維生素D 不足逐漸改善。各年齡段的維生素D 血清水平變化顯示,從出生到1 歲維生素D 血清水平逐漸上升,到1 歲左右出現最高值,之后逐漸降低,在青春期左右出現小波動,進入成年后基本穩定,從而看出,維生素D 的合成與儲備,與生長發育規律保持一致,受到生長激素等多因素的調控。
通過群體維生素D 血清水平與同期維生素D制劑使用量相關性結果表明,二者無顯著相關性。通過使用維生素D 制劑補充并不是提高維生素D水平的唯一途徑,飲食和日照可能同樣起到重要作用,維生素D 的主要來源是人體皮膚合成: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日光紫外線照射下形成人體所需維生素D[7-8]。適當補充維生素D 能一定范圍內提高維生素D 血清水平,但受到身體對維生素D 固有需求的限制,體內的維生素D 水平在一定范圍內保持穩定。
本文探索了孕婦維生素D 血清水平與血糖水平的相關性。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孕婦維生素D 血清水平與其血糖水平存在負相關,即維生素D 不足時,其血糖異常概率明顯增加。維生素D 缺乏者易導致血糖異常可能機制:與胰島素生成有直接關系,維生素D 可直接激活胰島素基因表達,動物實驗發現維生素D3可以恢復病變胰島分泌胰島素,增強肌肉及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性;維生素D 缺乏可能會減少胰島素的產生,增加胰島素抵抗等[14]。故維生素D 不僅有助于防止孕產婦低鈣和胎兒骨形成受阻,對血糖水平亦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
綜上所述,通過數據分析近3 a 的血清維生素D 檢測結果,發現昆明地區維生素D 群體水平逐年上升的趨勢,嬰幼兒的維生素D 水平普遍高于成年人,隨年齡的增長,維生素D 水平與生長發育保持一致。從群體角度分析,維生素D 水平與維生素D 制劑的使用無顯著相關性,而與血糖控制存在相關性,適當補充維生素D,不僅有助于鈣磷和骨代謝[15],對孕婦血糖控制也有益處。適當補充維生素D,應以日照和飲食為主,維生素D 制劑補充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