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郜馨(陜西青年職業學院 陜西西安 7101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信息化應用到了各行各業,教育行業也開始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來給學生進行教學。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在思政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信息化既有著機遇也有著挑戰,思政課的教師要利用信息化的優勢來不斷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創新。不過信息化的教學并不能夠完全的去代替傳統的教學,應該將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對思政課堂的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提高整體的質量。因此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對應的策略。
在高校的思政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都會按照教材當中的理論知識來對活動進行設計,整體的教學活動比較單一,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更加注重的是理論方面的教學,忽視了實踐的教學。這樣的教學不能夠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自主性也會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思政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就會缺少,整體的教學質量也會降低,從而影響了思政課引領學生的作用。
在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們只能夠被動地去聽教師所講的內容,而教師講的內容有時候大多是按照課本上的教材來進行宣讀,教學的流程也不是很靈活,因此學生們都會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雖然說有些教師改變了自己的教學理念,但還是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重視,有時候學生會突然提出一些超出教師預設范圍內的問題,這些問題教師解答的內容也不是很準確,整體的教學效果也不是很好。
在以往的思政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進行講解時,每一節課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教學任務,課堂上的時間又是有限的,教師不能夠給學生空出答疑解惑的時間,而且整個教學活動也不是很豐富,這樣一來就會讓師生之間的交流減少,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和興趣也得不到提升,因此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也就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和提升。因此如果教學活動不夠豐富的話,就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應該打破固定的教學任務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并且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進行豐富,以此來提升教學效率。
高校在開展思政課堂的教學工作時,引入信息化的教學可以讓教學的空間從真實性轉向虛擬性,也可以從線下轉到線上的教學,能夠對教學空間進行有效的延伸。在教學空間進行延伸之后,就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與此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時間來對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也就不再局限于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而且信息化將圖書館和展覽館一些場景融入到思政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教學內容,還可以提高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更加有興趣投入到思政課堂的教學過程中。
在高校思政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入信息化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創新。思政課的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去獲得最新的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跟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有效地結合,從而將內容與時俱進。除此之外,在思政課堂上引入信息化的教學,可以將學生的演繹和教師的教授進行有效的結合,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和興趣,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化的技術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學生還可以對教學過程當中的重點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對內容有一個整體性的掌握,還可以強化學生對于思政課堂的認知,不僅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還能夠讓課堂的教學活動順利地開展和進行。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學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加強教學的有效性,不過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比較單一,只是由教師來給學生進行評價,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引入信息化的教學,可以從全方位去對信息的數據進行收集和研究,讓思政課的教學評價更加豐富多樣化,利用信息化的教學評價,也可以更好地發揮出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
高校在開展思政課堂的教學過程當中,想要更好的引入信息化的建設,就應該加強軟件以及硬件的設施,要強化信息化的教學資源設備,從而給思政課堂提供有效的教學支撐。學校應該對區域內的網絡進行定期的升級,對出現的問題要分析和解決,確保師生之間可以流暢地進行網絡的使用。在進行無線網的建設時,要擴展覆蓋的空間,不管是教學樓還是宿舍,又或者是食堂等都要進行覆蓋,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信息化的教學順利的實行,要減少學生利用網絡的本錢,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便捷性。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對現有的一些網絡平臺進行完善,給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學習平臺,還要對平臺中的資源進行更新和優化。因此高校要在教學的投入方面不斷地加強,然后購置多種類型的設備,讓這些設備更好的應用到教師的備課以及學生的自主化學習過程當中,對資源進行有效的共享。當然在此期間還要安排相對專業的人員對教學設備進行定期的檢查和維護,打好教學改革的基底。
通過信息化和網絡的技術,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創設比較直接的交流模式,學生在獲取一些有效的數據信息時,也會更加的便捷。不過學生在很多信息的推廣面前總是不能夠區分他們的優劣性,因此思政教師就要積極地去組織學生對網絡信息的傳播情況進行思考和分析,要掌握網絡輿論的主動權,不斷的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去對網絡方面的技術進行應用。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應該跟網絡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對思政課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和創新提供一個有效的支撐。除此之外想要更好地提高思政課堂的教學效率有效性,教師應該對現有的一些網絡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教師應該通過信息化技術對網絡平臺的教學范圍進行延伸和擴展,可以根據傳統的文化去開展課堂活動,然后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地發揮出網絡的優勢將信息化的課堂跟傳統的課堂進行有效的結合,然后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全面開展思政課堂的教學活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構建一個微信平臺或者是微博平臺,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這樣教師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以及他們的思想情況。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的教學模式來對線上的內容跟線下的內容進行結合,不斷地豐富教學過程,加強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思政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教材進行整合的一個過程,思政課的內容有著很強的理論性,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利用典型的案例去挖掘理論知識的內涵,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去了解思政課的知識。所以說在課堂上教師要對案例進行有效的選取,在選取案例時,應該注重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對代表性的人物和典型的事跡進行挖掘,然后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生活的內容。與此同時案例所呈現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利用信息化的方式來呈現這些生活案例,可以不斷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讓案例得到更好的應用。比如說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選取教學內容當中的案例,利用信息化的技術來將這個事件更好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引導學生對其中所涉及的道德與法律的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索,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的形成,讓學生能夠跟書本當中的知識產生共鳴,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師想要提高思政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充分地利用好信息化的技術,設計創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來給學生展示更多的思政內容和相關案件,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思維得到啟發,提高思政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