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環宇
(西安外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77)
近些年我國表演行業迅速發展,相關從業者愈發重視研究話劇表演和影視劇表演的異同點,分析兩者的共性與個性,這已成為表演行業研究的重點。要想提高演員的表演能力,需要演員重視認識和理解表演概念,另外還需要深入理解與全面掌握表演特點與技巧,實現推進表演行業健康發展。因此,有必要做好相關研究分析工作,提高演員表演質量,使其在舞臺上、鏡頭前能夠收放自如。
話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區別歷來是藝術界爭論的焦點,兩者同屬表演藝術,其藝術形式和創作手法都有著某種規律。當前,學術界普遍把話劇表演與影視表演區分開來,而有的則從藝術的同源出發,認為兩者都源于戲劇藝術,因而屬于同一種類型。那么,影視表演是從話劇表演中衍生出來的,但它比話劇表演有著更高的包容性,兩者究竟有什么區別呢?這個問題,無論是話劇表演者還是影視表演者,都想一探究竟。話劇表演與影視表演在語言上有著密切的關系,許多的語言技術可以在兩者之間靈活地應用,生動、立體、鮮活的藝術意象,對表現出的藝術訴求也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表演者擅長于話劇表演、影視表演中的細微之處和小動作分寸,其中包含各種面部表情、心理活動,在推進劇情發展的同時,將兩者的共同點與之相融,可以使話劇表演界和影視界蓬勃發展。
話劇表演是一種以對白為主體的戲劇形式,有著較長的歷史,許多藝術表演都是從話劇表演中衍生出來的,而這種戲劇形式是20 世紀初期從歐美傳入中國。話劇與舞臺劇、戲曲相比,其敘述方式主要是對話、獨白。話劇是對表演者全面素質的考驗,美術、劇本、燈光、表演、導演、舞蹈、各個角度的渲染,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話劇發展到現在,每個層面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在傳統話劇中,通常采用較少的音樂與歌唱,而大多數的敘述方式則是由演員在舞臺上進行非演唱的對話、獨白,這不僅考驗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同時也考驗觀眾的藝術素養。話劇的表達方式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它可以考教表演者自身的素質水平。話劇表演起源于歐洲,它是古代希臘喜劇與悲劇舞臺的典型產物,它結合了那個時期的各種藝術形態,包括文學音樂、表演、美術、導演、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表演者的情感與音響、音樂、燈光等都是同步的,以各個時期的時代主題來展開。話劇有著多種多樣題材,話劇的風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展現,在以對白為主體的劇場中,在封閉的舞臺與密閉的環境中,完美地刻畫出角色形象。話劇表演對演員的節奏把控和情緒表達有著很高的要求,演員要自己掌握好,用少量的歌唱和音樂,通過對白來表達人物的情感,從而促進情節的發展,所以話劇演員需要較高藝術素養,同時有著較高水準的封閉空間整合能力。
影視劇通常以磁帶、拷貝、膠片、存儲器等多種形式作為媒介,在電影和熒幕上播放的時候,通常可以達到一種很好的視覺和聽覺效果。隨著時間的發展,影視劇逐步發展為電影、電視劇、動漫等多種內容,以聲像、圖像、故事線為主要手段。影視劇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其創作的內容多種多樣,在表達、交流、鑒賞等方面也呈現出多樣性,許多電影的表達都借用了科技的光學和聲學成就,影視劇也革新了藝術表現手法,擴大了藝術表達領域,增強了藝術表現范圍,強化了藝術的極致表達能力。對表演者而言,影視劇的表演都是通過許多細微的動作和細膩的心理感受進行延伸。影視劇中的表演者往往能捕捉到一些與現實息息相關的細節,從而揭露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內心情感,影視劇中的許多內容,都是靠表演者的演技來完成,所以,表演者需要具備較高的生動思想與表演技巧,特別是在電影作品中,要求表演者面部表情的細膩,內心感受的豐富,甚至對淚水和情緒的微妙差別和時機掌控。
話劇與影視劇從屬于戲劇,兩者表演過程中存在異同,需要分析這方面的內容。話劇表演及影視劇表演體現為創作形式的異同、時間順序的異同及表現屬性的異同,現將這部分內容歸納總結如下:
無論是話劇表演還是影視劇表演,本身作品都具有一定劇情,大多通過提煉真實生活元素并通過藝術加工后形成的,實際上都屬于戲劇的范疇。但話劇表演環境相對局限,需要在空間有限的舞臺上、有限事件內及特定環境中完成相應的表演。通常情況下,一出話劇總有時間限制,因此需要將自己的表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而影視劇表演則不同,本身沒有時間與空間限制,可以根據劇情需求及時轉變情境,依據場景差異及時調整時間軸,表演順序也不是按照劇情發展進行,呈現出跳躍性。因此,影視劇本身有著更加廣闊、更加豐富的時空[1]。
同時,話劇表演與影視劇表演在表現手法上存在差異。話劇表演時的情節是高度濃縮的,需要在幾個小時內完全展開沖突、發展、高潮及結局。影視劇有著隨意性的結構特點,每個情節單元內都可以合理設置懸念,因此整體節奏相對較慢。這種形式的差異,必然會對演員提出不同的要求。
話劇與影視劇在塑造角色時存在時間順序差異,表現為話劇需要沿著時間線與劇情發展進行表演,根據劇情發展合理設置角色人物性格,本身呈現出連貫性與變化性,需要確保角色前后統一;而影視劇角色塑造不同于話劇,實際中影視劇會受到周期、成本、經費等因素影響,實際表演時基本不會按照時間線或劇情進行。具體拍攝時演員可能需要完成不同季節、場景、與不同演員的對手戲,甚至出現第一個場景就是所扮演角色的死,隨后才會拍攝這個角色的其他細分。這種跳躍式拍攝方法與話劇表演不同[2]。如,同一角色數年前和數年后可能出現在同一外景地,這就需要同一天拍攝。
因此,影視劇演員需要具備特定時間內不連貫表演的能力,而話劇演員則需要在規定時間內連續表演,完成人物角色塑造。這種差異對演員來說要求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確保最終表演的質量。
雖然話劇表演和影視劇表演都是一種綜合藝術,具體表演時需要不同部門、不同人員之間的配合,期間合理利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段。但藝術創作過程中話劇演員與影視劇演員地位相差較大,這一差異直接影響到表演效果。
行業中將話劇稱為“演員的藝術”。話劇演員表演時需要思考整部劇的情況,雖然舞美部門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但其本質上依舊是給演員表演服務的。演員表演好壞直接決定一個戲的成敗,需要演員在舞臺上獨立完成表演。如,一場戲中要求演員向下場口走三步,但演員每場演出時情緒不同,可能走了四步,與導演初衷相背,但因為演員情緒積累爆發,這種改變就具有一定合理性,甚至可能提高表演效果[3]。
而影視劇則被稱為“導演的藝術”。影視劇融合文學、音樂、美術、表演等內容,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導演作為影視劇創作的主體,直接影響到整個表演過程,是一種綜合藝術形式。影視劇演員作為表演的組成元素,表演完成后還需要進行后期剪輯,前期拍攝只是提供導演藝術創作的原始材料。剪輯師及導演對這些原始材料整合加工后,最終形成一部完善的影視劇作品。具體影視表演時,演員要主動配合導演思路,依據實際情況將表演進行劃分,增強演員表演的效果,提高影視劇作品制作質量。
無論是話劇演員亦或是影視劇演員,都需要具備扎實的表演基礎,可以根據表演需求選擇不同的表演方法,充分感悟創作者的情感,創設相應表演情境,配合肢體動作,進一步提高表演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演員表演過程,本質上是對劇本的再次創作加工,需要充分了解創作者其中蘊涵的情感,充分雕琢與塑造角色人物的形象、性格,增強角色表演的感染力。話劇與影視劇表演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前兩者并不是單純依靠劇本、完全展示劇本內容,而是依托劇本結合自己創作思維,期間導演會與演員溝通,演員則了解導演的思路、表達需求,接著通過自身理解融合劇本情節、自身情感與角色情感,實現表演過程中情感自然流露[4]。
同時,表演者需要創分掌握創作情感、導演思路外,還需要把握通過何種方式將上述內容表演給觀眾。表演過程中需要把握“誠實”這一原則,誠實原則不是要求表演真實內容,而是表達出真實的情感與內涵的。話劇亦或是影視劇演員表演時,作品中角色、情節等都可能是虛構的,但其中蘊含著真實的情感,需要演員有效融合角色情感與自身情感,在虛擬角色人物身上表現出真情實感,讓觀眾可以感受到其中情感變化。
在表演中,情感表現必不可少,而聲樂演唱者如何通過虛擬的內容展現出真情實感,這其中存在一定難度和考驗。首先,聲樂演唱者在進行情感表現時,一定要打破空間阻隔,形成時空互聯。人情感的產生并不是憑空而來,想要針對生活的辛勞、苦難、艱險以及劇本中所描繪的情景進行深入理解并不容易,特別是表演初期。因此需要聲樂演唱者根據表演需要以及內容設置進行不斷的情景模擬,通過不斷的排練將自己融入場景中,真實體會。比如親人離世、相愛之人分手、游子歸家等等,結合自己生活體驗和過往經歷,然后再聯系這些劇本內容,建立時空互聯,用現實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對整個劇本場景進行填充和模擬,自認而然流露出情感表達的內涵。這是一個聲樂演唱者在表演初期必須具備和掌握的技巧,當然這種技巧還處于較低層次,但對聲樂演唱者情商要求極高[5]。
無論是影視表演或話劇表演,表演過程中都需要合理使用肢體動作,增強表演感染力,這就需要演員熟練掌握肢體語言,與其他表演要素結合起來。表演過程中演員要提高表演結果,需要主動學習提高自身文化內涵,表演前準確解讀角色,以此為基礎進行肢體表演,豐富表演的層次感,增強演員表演結果的實效性。需要演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肢體語言,配合臺詞語言,提高演員表演結果[6]。但演員表演時如果僅依靠肢體語言,劇情推動也過度依靠肢體動作,就會出現無法拉近與觀眾之間距離、情感層次不足的問題。反之,演員過度依靠臺詞語言,則會失去表演精髓。因此,實際表演時需要肢體動作與臺詞配合,增強表演感染力,需要演員具備扎實的表演基礎,合理配合肢體與臺詞語言,進一步提高表演質量。
如,影視劇《歸來》的主題為愈合,通過心理愈合方式與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其中主要演員陳道明在其中展示自己嫻熟的演技,提升影片的整體質量。當影片中女兒喊出“爸”這句臺詞時,陳道明所扮演的角色聽到這一聲后,先是身體微微一頓,接著清晰的回答“哎”。整個表演過程中臺詞與語言相互配合,提高表演的層次感,加深對觀眾的印象。這就需要演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表演方式。影片中陳道明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單純回應,而是與身體動作搭配,將一個老父親的心理活動充分展示出來,增強整個表演的吸引力。無論是話劇表演和影視劇表演,都需要演員具備扎實的表演基礎,能根據劇情發展選擇合適的演技,利用自身扎實的演技提高表演效果。
總而言之,話劇表演與影視劇表演之間存在密切聯系,但也需要正視兩者的差異。對于一名演員來說,藝術創作過程中需要運用什么類型的表演、如何將表演藝術精細化,就需要經過長期實踐與磨練,以此為基礎實現演員表演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演員找到話劇表演與影視表演的融合點,實現兩種藝術的滲透,切實展示表演藝術的魅力。希望通過文中論述,能為類似研究提供借鑒,推進表演藝術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