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維,康爭春,卞承玲,閆飛虎
遠海島礁具有重大的戰略價值,直接關系到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1]。島礁所處地理位置遠離大陸,高溫、高鹽、高濕、強輻射等惡劣氣候特點[2]對駐島官兵和附近海域作業人員的健康造成了極大影響,也對島礁醫院醫療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來,島礁醫院保障能力持續提升,以超聲科為例,配置了中國邁瑞Z6 型便攜式彩色多普勒彩色超聲系統。為進一步探索某島礁醫院超聲醫療工作特點,為后續相關醫療工作開展提供借鑒、提出優化措施,調查了某島礁醫院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1 月超聲醫療工作開展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1 月到某島礁醫院接受超聲檢查的共計761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男性患者735 例,女性患者26 例,年齡范圍18~60 歲,平均年齡29.2 歲,均無慢性病史、無重大遺傳病史。
1.2 檢查儀器 采用中國邁瑞Z6 型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配有凸陣探頭3.5 MHz,高頻線陣探頭7.5 MHz。
1.3 方法 采用經體表超聲檢查技術,不同項目檢查時,接收增益、檢測深度、圖像幀率等儀器參數均設置在合理范圍。患者準備、患者體位、各臟器檢查切面及各臟器疾病診斷標準均依照第8 版《超聲醫學》。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對超聲檢查項目分布和超聲檢查陽性情況進行描述性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進行描述。
2.1 檢查項目分布情況 腹部超聲(肝臟、膽囊、胰腺、脾臟、闌尾等)319 例(41.92%),泌尿系統超聲(腎臟、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等)224 例(29.43%),淺表超聲(體表軟組織、甲狀腺等)133 例(17.48%),生殖系統超聲(陰囊、子宮、卵巢等)63 例(8.28%),血管超聲(頸動脈、椎動脈等)15 例(1.97%),心臟超聲7 例(0.92%)。檢查例次居前3 位的分別是腹部超聲、泌尿系統超聲、淺表超聲,占受檢總例次的88.83%。見表1。

表1 某島礁醫院761 例患者超聲檢查項目分布情況
2.2 陽性檢查結果構成情況 761 人次的超聲檢查總陽性率為59.3%。陽性結果構成比居前6 位的分別是:泌尿系結石、脂肪肝、淋巴結腫大、膽囊息肉、腎囊腫、精索靜脈曲張。其他陽性結果共157 人次,因病種多,各類均小于10 人次,故做合并處理。見表2。

表2 某島礁醫院451 例患者超聲檢查陽性結果構成分布
2.3 不同檢查項目陽性率情況 不同檢查項目陽性率分析顯示,陽性率居前3 位的檢查項目為泌尿系統、生殖系統、腹部超聲。各檢查部位或系統中,除外常見病之外,其他疾病診斷病種多,但各類疾病涉及患者人數均小于10 例次,故做合并處理。見表3。

表3 某島礁醫院不同超聲檢查項目對應疾病的陽性率情況[例(%)]
3.1 島礁醫院超聲科醫療工作特點 本研究中超聲日均檢查量及檢查強度較小,僅為0.92 人次/d,但在日常醫療工作中不可或缺,且有島礁醫療工作自身的特點。(1)島礁醫院超聲科目前僅配備1 名超聲科醫師,而醫院實行24 h 接診制度,這就要求超聲科醫師隨時待命,不定時的接診需要接受急診超聲檢查的患者,這使其較長時間處于高壓和應激狀態。(2)島礁醫院收治患者具有自身流行病學特點,超聲檢查項目多集中于腹部超聲檢查(肝臟、膽囊、胰腺、脾臟、闌尾等)。與后方醫院較為齊全的輔助檢查設備不同,島礁醫院腹部輔助檢查手段較為匱乏,僅有數字X 線攝影及彩超設備,這就對超聲醫師的腹部器官檢查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對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常見急腹癥及其它急性病癥的檢出準確及時。(3)除日常醫療工作外,超聲醫師還需攜帶設備承擔各類前出接診任務,為附近海域漁民及艦艇官兵提供診療,筆者在任務期間前出接診時檢出1 例肝癌伴腹水、1 例結石性膽囊炎患者,幫助患者避免了延誤治療。
3.2 島礁醫院超聲檢查常見疾病分析 本研究中超聲檢查結果提示駐島官兵常見疾病為泌尿系結石和脂肪肝。泌尿系結石的間歇性發作對患者平時的工作和生活影響明顯,且長期守礁,容易繼發腎臟積水或可影響腎功能。脂肪肝雖然受檢者無明顯自覺癥狀,但如果長期不注意膳食合理性會對駐礁官兵的身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島礁超聲檢查常見疾病可能的形成原因如下:(1)駐礁官兵飲食標準提高,海鮮、肉類等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攝入不斷增加,促使脂肪肝高發[3];(2)島礁飲用水多來自海水淡化、雨水凈化等方式,水質中鈣、鎂離子含量較高,長期飲用或導致結石患病率增高;(3)島礁生活環境艱苦,官兵長期處于“三高”的自然環境下訓練演習,水分丟失較多,水分無法及時得到補充,尿液長期呈濃縮狀態[4],致使泌尿系結石多發。在島礁醫院平時超聲醫療及日常體檢工作中,應著重注意泌尿系結石及脂肪肝等常見疾病的檢出并加強對健康生活習慣的宣教。
3.3 島礁醫院超聲儀器設備的配置需求及建議 該院目前僅配備2 臺便攜式超聲儀,其中1 臺配置于院內,用于日常醫療工作,另1 臺則用于各類前出接診。第一,便攜式超聲儀具有攜帶性好、續航能力強和便于艦艇內展開等優點,但其成像質量較常規專業超聲儀器有一定的差距[5],對于病情復雜的患者仍顯不足。同時,院內的超聲儀器均只配備有1 個凸陣探頭3.5 MHz 和1 個高頻線陣探頭7.5 MHz,有配備相關專業探頭的必要性和需求,因盡管平時血管超聲和心臟超聲檢查量較小,但是該類患者一旦出現,往往病情較為危急,常規后送易導致病情延誤,錯過最佳診療時間。例如對該院住院留觀患者數據分析顯示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1 月之間與醫療輔助檢查設備配備不足直接相關的后送占比為60%。因此,筆者建議將院內便攜式超聲儀更換為更為專業的儀器,并配置齊全的各型探頭,以滿足各類疾病檢查的需求。如果考慮到儀器配置費用昂貴及后續保養維修較為困難的特點,可以采用島礁醫院聯合體的形式[6],于中心島礁配置儀器,覆蓋周圍島礁,或者可以利用醫院船作為海上衛勤中堅力量優勢[7],覆蓋臨近島礁,滿足及時、精準救治需求,減少醫療后送。
3.4 島礁醫院超聲設備維護及保養 因南海島礁高鹽、高濕、高溫的特殊環境,使得醫療設備的故障率較內地明顯提升,加之島礁交通補給依賴定期船只,使得設備的維修和更換變得尤為困難,成本也大為上升。而研究表明,嚴格按照計劃安裝使用維護醫療設備,可大幅度降低設備的故障率,以3 個月為周期,故障率可從10% 降低到1%[8]。因此,為了提高島礁醫院設備使用年限、保證醫院工作正常進行,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養維修方案顯得尤為重要。(1)醫護人員是超聲儀器的直接使用者,其操作水平的高低會對儀器產生直接影響,故應當對提前對上礁的超聲科醫師進行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正確的設備操作方式。(2)超聲儀器的存放要求室內溫度在18~25 ℃之間,濕度不超過60%[9]。在醫院室內濕度無法達到該要求的前提下,應在設備存放房間配置除濕機,將空氣濕度控制在60% 以下,以保證設備正常運行[8]。(3)超聲探頭作為一個非常精密的部件,日常的使用應當注意輕拿輕放,探頭表面殘留的耦合劑要注意及時清理,同時避免探頭消毒時,探頭插座和消毒劑的直接接觸[10]。第四,超聲科醫師應當與醫院設備科工程師和廠家工程師建立良好聯系,一旦發生故障可以采用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及時進行匯報,便于工程師及時對故障進行排除。以上設備配置、維護及保養經驗,適用并不限于超聲設備,目前該院對于便攜式野戰醫療內鏡等精密醫療、教學設備的相應配置策略同樣參照前述應用經驗及標準。
3.5 島礁醫院超聲人員配置建議 針對島礁醫院超聲科日均檢查量小,檢查項目和常見疾病相對較為固定的特點,可采用在中心島礁配置1 名經驗豐富的超聲科醫師,周邊島礁配置衛生士官的方案,以緩解超聲科醫師數量不足的情況。衛生士官可由專業超聲醫師進行系統培訓,熟練掌握儀器的使用和常見疾病的檢出。對于極少數的疑難病例,則可以通過醫院遠程會診系統或是民用手機終端等方式進行實時遠程會診請后方專家指導解決,從而在不增加前方人員及設備的條件下,極大的改善前方的醫療衛生力量[11]。
3.6 島礁醫院超聲科醫生執業發展建議 某島礁醫院身處南沙海域腹地,地理位置特殊,戰略環境重要。島礁醫院醫療人員除承擔日常診療工作外,還需參與各類保障及戰備任務,精神長時間處于高度緊張狀態。長此以往,任務隊員易出現情緒方面的改變,影響工作和生活,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誘發精神類疾病[12]。然而過去島礁經驗多關注于守礁官兵的心理健康狀況,卻忽視了對醫療人員自身的心理健康監測。故島礁超聲醫療人員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還應定期評估自身心理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向心理專業醫師尋求幫助。同時島礁醫院醫療工作內容有限,超聲醫師也應當時刻學習,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以應對島礁醫院的各類診療需求。
某島礁醫院所在海域是我國不容質疑的主權海域,我國對該海域的海洋權益有著充分的法理依據[13]。目前某島礁醫院超聲科可完成各項衛勤保障任務中的專科職能,保障駐島官兵和周邊海域作業人員的生命健康。相信隨著未來儀器設備和人員配置的進一步優化、遠程會診系統的逐步完善應用,島礁醫院超聲醫療水平及衛勤保障能力也會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