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圓杰,原麗瓊,吳酉霆,韓婷婷
(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蘇州市中醫醫院,江蘇 蘇州 )
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稱特應性濕疹、異位性皮炎等,發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AD 患兒可同時合并有呼吸系統變態反應癥狀,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或僅有皮膚病而不合并呼吸系統變態反應癥狀。在20 世紀50 年代就有學者觀察到AD 患兒I 型變態反應與濕疹反應同時存在,接觸到變應原可能誘發AD 的皮損發作,對于此類AD 患兒中常伴有環境變應原的特異免疫球蛋白E(IgE)。AD 是一種慢性、反復性皮膚病,不能治愈,需要長期控制。我國12 個城市1~12 月嬰兒AD 患病率達30.48%;1~7 歲兒童AD 患病率達到12.94%[1]。本研究主要為觀察中藥消風散加味治療濕熱證嬰幼兒特應性皮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 年9 月至2022 年4 月蘇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特應性皮炎患兒80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隨機分為研究組(40 例)和對照組(40 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濕疹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EASI)評分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年齡2~7 歲;②符合特應性皮炎的西醫臨床診斷標準并經臨床確診:臨床表現為皮膚瘙癢,屈側皮炎濕疹史,血清IgE 增高[2]。③符合濕熱證特應性皮炎的中醫臨床診斷標準并經臨床確診: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ZY/T001.8-94)[3]。④無自身免疫性疾病。⑤非接觸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患兒。⑥在接受治療前1 個月未服用過對皮炎有影響的如糖皮質激素、抗生素等藥物,且在治療期間停止與該病相關的任何其他療法。排除標準:①近期接受過該類疾病系統治療者,3 個月內參與其他臨床試驗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患兒;③對研究采用藥物過敏者;④不能堅持治療和依從性差、不遵從醫囑者;⑤谷丙轉氨酶(ALT)或谷草轉氨酶(AST)大于正常上限2 倍,或肌酐超過正常上限者。研究經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蘇州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患兒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將符合診斷標準的2~7 歲濕熱證特應性皮炎患兒分為消風散加味治療的研究組和氯雷他定糖漿治療的對照組,兩組患兒治療、觀察時間均為4 周。研究組:消風散加味水煎劑內服,2 次/d,100 mL/次,連服4 周。方劑組成:當歸6 g、生地6 g、防風6 g、蟬蛻3 g、知母6 g、荊芥6 g、甘草3 g。若納少、納不香者,加陳皮6 g;若大便干結者,加枳殼6 g、生山楂6 g;若瘙癢劇烈,搔抓不止者,加苦參6 g、烏蛇6 g。對照組:予以口服氯雷他定糖漿(Schenng-PloughLabo N.V.,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70182,規格:1 mL∶1 mg)治療,1 次/d,體重<30 kg 患兒5 mL/次,體重>30 kg 患兒10 mL/次,連服4 周。治療過程中及時了解患兒病情進展。觀察兩組患兒治療前、后4 周療效指標,檢測靜脈血清IgE 水平。
1.3 評定標準
1.3.1 療效判定參考EASI 評分法[3],從以下幾個方面評級。①臨床癥狀評分:臨床表現分為4 項:紅斑(E),硬腫(水腫) /丘疹(I),表皮剝脫(Ex),苔蘚化(L)。每一項臨床表現的嚴重度以0~3 分記分(0 = 無,1 = 輕,2 = 中,3 = 重)。各種癥狀分值之間可記半級分,即0.5。②臨床表現面積大小評分:將全身分為4 個部位,頭/頸(H),上肢(UL),軀干(T),下肢(LL)。頭/頸部為20%,上肢20%,軀干30%,下肢30%。頭/頸部(E+I+Ex+L)×面積×0.2,下肢為(E+I+Ex+L)×面積×0.3。各部分分值相加即為EASI 皮損癥狀嚴重程度的總分。③IgE 水平。治療結束后,采取空腹肘靜脈血,3 000 r/min 轉速離心15 min,取血清,采用熒光酶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FEIA)檢測特異度IgE 抗體指標。
1.3.2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國特應性皮炎治療指南(2020 年版)》,治愈:皮膚損害消退,自覺癥狀消失。顯效:皮損消退<90%,≥60%;好轉:皮損消退<60%,≥20%;無效:皮損消退<20%。
1.3.3 評價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ZY/TOO1.8-94)計算治療前、后積分改善率。療效指數(n)=[(治療前總積分- 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結分]×100%。
1.3.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患兒靜脈血清IgE水平、EASI 評分、瘙癢程度評分[4]均少于同期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 ±s)
注:IgE:免疫球蛋白E;EASI:濕疹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
組別 例數 IgE(μg/L) EASI 評分 瘙癢程度評分研究組 40 88.71±7.79 2.71±0.69 37.28±1.39對照組 40 121.79±8.98 3.79±0.93 41.56±1.35 t 值 97.897 8.237 32.508 P 值 0.035 0.016 0.023
2.2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計算治療前、后積分改善率研究組患兒改善率為88.82%,對照組患兒改善率為67.49%,研究組患兒改善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圖1 病例照片
特應性皮炎是臨床常見皮膚病,以皮膚干燥、濕疹樣皮損和劇烈瘙癢為基本特征。多數患兒自出生即發病且反復發作,其父母常有過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蕁麻疹等)。好發于肘窩、腘窩等處,與中醫學文獻中記載的“四彎風”相類似。如《醫宗金鑒- 外科心法》[5]記載:“四彎風生在兩腿彎、腳彎,每月發一次,形如風癬,屬風邪襲人腠理而成,其癢無度,搔破津水形如濕癬。”趙炳南稱此病為“頑濕”[6]。
此病多因稟賦不耐,飲食失節,或過食辛辣葷腥之物,脾胃受損,失其健運,濕熱內生,又兼外受風濕熱邪,內外兩邪相搏,風濕熱邪浸淫肌膚而發病。由于反復發作、纏綿不已,致使脾虛血燥、肌膚失養。《醫宗金鑒- 血風瘡》[5]指出:“此證由肝、脾二經濕熱,外受風邪,襲于皮膚,郁于肺經,致遍身生瘡。形如粟米,瘙癢無度,抓破時,津脂水浸淫成片,令人煩躁、口渴、瘙癢,日輕夜甚。”此病的發生與心、肺、肝、脾四經的病變有密切的關系。
此次研究運用的消風散出自《外科正宗》[7],為治風劑,具有疏風除濕、清熱養血之功效。見皮膚瘙癢,如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抓破后滲出津水,舌苔白或黃,脈浮數。臨床常用于治療急性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皮炎、藥物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等屬于風熱或風濕所致者。
此次研究中作為君藥的防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防風是一味解表藥,在我國中醫藥事業實踐中有2 000 多年的歷史,可見其藥用歷史久遠,臨床作用廣泛,是我國中醫藥飲片的重要組成部分。《神農本草經》[8]中將其列為上品,可見其極高的藥用價值。其味辛而微溫,歸肝、脾、膀胱經,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等功效[9]。防風被稱為“治風通用藥”,在許多中藥復方中用作重要組成藥味。防風作為傘形科植物,其中含有的色原酮類化合物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有效活性成分,它們不但具有鎮痛、解熱作用,還能介導免疫調節活動,防風能夠提高免疫系統功能。荊芥性微溫,具有辛溫解表散溫的功效,臨床運用非常廣泛。闕昌田等[10]研究發現荊芥- 防風藥對的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具有一定抗過敏作用,通過這兩組提取物的化學成分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其抗過敏作用的藥效物質為香豆素類和黃酮類,其中兩種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升麻苷。Choi 等[11]研究表明,荊芥萃取物對2,4- 二硝基氯苯(DNCB)誘導的過敏性皮炎(AD)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可以明顯抑制AD 小鼠皮膚表皮層及真皮層增厚,降低血清IgE、TNF-α、IL-6 水平,抑制核轉錄因子NF-κB與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而發揮對抗過敏性炎癥的作用。由此為消風散調節患兒血清IgE 水平的機制提供依據。
荊芥、防風均常用于治療外感表證,對外邪(風寒)閉郁較盛者,荊芥與防風常相須為用,即如《本草求真》[12]曰:“宣散風邪,用以防風之必兼用荊芥”。烏蛇具有祛風、通絡、止痙的功效,現代臨床報道烏梢蛇與防風、當歸等配伍可用于治療濕疹。研究發現烏梢蛇水溶性部位比醇溶性部位的藥效活性強,此研究亦為臨床上運用煎煮烏梢蛇提供科學依據[13]。蟬蛻味甘咸性涼,質輕善散具有疏風、透疹、止癢等功效[14]。當歸養血活血,生地、知母滋陰涼血,甘草調和諸藥,改善藥物口味。整體用藥處方較為清淡,符合吳門醫派用藥“清”“輕”的特點,用藥期間監測患兒血常規、肝腎功能未見明顯異常,可見用藥副作用少,讓幼兒基本都能接受,進而堅持遵循治療方案。
采用消風散加味治療嬰幼兒特應性皮炎,是針對幼兒體制進行系統調理,治療期間做好患兒及家長的宣教。瘙癢甚者可以用中藥口服后的藥渣煎水外洗濕敷,注意水溫不宜過高。忌過度搔抓,過度出汗,過度暴曬,宜穿棉質寬松衣服。平日注意皮膚保濕,選用適合又安全的洗護用品對患兒皮膚進行護理。日常宜多吃蔬菜,營養均衡,忌食辛辣海鮮,易過敏物質,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物質)及減少皮膚刺激。同時注意不要過度忌口,造成患兒營養不良。AD 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皮膚病,對患兒及家長要做好溝通,建立良好的依從性,讓患兒遵醫囑用藥。病情反復時切忌慌亂,根據癥狀及時調整用藥,做好病情記錄管理,最終達到醫患共贏。
綜上所述,消風散加味治療嬰幼兒特應性皮炎效果佳,可以有效降低患兒血清IgE 水平,改善患兒皮損面積、瘙癢程度,用藥期間患兒耐受性好,無明顯副作用,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