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菊 劉琪
(徐州市銅山區棠張中學 江蘇 徐州 221113)
體育賽事是指競技水平標準較高,對舉辦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生活帶來較大影響,同時依托于媒體平臺大范圍內廣泛傳播的體育競技活動。近幾年來,大型體育賽事活動作為體育產業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頻頻舉辦,對推動我國體育產業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體育賽事作為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大型活動,其經濟效益和影響力已受到廣泛的關注。進入到新時代以來,我國政治、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并逐漸發展成為了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尤其是近幾年我國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頻率也要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相比較于一般的體育賽事,大型體育賽事表現出自身獨特的性質,具有競技性強、規模龐大、標準高、組織困難以及影響力大等特征,也正因為如此造成大型體育賽事在實際舉辦過程中存在較強的復雜性與不可控制性,其中更是伴隨著一定的賽事風險。通常情況下,當體育賽事的規模越大時,其存在的體育賽事風險往往也是越高,賽事風險不僅會影響到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時也會給賽事舉辦方帶來較大損失,為此,加強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的管理,對確保體育賽事安全、穩定開展有著重要作用。本文重點分析了現階段我國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現狀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強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具體路徑,為推動我國體育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幫助。
一直以來我國大型體育賽事管理模式均是屬于政府管理型,導致國家體委系統風險意識薄弱,在“全國體制”制度大背景下,不管是體育賽事開辦的各項經費支出,還是運動員傷、病、殘等引發的一系列經濟損失,均是由政府財政部門負責,這使得賽事主辦單位沒能夠意識到加強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重要性,未形成良好的風險防范與保險意識,有著較強的依賴心理與思想,從而造成我國體育賽事舉辦過程中風險管理意識不強。學術界在對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進行研究時提出,我國在具備大型體育賽事時沒有形成良好的風險意識,不管是風險管理手段還是思想均較為落后。當下我國體育賽事的舉辦通常以政府為主導,使得在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當中也是以政府為主導,管與辦沒有實現完全獨立,導致賽事風險管理責任界限不清晰,對政府產生較強的依賴心理,通常基于行政方式來控制賽事風險,最終造成賽事風險管理水平較低。
賽事風險管理主義安保風險管理為主,特別關注對參賽人員生命安全風險管理,這是由于在對大型體育賽事舉辦效果進行衡量與評估時,通常將有無出現運動員生命安全事件以及重大集體性安保事件當作是衡量的重要標準。比如說,2008年舉辦的北京奧運會上就沒有出現過群體性事件造成人員傷亡,也因此被稱之為我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安保任務圓滿達成。在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時,安保問題自始至終都是賽事運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為了進一步提高參賽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必要將安保工作當成是關鍵風險因素進行管控。不可否認的是,大型體育賽事開展過程中安保風險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賽事舉辦過程中當出現人員安全風險或者安保風險時,均會對賽事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在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賽事暫停或者取消,從而給賽事舉辦單位帶來非常大的損失。
相比較于對人員安全保衛風險的重視程度,對賽事舉辦過程中的其它風險管理則較為薄弱。比如,對大型體育賽事舉辦過程中的財務風險管理,通常只是依托于財務預算的方式對其實施管控,并沒有重視開展財務風險評估與管理工作。在廣州亞運會舉辦過程中,由于舉辦單位沒有充分認識與重視競賽風險及票務管理風險,出現了“改分門”、“票務事件”等較多問題,在經過媒體報道之后,在社會上產生非常大的不良影響。由于沒有充分重視對非安保風險的控制,造成體育賽事舉辦過程中出現財務風險與競賽事件,對賽事產生了非常壞的影響。
近些年以來,我國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越來越多,并確保了各項賽事的圓滿完成,獲得了國家社會、各國運動健兒、教練以及觀眾的普遍認可,而取得這樣的成就與我國十分重視賽中風險的管控有著密切的聯系。例如,在北京奧運會舉辦過程中,安保部門依托于舉國體制,共計規劃了奧運場館、反恐情報等超過50項的奧運安保方案以及將近600項的具體實施細則,包含的工作人員更是達到了上百萬人,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在賽事舉辦過程中運動員休息場所、賽事場館周邊等均沒有出現任何的風險事件。
和我國對賽中風險高度重視程度不同的是,我國承辦地在承辦具體的大型體育賽事時,同時沒有對該體育賽事可能會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有效評估。例如,我國在申報2008年奧運會時,在實際開展申報之前并未對該賽事舉辦中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與預測,從而導致光賽事安保部分就花費了將近20億美元,成為歷史上安保費用開銷最高的體育賽事。為此,我國還應當要重視賽前風險評估工作,保證賽事各項活動的有條不紊進行。
當下我國針對體育方面設立的法律法規較少,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高水平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實施條例》等,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是我國體育產業的根本法律法規,然而在該法律當中并沒有涉及到賽事管理與賽事風險控制等方面的內容。此外,《高水平運動員傷殘互助保險實施條例》是當下我國唯一一個涵蓋了運動員風險方面的法律規定,然而該法規的適用范圍有著較大局限性,只用適用于高水平運動員。事實上,我國每年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中會有非常多的運動員以及不計其數的觀眾共同參與到比賽當中,只適用于高水平運動員的保險必然難以符合實際的需求。在實際開展體育賽事過程中,往往還會出現許多不確定的風險,比如說,財務風險、人員安全風險以及賽事延期風險等,而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還不能夠實現對其全面覆蓋,成為了造成我國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水平不高的重要影響因素。
“影響力便是生產力,主辦權便是發展權”,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出現了國際運動會申辦熱潮,賽事申辦數量越來越多。例如,我國在馬拉松這一項賽事上就舉辦了超過40次,從而可以看出我國在具備各項大型體育賽事時往往表現出較強的隨意性,如表1所示,從2015年起我國舉辦的大型國際賽事逐漸增多。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歸根結底還是我國沒有建立健全的賽事風險評估預測體系,沒有在申報各項比賽活動之前對其賽事風險進行合理的評估與預測,不能夠很好地確定能否滿足賽事舉辦要求,也不清楚是否能夠承擔賽事中的各項風險。

表1 我國申辦國家賽事數量(項)
除了沒有建立健全的賽事風險評估預測體系之外,我國在對大型體育賽事風險評估過程中也缺少相應的評估指標。當下我國許多學者針對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依托于金融領域與國外一些國家的風險評測指標體制,結合我國體育賽事舉辦情況創設了風險評估指標體制,然而這些研究工作還是處于理論探究層面,并未將其運用到實際賽事風險評估管理當中。所以,我國應當要重視將風險評估指標體制應用到實踐當中,以此來進一步強化我國賽事風險管控能力。
從當下我國高等院校開設的各個專業課程來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所院校設置了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方面的專業,同時社會上也缺乏對體育管理工作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不管是高等院校還是社會都沒有重視體育風險管理方面人才的培養,從而造成我國體育賽事舉辦過程中往往缺乏較多的高水平風險管理人才。在風險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的背景下,要想構建一個優秀的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隊伍也具有較大難度。從當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領域現狀來看,我國擁有體育風險管理的業務的公司寥寥無幾,如,中體保險咨詢有限公司、中體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后者屬于國家體育總局下屬企業,組建了一支實力較為雄厚的服務隊伍,重點為優秀運動員提供服務,保證優秀運動員能夠得到較為全面的保險服務,但是全國不計其數的其他體育運動員則得不到相應的服務,同時大型體育賽事風險防控也得不到相應團隊的支持。當我國大部分保險公司都沒有給予體育賽事風險較大的關注度,也沒有構建專業的高水平隊伍,為體育賽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人才資源匱乏、專業團隊組建困難是導致當下我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當下我國在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時,通常是基于舉國體制與政府辦賽體制等方式進行,造成賽事實際主辦單位沒有形成良好的賽事風險管理意識,同時也沒有從思想與行動上做好應對賽事中各項突發事件的準備,往往抱有較大的僥幸心理,從而使得體育賽事風險被進一步忽視。當在比賽開展過程中出現突發事件,因為沒有在比賽前做好萬全的準備,再加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足,往往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給體育賽事帶來難以挽救的損失。所以,賽事主辦單位應當要徹底拋掉僥幸心理,建立良好的賽事風險管理意識,這也是確保賽事穩定開展的必然需求。
從本質上來看,可以將構建良好的賽事風險管理意識當成是一種充滿戰略眼光的成本管理。依照風險評估與科學預測,構建健全的風險事件應急體制,加強對體育賽事全過程的風險管控。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賽事主辦單位在風險管理中的成本支出,通常要顯著低于出現體育賽事風險時引發的損失費用。
高效的管理必然需要健全的制度建設作為支撐。建立健全的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體制,有助于提高賽事風險管控力度,對推動我國體育產業進一步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健全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體制,還能夠充分調動各個參與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緩和與消除各種體育賽事中的利益矛盾,劃分好各自的責權關系,推動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朝向有序化方向發展。要想進一步完善我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制度體制,建立科學合理的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目標以及風險管理手段,需要通過以下方式來達成。一方面要重視體育賽事方面法律法規的建設與完善,使得在開展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過程中能夠有法可依,推動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朝向常態化方向邁進,這是確保我國體育賽事穩定、安全開展的重要基礎保障;另一方面賽事主辦單位應當要構建全面的、切實可行的賽事風險管理體制,具體涵蓋賽前風險評估與預測、賽中風險管控、賽后風險管控歸納總結、財務風險以及競賽風險等各類管理體制。
做到體育賽事風險事前預防對提高賽事風險管控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完善的體育賽事風險預警體系,有助于及時發現并解決賽事中的潛在風險,進一步提升賽事風險管控水平。預警體系一般表示為能夠及時、精準地獲得風險前兆,同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提供一系列涵蓋警示信息的有機系統,如,制度、手段以及信息等,其關鍵功效重點體現在事前反饋,全面預防,做到防患于未然。大型體育賽事風險預警體系的創設主要涵蓋有成立賽事風險管理小組、完善賽事風險管理條例、創設賽事風險互聯網信息平臺以及提出賽事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與途徑等,創設滿足我國具體國情以及舉辦地實際情況的體育賽事風險預警體系,將一些存在較大風險隱患的賽事項目控制在申辦之前,同時針對賽事風險開展相應的評估和預測工作,做到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進一步降低賽事風險產生的幾率。
“人”是開展體育賽事風險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現階段體育賽事風險逐漸顯現出復雜化特征,賽事風險管理要求相關人員擁有更高的專業水平。賽事風險管理涵蓋的事項較多,如,賽事風險發現與衡量、風險防范措施以及規避落實等,這些環節都要有優秀的風險管理人員來執行,保證風險管理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相比較于非專業人才,專業人才可以按部就班地落實各個風險管理流程,同時可以科學有效地評估每個風險管理的流程與結果。
現階段在體育賽事風險管理人才儲備上我國仍然存在較大缺口,所以積極開展風險管理人才培養十分有必要,依托于高等院校優質教育資源,為社會提供更多高水平專業風險管理人才。然而僅僅依靠風險管理人員還不足以切實提高風險管理效果,賽事主辦單位的各級人士都應當要融入到其中,為此,還應當要重視開展全體人員的風險管理知識培訓與學習工作,真正提高賽事承辦單位總體風險管理水平,這樣才可以獲得更大的風險管理效益。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還處于不斷完善階段,在實際開展風險管理過程中也面臨風險管理意識不強、風險管理能力不高、風險管理人才不足等問題,為此必須要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制與預警體系,重視提高風險管理人員與相關人員的風險管理能力,為進一步改善我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水平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