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詩藝
(重慶移通學院競技體育中心體育訓練部 重慶 401520)
足球運動是對抗性項目的一種,因其具有攻防轉換快和對抗激烈的特點,所以對于足球運動員而言其對專項素質的要求愈發突出。通過觀看世界足球高水平強隊的比賽不難發現,優異的足球運動員不僅足球技術高超,且其體能和足球專項素質等方面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這為他們能夠取得優異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就目前而言,我國足球運動員在國際大賽的比賽中成績有所下滑,究其原因也是在強調技術和戰術的同時忽視了對于專項素質的訓練。對于足球運動員專項素質的發展已稱為支撐足球運動靈活運用技戰術的關鍵。現階段我國學生尤其是初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逐年下降令人擔憂,體能和專項能力較差也導致他們的運動能力過多的停留在對技術和戰術水平的運用和發揮上,專項素質水平儼然已成為影響青少年足球運動能力的最主要問題。
近年來,作為抗阻訓練內容之一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已逐漸被各教練員所關注,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最初是源自于田徑運動,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該訓練方式經歷了幾十年的創新和發展。與傳統的抗阻訓練相比,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利用了肌肉牽張反射的機理,在運動過程中利用神經和肌肉系統被動拉伸和主動收縮相結合的特點,巧妙地將肌肉表現出來了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相結合,從而實現運動員運動能力的提升。因此,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在各個運動項目中得以廣泛使用。通過文獻分析,目前我國在對足球運動員專項素質和能力的培養上更多的仍是采用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也存在快速伸縮復合訓練運用于足球運動員專項素質的報道,但更多的集中于探討對單一素質影響,如,速度素質和協調性等,并未有研究展開全方位的分析。此外,也未有研究對比探討傳統力量與快速伸縮復合訓練這兩種訓練方式對提高女子足球運動員專項素質的優良。基于此,本研究以重慶市女子足球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通過實驗的方法,系統的對比和分析傳統力量與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其專項素質的影響,為更好地指導后續女子足球的運動訓練,提高專項素質能力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
本研究在重慶市開展,研究對象為重慶市某中學女子足球運動員。研究共納入被試60人,將納入的被試隨機分為3組進行基線數據檢測,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組間差異性檢驗。檢測結果顯示,實驗Ⅰ組、實驗Ⅱ組和對照組被試在身高、年齡、體重和體脂率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各組別被試之間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納入女子足球運動員共60人,將其隨機分為3組,分別為實驗Ⅰ組、實驗Ⅱ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0人。其中,實驗Ⅰ組進行傳統力量訓練、實驗Ⅱ組進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照組進行正常的訓練安排,且在實驗期間不進行額外的抗阻力練習。整個實驗共持續8周,每周訓練3次(分別為每周一、周三、周五),每次60min。在實驗開始前、實驗進行中(第4周)和實驗結束后(第8周)對各組別被試的專項素質進行檢測,并比較其差異,探討傳統力量與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女子足球運動員專項素質的影響。具體各實驗組實施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組訓練內容
將本次研究所測數據均導入統計學軟件SPSS 25.0中進行統計分析,各組別被試的基本數據采用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專項素質測試數據使用組別(實驗Ⅰ組、實驗Ⅱ組、對照組)×時間(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進行差異性檢驗,數據采用X±S進行表示,顯著性水平設為 α=0.05,即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
本次研究以30s快速杠鈴推舉次數和最大深蹲重量作為反映足球專項力量素質的指標。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的方法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運動員在實驗前、中、后所收集的專項力量素質數據進行檢測分析。研究結果如表2所示,在30s快速杠鈴推舉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上,莫奇來球形檢驗結果顯示P<0.05不滿足球形假設,隨后多變量檢驗結果顯示主體內“時間”效應顯著,“時間”與“組別”的交互效應也顯著(P<0.05);組間檢驗結果顯示,實驗Ⅰ組和實驗Ⅱ組與對照組相比在快速杠鈴推舉次數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值分別為0.047、0.019,實驗Ⅱ組快速杠鈴推舉次數優于實驗Ⅰ組,兩組組間檢驗結果不顯著(P>0.05)。在最大深蹲重量上,3組被試的主體內檢驗結果顯示 “時間”效應顯著,“時間”與“組別”的交互效應也顯著(P<0.05);組間比較結果顯示,實驗Ⅰ組最大深蹲重量優于實驗Ⅱ組和對照組,且實驗Ⅰ組和實驗Ⅱ組與對照組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兩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綜上,傳統力量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均可顯著提升女子足球運動員快速杠鈴推舉和最大深蹲重量,前者對最大深蹲重量的改善更優,而后者對快速杠鈴推舉的改善效果更佳。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力量素質對比情況(±S)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力量素質對比情況(±S)
注:P1為主體內“時間”效應檢驗結果,P2為主體內“時間*組別”效應檢驗結果;P<0.05,說明效應顯著;P<0.01,說明效應極顯著。
?
本研究采用30m跑和800m跑來反映運動員的速度和耐力素質,通過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3組被試在實驗前、中、后的速度素質和耐力素質變化情況進行對比,研究結果如表3所示。在30m快速沖刺能力上,莫奇來球形檢驗結果顯示P<0.05不滿足球形假設,隨后多變量檢驗結果顯示主體內“時間”效應顯著,“時間*組別”的交互效應也顯著(P<0.05);組間檢驗結果顯示,實驗Ⅰ組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P>0.05),但實驗Ⅱ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兩實驗組組間檢驗結果不顯著(P>0.05)。在耐力跑方面,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的莫奇來球形檢驗結果顯示P<0.05不滿足球形假設,隨后多變量檢驗結果顯示主體內“時間”效應不顯著(P>0.05),“時間 * 組別”的交互效應也不顯著(P>0.05);組間檢驗結果顯示,3組被試組間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綜上,相比傳統力量訓練而言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能夠顯著提高女子足球運動員的速度能力,但兩種訓練方式對運動員耐力素質的提升收效甚微。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速度與耐力素質對比情況(±S)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速度與耐力素質對比情況(±S)
注:P1為主體內“時間”效應檢驗結果,P2為主體內“時間*組別”效應檢驗結果;P<0.05,說明效應顯著;P<0.01,說明效應極顯著。
?
本研究采用隨機對照實驗設計的方法,探討傳統力量與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女子足球運動員足球專項素質的影響,實驗設計為每周3次、每次60min,共持續8周。在實驗前、中、后對所有被試足球專項素質進行測試,最后通過統計分析獲得結果。我們的研究發現傳統力量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均可顯著提升女子足球運動員快速力量和最大力量值,具體表現為兩實驗組被試快速杠鈴推舉和最大深蹲重量均較對照組顯著提升。兩實驗組相比較而言,傳統力量訓練對于最大深蹲重量的改善更好,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于快速杠鈴推舉的改善效果更佳,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于運動員快速用力能力的改善效果要優于傳統力量訓練。這與Finch等的研究結果類似,Finch等對跳遠運動員進行了傳統力量與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的對比研究,研究結果也發現進行跳深訓練的運動員較負重杠鈴訓練的運動員,其肌肉輸出功率更高,表明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后運動員肌肉的快速用力能力要優于傳統的杠鈴負重練習;但兩組被試在最大力量上的比較顯示,負重杠鈴訓練的運動員成績更佳。曹小祥等也發現,8周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有效提高了運動員與專項相關的5項快速力量指標。
在速度素質方面,我們的研究發現8周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于運動員專項速度的提升效果顯著,但8周傳統力量訓練在提升女子足球運動員專項速度方面效果并不顯著。王春暉等在對青年男子籃球運動員的研究中也得到與我們相似的結果,在研究中她也采用隨機對照實驗設計的方法,共納入了16名青年男子籃球運動員,實驗方案與我們的實驗相同,均采用每周3次、每次60min共持續8周。研究觀察到進行傳統抗阻力訓練的運動員雖然其彈跳能力提高了,但是30m短距離的沖刺成績提高并不顯著,而與之相比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組運動員30m短距離沖刺成績得到顯著提升。俞忠友等在對健美操運動員的研究中也發現8周傳統的傳統力量訓練對于運動員的沖刺能力提升效果不顯著,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能明顯提升健美操運動員短距離沖刺能力,具體表現為5m沖刺跑和10m沖刺跑的時間顯著縮短。快速伸縮復合訓練為何對于提升運動員沖刺能力具有顯著效果,國外學者Delecluse等認為其機制可能在于快速伸縮復合訓練通過反復的彈跳練習形式促進了運動員下肢神經肌肉系統由離心收縮到向心收縮的快速轉變,繼而提高了運動員的下肢爆發力。對于短距離沖刺來說,其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快速蹬地的能力,即下肢爆發力,所以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能夠較傳統力量訓練更有效地提升速度素質。在耐力素質上,我們的研究并未發現傳統力量與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女子足球運動員的長跑成績有顯著影響。這與白楊等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他們的研究發現持續15周的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能夠顯著提高在校大學生1000m跑的體測成績。分析其差異出現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們的實驗周期較短,僅持續了8周,如果干預時間延長可能也會觀察到與其相似的結果。
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實驗的方式探討了傳統力量與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對女子足球運動員專項素質的影響,研究得出如下結論:在專項力量方面,傳統力量和快速伸縮復合訓練均可顯著提升女子足球運動員快速杠鈴推舉和最大深蹲重量,前者對最大深蹲重量的改善更優,而后者對快速杠鈴推舉的改善效果更佳。在專項速度和耐力方面,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較傳統力量訓練能夠顯著提高女子足球運動員的速度能力,但兩種訓練方式對運動員耐力素質的提升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