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玲,白 剛
(津市市農業農村局,湖南 津市 415400)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市場規模增大,為農產品質量提升提供了合理的檢測技術。但是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檢測機構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經濟利潤,經常出現提供虛假數據的現象。目前國家為了遏制這一現象,要求相關檢驗檢測機構強化監督檢查,著重監督檢查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中的幾個關注點,根據現實中的檢驗檢測情況,分析近年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中存在的問題,立足現實探尋解決對策,提高監督檢查水平。
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關鍵位置,農產品除了滿足我國人民的日常飲食需求外,還會向其他國家出口。雖然近年我國農產品發展前景良好,促使眾多農民從中獲取良好的經濟收益,但是部分農產品企業為了獲得更多利潤,采用劣質農產品進行加工銷售,導致我國農產品出現嚴重的食用安全問題。并且,如果這些劣質農產品進入到國外市場,還會對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造成不利影響,弱化我國農產品的國際地位。因此,為了確保人民身體健康,開拓農產品國際市場,國家應加大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選擇先進科學的檢驗技術,嚴格把關農產品質量。
目前我國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包含獨立法人資格的檢驗檢測機構和非獨立法人的單位。對于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檢驗檢測機構,應檢查相關機構的《營業執照》是否有效,財務核算是否與其他項目混淆,分析相關機構向社會出具的具有證明作用的檢測數據和結果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指明相關機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對于非獨立法人單位,應檢查相關機構所在法人單位出具的授權文件是否合法合規。
第一,在檢查全體工作人員時,應從員工檔案和聘用合同入手,查看所有工作人員是否同時參與兩個或者多個檢驗檢測機構的工作,如果發現某些工作人員選擇同時在兩個或以上的檢驗檢測機構從業,在今后開展農產品質量檢測時,應盡量避免挑選這類工作人員負責檢驗檢測工作。第二,對于負責抽樣、檢測、簽發報告、提出建議以及設備操作等人員,應全面檢查其是否具備資格證,確保所有重點崗位的工作人員都擁有資格證書。第三,技術負責工作者應具有中級或以上的專業技術職稱和同等工作技能,技術負責工作者可以是一位或多位工作人員,根據需要負責的檢驗檢測領域選擇不同的技術負責工作者,確保各項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第四,負責授權簽字人員,應具有中級或以上相關專業技術職稱,并且工作能力符合崗位要求。通過現場考核的方式,檢查這部分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是否符合檢驗檢測要求,并對其進行資質認定,經過主管部門通過后履行職權。
一方面,檢查相關檢驗檢測機構的房產證明、房屋租賃合同等材料是否齊備,檢測地址包含固定、臨時以及移動等類型的檢驗檢測機構。另一方面,檢查檢驗檢測機構的規模、電磁干擾以及生物等隔離防護是否符合要求,比如在農產品檢測天平室中,檢查其是否安裝了雙層窗戶,檢查窗戶的隔熱防塵效果;檢查天平室是否安裝了門斗,分析門斗是否起到減少氣流干擾的作用。此外,檢查實驗室在通風、溫度控制以及采光等方面的設施環境是否達到要求。
在檢查設備時,機構應著重檢查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檢測能力表和儀器設備一覽表的關系是否對應,檢查儀器設備、軟件和標準物質的配置是否符合檢驗檢測標準,儀器設備質量是否過關,并定期檢查設備的檢定標識是否合格,確保設備質量。此外,檢查相關檢驗檢測機構是否建設設備檔案,查看設備檔案中,是否定期將每次的設備檢查結果記錄下來,是否將不同型號設備、運行狀態以及維護情形等進行全面記錄,這樣今后負責設備檢查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定期查看檔案的方式,分析自身在檢查設備中是否存在漏洞,從而有針對性地完善檢查手段,保證所有設備都能順利運行。
首先,檢查檢測機構是否制定新型的管理機制。由于這些年農業發展速度較快,為了確保檢驗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檢驗檢測機構應制定一套管理機制,將檢驗檢測制度條例、實施步驟以及監管要求全部講明,并在內部網站上講明管理機制的內涵,這樣全體工作人員可以在充分理解管理機制的前提下,有效規范個人工作行為。其次,機構應動態監管管理機制的實施情況,通過分析工作效果的方式,總結工作人員是否對管理機制充分理解,并制定針對性的培訓體系,協助工作人員充分了解管理機制。再者,管理層和特定人員應采用考核的方式,分析現場培訓質量,并針對考核結果設定后期培訓規劃,保證所有工作人員都能對管理機制進行充分了解,能夠自主在工作中規范個人行為,提高工作質量。最后,側重關注管理機制的實施動態記錄是否全面,要求記錄中的內容全面描述當時的工作情境,并將所有記錄和報告證書存儲下來,存儲期限不應低于六年。
第一,檢查檢驗檢測報告是否完整準確,分析其是否客觀真實地反映出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結果,并對檢驗檢測報告的實行過程進行三級審核,確保所有檢驗檢測報告的合理性。在檢驗檢測報告時,應分析報告與樣品原始記錄、委托書等是否相對應,如果報告檢測標準、試驗條件、報告中的環境溫度和濕度、儀器型號等和樣品原始記錄不同,則需要重點關注檢驗報告是否合理。第二,關注機構資質認定標識使用是否與已經獲得資質認定檢測能力表的各項記錄,分析資質認定標識是否在有效期限內。目前部分機構對這方面缺乏充分了解,認為只要獲取了資質認定證書,就覺得該機構可以實施檢測活動。此外,部分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超過了規定期限,但是新證書還未申請成功,仍需在組織各項檢測活動中出具報告。
關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的工作位置和法人性質等是否出現變更,對于法人、最高管理人員、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等重要人員出現變更時,應主動剔除資質認定檢驗檢測項目;對于檢驗和方法標準出現變更的,應在最短時間內向負責資質認定的行政審批部門遞交變更申請書,確保機構平穩運轉。
新時期我國農業發展速度較快,但是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方面,仍存在檢驗檢測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檢驗農產品的質量標準與農業發展水平和檢驗技能不相符。再加上我國農業耕種面積較廣,同時期農產品產量極高,但是各類農產品耕種位置較為分散,檢驗檢測機構無法在各個地區將農產品質量檢測落到實處,不能在全國范圍內制定統一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標準。此外,部分經濟發展遲緩地區的檢驗檢測制度存在滯后性的問題,即使當地實施了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仍無法達到經濟發達地區的質量檢測標準,從而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整體質量檢驗檢測效果。
近年國家對農產品研發力度加大,促使農產品類型增多。但是現今負責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采用的技術和設備,無法跟上農產品發展步伐,在檢測農產品范圍和功能方面,仍存在檢驗檢測質量問題,甚至部分農產品在通過機構質量檢驗檢測后,在后期投入市場中出現了質量方面的問題。因此,相關機構應在后期發展中,增強檢測機構技術和設備的投入力度,按照現代農業發展實情改進檢驗檢測技術,引入先進的檢驗檢測設備,提升相關機構的檢驗檢測水平。
我國大多數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再加上部分地方不能及時宣傳劣質農產品對農業和人民造成的不良影響,導致農民無法深刻意識到劣質農產品的危害,因此在農產品種植和生產中,仍存在非常嚴重的質量問題。此外,部分農產品從業者,為了提高經濟收入,在農產品中加入違禁品,導致農產品質量不合格,對人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在工作中發現,部分檢測人員職業素養較低,不能及時了解國家在農產品質量檢測方面制定的政策法規,無法全面掌握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在工作中無法高質完成相關崗位的工作任務,從而給劣質農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了可乘之機,弱化了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效果。
制度是規范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所有工作行為的重要手段。相關機構只有根據農產品發展實情,制定完善的檢驗檢測制度,才能確保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結果符合市場要求。在制定檢驗檢測制度時,機構應將各類農產品的質量檢驗過程進行精細化分解,明確工作步驟和考核要求,將各項檢驗職責落實到人,制定一套質量檢驗檢測工作履行表,將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崗位、內容和職責等全部羅列其中,并將其添加到檢驗檢測制度中,這樣今后在監督檢查中發現機構存在檢驗檢測問題時,可以根據檢查結果查找相關的責任人,并及時與相關人員核實,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保證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的工作水平能夠穩步提升,提高檢驗檢測工作質量。
現階段我國農產品種類較多,每個類型對檢驗技術和設備要求都不同。相關機構應根據農產品發展的現實狀況,改進檢測技術和設備,為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打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由于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用到的設備價格較為昂貴,在研發新型檢測技術中,需要足夠的人力和財力作為支撐。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大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扶持力度,通過減免稅收、政策補貼等方式,吸引各大領域龍頭企業為檢驗檢測機構提供資金支持。同時,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政府應確保各項資金使用合理化,要求相關機構將需要更換的設備型號、數量以及技術需求等整理成文件,講明引入新型技術和設備的原因,經過政府審批后撥付專項資金,并將各項資金的使用明細公布到政府網站上,主動接受投資企業和人民群眾的監督。此外,當相關機構引入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后,應在當地建設動態檢測室,通過流動檢測的方法,及時檢測相關農產品在質量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嚴管當地農產品質量。
要想從根源處提升農產品檢驗檢測質量,當地政府應從農民和從業者的思想意識方面入手,大力宣傳農產品質量,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全面宣傳農產品質量鑒別方法,講明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使農民和從業者能夠從內心深處充分了解農產品質量。在開展線上宣傳時,政府可以通過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以及抖音等平臺,通過圖文結合和視頻等形式,講解各類農產品質量辨別技巧。在組織線下宣傳時,可以邀請檢驗機構的責任人給農民和從業者解釋為什么要進行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說明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意義。
要想確保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達標,就應增強檢測人員職業素養培訓,提高檢驗檢測人員的知識儲備量和工作技能,這樣在今后開展工作中,才能有效按照相關崗位要求,保質完成質量檢驗檢測任務。第一,在組織培訓之前,機構應與各個部門負責人深入交流,了解原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質量檢驗檢測培訓規劃。第二,在開展培訓的過程中,機構應引入與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有關的學習視頻,要求相關人員認真學習,將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先進的檢驗技術記錄下來。同時,機構可以組織工作經驗豐富人員,讓其定期負責職業技能培訓,在現場通過講解、面對面帶領的方式,夯實檢測人員的職業技能,保證所有檢測人員都能充分掌握各項檢驗檢測技能,從而在今后開展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工作時,才能有效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務,確保檢驗檢測結果的精準性。第三,機構可以定期組織學術交流會,與其他地區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聯手實施,這樣檢測人員可以在現場交流中,根據具體的工作實例闡明自身在檢測中遇到的問題,借助其他機構力量尋找解決方法,不斷提高個人職業素養。第四,定期組織技術比賽。在工作中發現,多數人員對自身的日常表現缺乏理性認識,不能意識到自身與其他員工的差距。機構可以通過技術比賽的方法,組織全體檢測人員定期在現場展示個人工作步驟和各項技能,這樣其他檢測人員在觀看中,可以有效開拓工作思維,對比分析原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掌握多種工作技能,從整體上增強所有檢測人員的職業素養。
綜上,近年國家提倡興農戰略,推動了農產品行業的發展。但是在農產品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受到部分因素影響,導致我國農產品質量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處理。因此,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在監督檢查中,應明確關注點,根據檢查結果分析各項問題存在的原因,結合現實情況制定解決措施,通過制度約束、技術和設備支持、提升檢測人員職業素養等方法,確保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有序開展,增強機構檢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