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文,丁長青,王雪璐,孫惠芳
(豐縣人民醫院影像科,江蘇 徐州 221700)
經典型髕前滑囊炎,即Housemaid's 膝(女仆膝),系髕前滑囊發生炎癥(多為無菌性)所致。多發生在長期跪姿的人群中(如女傭、地毯工、木匠、汽車修理工、神職人員及園丁等),患者多有前膝部腫脹及疼痛,合并感染時可有局部皮溫增高。單憑臨床常難以和引起前膝腫脹的其他關節內外病變相鑒別[1]。明確診斷、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可獲得良好預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磁共振成像(MRI)以其優良的軟組織成像能力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成為膝關節周圍滑囊病變最佳的影像學檢查手段[2]。鑒于本癥的報道極少,本文收集經臨床確診的經典型髕前滑囊炎20 例患者的臨床及MRI 影像學資料,結合文獻資料分析,旨在探討髕前滑囊炎臨床及MRI 表現特征,以期提高認識。
1.1 一般資料收集豐縣人民醫院2019 年1 月至2021年12 月診治,并經手術穿刺病理確診的經典型髕前滑囊炎20 例,其中男患者8 例、女患者12 例;年齡13~72 歲(中位年齡45 歲)。本研究經豐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MRI 成像設備、檢查及圖像評價方法MRI 使用1.5T 磁共振成像儀[ 荷蘭飛利浦公司,國食藥監械(進)字2013 第3284170 號,型號Achieva],膝關節專用相控陣表面線圈。取仰臥,患膝自然位置于線圈內并足外展15°。行矢狀位T1WI 及質子相抑脂序列(PDSPAIR)、冠狀位T2WI 及質子相頻率選擇反轉恢復衰減序列(PDSPAIR)、橫軸位PDSPAIR 掃描;主要參數:層厚/層間距4.0 mm/0.3 mm;T1WI(TR:450~500 ms/TE 15~17 ms),T2WI(TR/TE:3 200~3500 ms/80~110 ms);PDSPAIR(TR/TE:3 000 ms/30 ms)。由兩位高年資醫師共同讀片分析,協商一致。重點觀察病變位置、形態大小、信號強度特點及伴發病變等。
2.1 臨床特點患者均有較長期前膝壓迫摩擦史(跪姿工作或玩耍姿勢),病程2 周~7 月。均以前膝部疼痛、局部腫脹和(或)囊性腫物就診。體檢患膝髕前和(或)髕下可觸及腫脹、壓痛,Hoffa 征及髕骨摩擦試驗均呈陽性。本組多采取休息、電磁波理療、加壓固定、穿刺抽液或負壓引流等保守治療,隨訪3~5 月,癥狀及體征均有明顯改善。
2.2 MRI 表現MRI 表現為髕前皮下緊貼髕骨的扁圓形影囊性信號灶,邊界多較銳利。與肌肉信號相比,呈T1WI 等(3 例)、低(17 例)信號、T2WI 及PDSPAIR 序列呈高信號,信號多較均勻,7 例內伴線狀分隔。周圍軟組織內可有線狀的淋巴水腫。上下徑×前后徑×左右徑大小:2.4 cm×0.3 cm×1.6 cm~10.5 cm×3.1 cm×6.9 cm,以軸位及矢狀位抑脂序列顯示為佳,見圖1。MRI 還顯示了伴發的膝關節病變:伴髕上囊少許積液6 例,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10 例。

圖1 21 歲女性Housemaid's 膝患者的MRI 圖像
滑囊為充滿少量滑液的囊性結構,其功能是減少肌肉肌腱、骨骼或皮膚之間的摩擦。滑囊炎是指滑囊的炎癥,其特征是滑膜增厚、滑囊內液體增多,局部疼痛以及鄰近的軟組織腫脹。滑囊炎常由急性外傷、慢性重復性微創傷、退變性疾病、炎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和痛風等)、結核等各種感染、滑膜腫瘤或假瘤等引起[3]。
髕前滑囊為具有纖維狀軟組織結構的三層排列:從皮膚淺表到深處的這些結構包括淺橫筋膜、中間斜筋膜及股直肌腱的縱向纖維,形成一個潛在的三層空間:髕前皮下滑囊、髕前筋膜下滑囊和髕前腱膜下滑囊。正常髕前滑囊可橫向或向內側延伸,股直肌肌腱和髕前之間無潛在的間隙,髕前囊通常也不與膝關節腔相通[4]。正常髕前滑囊僅表現為軟組織中的裂隙,因而在影像學多難以顯示。
經典概念的髕前滑囊炎(Housemaid's 膝)是慢性勞損性疾病,為長期跪姿等造成的髕前滑囊過度使用的結果。近年來,有些學者將直接創傷等所致的髕前滑囊炎也納入廣義的Housemaid's 膝概念之中[3]。
Housemaid's 膝的滑囊炎多為無菌性的(本研究中均為無菌性),感染性的較少。膿毒性感染多為細菌通過表皮屏障的破壞直接入侵,血行播散較為罕見[4]。伴感染時主要癥狀通常包括疼痛、囊周紅斑和皮溫增高,僅40%~44%伴有發熱。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化膿性鏈球菌是主要致病菌[1,5]。一旦懷疑感染,應抽液微生物學培養。多可通過休息、加壓固定、抽吸、切開引流和抗生素等治療后治愈。頑固性者可能需要進行囊腫切除術。對發育尚不完全的小兒患者,及早診斷并進行正規的沖洗和清創術,對于預防化膿性滑囊炎所致破壞性并發癥至關重要[5]。
MRI 對于確認病變的囊性性質、評估對關節和周圍組織的解剖關系,并進行鑒別診斷意義重大[6]。經典的髕前滑囊炎MRI 表現為髕前皮下與髕骨間的扁圓形影,病變大小不等,可有線狀分隔,病灶周圍可伴線狀或不規則狀的淋巴水腫。病變信號多呈水樣,合并感染、出血或蛋白、脂類等成分較多者信號可較為混雜[2,7]。MRI 軸位病變的兩側橫向范圍顯示較佳,而矢狀位對上下范圍顯示較佳。MRI 抑脂序列可抑制皮下脂肪信號,呈高信號的病灶顯示更為清晰。
臨床上主要應與引起前膝腫脹的軟組織創傷、關節內外感染、炎癥性關節病、髕腱炎、髕股疼痛綜合征、膝關節骨關節炎、Osgood-Schlatter 病、髕骨骨折及良惡性腫瘤等相鑒別[5,7]。MRI 主要鑒別診斷如下[2,8-10]:化膿性關節炎,關節腔明顯腫脹積液,可有關節面破壞,伴膝關節皮下彌漫性腫脹;皮下蜂窩組織炎,為累及皮下表淺范圍的較廣泛積液腫脹,邊界多較模糊;Morel-Lavallée 病,為皮膚、皮下組織與筋膜剝脫耳形成閉合性腔隙,內為液性或血性,含特征性的脂肪滴多可診斷,且病灶非位于髕前囊特定解剖范圍內可資鑒別;關節結核,多遷延不愈,伴骨破壞及骨硬化;滑膜血管瘤:多見于兒童及青年,是一種發生于滑膜的血管結構的病變,好發于膝關節前方,髕上囊為最多見,病灶呈結節狀或不規則形的腫塊,T1WI 上與肌肉相比呈等低信號,T2WI 信號多樣,典型者呈特征性“葡萄串”樣,增強見迂曲脈管樣強化;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見于老年人群,其特點是骨質增生形成、關節間隙變窄和軟骨缺失,MRI 顯示滑膜肥厚、關節積液、關節旁骨質增生、軟骨缺損、半月板擠壓等。
綜上所述,經典型髕前滑囊炎(Housemaid's 膝)具有特征性的臨床病史及表現,膝前特定區域囊性病灶為其MRI 的表現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