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前進 丁平
(1.寧夏大學中衛校區公共教學部 寧夏 中衛 755000;2.北方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寧夏 銀川 750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產業的發展也迅速得到了提升,其中體育旅游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和喜愛,是體育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新型旅游形態,是人們以旅游為形式、以體育為內容的休閑游玩活動,從而達到健身娛樂的目的。
2016年12月,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充分挖掘和發揮我國體育旅游資源優勢,推進旅游與體育的深度融合”。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重大國家戰略;2020年7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于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對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出全面部署,確保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示范。
因此,在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以及全民健身發展的背景下,從體育旅游的角度來進行研究,運用RMP分析方法,探討寧夏黃河流域體育旅游的發展模式,為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和全民健身發展作出貢獻和借鑒,為十四五規劃打造黃河流域文化帶提供支撐,更好地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
將體育旅游資源轉化為體育旅游產品,將其劃分為R-P共生模式,R-P提升模式,R-P伴生模式。而針對區域旅游開發的不足與問題,北京大學吳必虎教授提出了昂普(RMP)分析理論,即以旅游產品為中心,對旅游資源(R)進行資源評價和轉化,對旅游市場(M)進行彈性需求分析,以此為基礎進行旅游產品(P)進行分析,從而構建出有“理念、背景、格局、層次”的四有開發模式。
寧夏是我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陸地面積僅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0.54%,但是旅游資源卻具有豐富性和獨特性。本研究對寧夏96個A級景點進行統計分析,得出5A級旅游資源有4個,4A級旅游資源23個,3A級旅游資源42個,2A級旅游資源25個,1A級旅游資源2個,其分布于銀川市43個,吳忠市15個,固原市14個,石嘴山市14個,中衛市10個。
體育旅游的發展,離不開國家以及地方等政策支持,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形態,受到了國家和各地區層面的高度重視,隨著我國法律的逐漸健全,中國體育旅游政策體系也逐漸完善,形成了相應的體系。
寧夏位于黃河流域的上游地區,自然也是中國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形成了獨特的歷史人文特點,也是中國5個少數民族的自治區之一,被稱為中國的回族之鄉。有流傳百年回族語言,也有美味的回族美食,如,蓋碗茶是寧夏回族茶文化的一大亮點,以及回族清蒸飲食文化等;回族服飾:不同的民族在服裝上保持著其民族特色,展現出民族的獨特的風情,而回族服飾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頭部;其中男子戴白布制作的“圓帽”,女子常戴“蓋頭”。除此之外,寧夏還有5A及景點人類考古遺址——水洞溝,還有王朝故都——西夏文化等。形成了寧夏豐富、獨特的人文資源。
在冰雪旅游方面,為響應“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口號,截至目前,寧夏共全區共有13個滑雪場,2個室內真冰滑冰場,3個室外人工澆筑真冰滑雪場分散于全區各地。2019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壯大旅游產業,發展全域旅游,同年,國家啟動了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工作,寧夏成為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單位,銀川市西夏區、中衛市沙坡頭區成為首批建設點單位。為持續推進全域旅游建設工作。
如表1所示,在全國700多滑雪場中,寧夏滑雪場的數量為13個,僅占全國總數量的1.8%,而架空索道為0,尚未開發;從表1可以看出,滑雪場的數量和地區關系密切,整體是東北地區最多,華東、華南地區最少。而在西北5省當中,寧夏滑雪場的數量位居第4,僅排在青海前面。

表1 中國各省區滑雪場數量
體育旅游作為新型產業,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關注,體育旅游國家政策協調性和連貫性明顯提升;體育旅游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進一步促進體育消費的行動計劃 (2019-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體育旅游總人數實現10億人次,占到全年旅游總人數的15%。《冰雪運動發展規劃 (2016-2025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冰雪創業總規模達到6000億元。同時,體育旅游出現了許多不同主題產品,體育旅游產品形式多樣化,體育旅游發展區域協同程度不斷變化,體育旅游產品不斷成熟,促進了體育旅游業態的持續豐富。目前寧夏已經形成“一核、兩帶、三廊、七板塊”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通過圖4可以發現,寧夏旅游整體情況呈穩步上升趨勢,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有所下降。根據寧夏文化旅游廳官方調查統計得出,在2020年,游客對寧夏旅游綜合服務較好的達92.02%,旅游服務質量為4.33分,處于較好狀態。當然,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各行各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以旅游產業的影響最為嚴重。這也是當前旅游產業市場面臨的最大威脅與挑戰。

圖4 2011-2020年國內旅游發展情況

表2 寧夏2019年各市接待游客和收入情況

表3 寧夏2020年各市接待游客和收入情況

圖5 寧夏2019-2020年接待游客人數

圖6 寧夏2019-2020年旅游收入
市場決定旅游資源開發空間,旅游產品的創新開發附麗于資源的物質體現和市場的外部支持,通過資源優化配置與市場深度開發增強產品吸引力,是解決區域旅游產品結構性過剩和有效供給不足的技術工具。寧夏獨特且豐富的體育旅游資源,為廣大游客提供了體驗獨特的旅游產品,位于中衛市的沙坡頭旅游區,已經成為第一批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5A級國家旅游區,借助沙漠、黃河流域的獨特資源,形成了空中、陸地、水上全方位的旅游項目,將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旅游進行深度融合,例如,羊皮筏子,既可以讓游客在旅游中進行游玩,也發揚傳承了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資源和運營模式類似的還有沙湖旅游區,也是結合了沙漠資源和水上資源。此外,沙湖也是第一批被評定為5A級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的項目。被稱為“避暑勝地”的六盤山,是著名的紅色旅游資源基地,位于寧夏南部,在炎熱的夏天,其溫度較低,是避暑的最佳旅游基地;位于靈武市的水洞溝,是幾萬年前古人類的居住地,目前已經被開發成為5A級旅游基地,也是考古的重要基地。鎮北堡影視基地,成為了拍攝電影的著名旅游地;中衛寺口子,“蘇武牧羊”的舊址,有大峽谷、陡峭的山谷等旅游資源。正是這些眾多的獨特的旅游資源,形成了寧夏全域旅游的新格局。當然,寧夏體育旅游產品也具有一定的短板,如,雖然寧夏具有獨特的沙漠體育旅游資源,但與此同時,沙漠對于環境的污染也是較大的,沙漠體育旅游資源既有其優點,也會帶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威脅,能夠將沙漠體育旅游資源進行更好的開發利用,也是一個關鍵的威脅挑戰;其次,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同質化嚴重,導致了缺乏項目體驗的創新等。這也是當前寧夏體育旅游發展需要突破提升的重點。

表4 寧夏體育旅游產品
寧夏處于黃河流域上游先行區,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寧夏在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發展中,體現出了其獨特且豐富的自然資源好人文資源,但同時也出現了發開同質化以及缺乏創新性的問題;民族特色融入較少。另外寧夏體育非遺數量多,飽含著豐富的文化特征,具有良好的資源品質,可以將其融合發展。在后東奧時代,冰雪旅游的發展也成為了寧夏發展的契機,抓住高質量的冰雪旅游發展,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寧夏體育產業的良好發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