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磊,邱厚淳,黃俊葵
(1.廣西畜牧研究所,廣西 南寧 530001; 2.四川農業大學,四川 雅安 625014)
大力發展鄉村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是當下國家的一項重要決策和發展戰略。畜牧業在鄉村產業中占據較大的比重,屬于產業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的發展一方面有助于促進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又是國家蔬菜、水果等農產品供應的重要保障,因而兩者既是主仆,同時也呈互補關系。然而隨著國內疫情局勢的不斷起伏,加之相關管理制度和政策不夠完善,導致部分地區的畜牧業發展質量有所下降,與高質量發展目標漸行漸遠。因此,相關部門應當對鄉村畜牧業予以足夠的重視,加大對畜牧業質量的管控力度,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最終促進鄉村經濟不斷發展,實現國家鄉村振興戰略。
畜牧業上游環節為種植業,中間又與加工業緊密相連,最后與服務業相連通,表現為承農啟工,屬于農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廣大農村地區,自古以來就保持“窮不離豬”的一貫傳統,畜禽養殖業千百年來一直在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得以不斷發展,尤其是在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糧食產量逐年上漲,畜牧業商品化率得到明顯提高,這將推動后續產業也得以蓬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鄉村振興首要的要求就是要“產業興旺”,也就是說要有經濟支柱,而畜牧業作為鄉村產業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將成為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支柱。
鄉村畜牧業具有進入門檻較低,覆蓋面較廣,同時投資見效快以及商品率較高等諸多特點,尤其適合鄉村家庭式的發展,近年來已然成為農民家庭收入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相關調查發現,在當前的市場行情下,家庭養殖戶一頭達到出欄條件的肉豬純利潤在300元以上,每頭牛的凈利潤在5000元以上,每只羊利潤也在700元以上,每只土雞的利潤也在40元左右,農戶批量養殖的效益是非常可觀的。國家倡導鄉村振興其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消除貧困,促進人們生活富裕,那么畜牧業所表現出的價值和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同時對畜禽產品的品質也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這就為畜牧業的生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緩解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而導致的矛盾。相關調查發現,養殖牛羊將消耗大量的農作物秸稈,牛羊糞便可用于資源化利用實現沼氣生產,為農戶提供清潔的能源,而沼渣沼液又是農作物很好的有機肥,這樣有助于實現生態的良性循環,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國家對于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越來越重視,然而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的問題。近幾年,畜牧業所面臨的流行病較多,如非洲豬瘟、禽流感等,導致畜牧業發展呈急劇下降趨勢,引起大量的動物死亡,這也導致養殖戶較大損失。同時,我國針對鄉村畜牧業相關產品監管方面的制度和政策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劣質的飼料流向鄉村畜牧業的現象,嚴重威脅動物安全,也增加了食物供應鏈末端的危險。我國鄉村畜牧業其發展模式還比較單一,還存在傳統的生產和加工模式,缺乏創新,先進加工設備的引進和投入不夠,導致產品的質量很難得到提高。另外,鄉村畜牧行業的技術性人才短缺,相應的科技水平提升也顯不足,畜牧業各環節管理也較為落后,這些因素均會對鄉村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產生消極的影響。
另外,國家針對鄉村畜牧業的投入不足,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很多農戶有從事和發展畜牧業的迫切愿望與積極性,但前期缺乏資金投入;另一方面,金融部門對于畜牧業的扶持力度不足,很多養殖散戶和企業融資困難,很難再進一步地擴大生產。我國鄉村畜牧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產業鏈效應發揮不明顯,表現為產、加、銷等環節的產業化融合度不夠,沒有形成成熟的共建、共享和共贏的利益連接機制。
當下,國內疫情局勢不容樂觀,而一些流行病,如非洲豬瘟、禽流感等的肆意存在對動物生存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也對動物繁殖造成嚴重的影響,致使動物數量明顯減少。因而,提升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首要目標應當以疫情防控為重,加強管理。
(1)相關部門應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戰略機制和政策,加大防控力度。根據疫情的季節性變化特點,提前制定好預防措施,加強對動物飼養場所的日常消毒,確保動物的衛生和安全。養殖人員應當定時對動物所產生的廢棄物予以清理,保持其居住環境的干凈整潔,切實加強疫情防控管理,積極制定并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
(2)定期對動物實施疫苗接種,適時補充營養物質,提升動物自身免疫力。定期對動物注射相關的免疫藥物,以增強其抵抗病毒的能力,促進動物穩定生長。另外,提升動物適應周圍氣候和環境的能力,以增加其存活概率。
(3)加強對動物日常監測力度。積極引進先進的監測系統和監測設備,對動物生長情況等相關信息進行實時收集,一旦發現有疫情相關癥狀及時采取措施,并進一步檢查和隔離,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在畜牧業發展的同時還要確保相關產品質量安全,加大監管力度和措施,實施嚴格的監管制度。一方面,應確保動物飼料安全,對動物日常所用飼料的質量進行嚴格把控,每一道工序都應做好相應的監督工作,嚴格進行篩選。全部飼料均按照程序進行嚴格的檢測,以避免飼料中出現劣質的成分及不健康的添加劑,保障動物及其產品的安全和質量。另一方面,應加強對畜牧業下游產品的嚴格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和衛生。各養殖企業應形成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鏈,包括屠宰、生產和運輸等,這樣有助于各個環節的質量都能夠嚴格地把控。相關部門要定期對各個環節予以監督和檢查,制定嚴格的安全措施,建立健全相應體系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產品質量問題,推進畜牧業自身綠色品牌建設,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推動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
目前,我國鄉村畜牧業發展模式還比較落后,也比較單一,這對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有關部門應當不斷創新鄉村畜牧業經營模式,推動鄉村畜牧業不斷轉型發展。一方面,加強小型養殖場的規模化發展,鼓勵其逐步擴大經營規模,推動綠色產品的發展,不斷提升標準化要求。對各小型養殖業的轉型發展進行引導和調控,實施規范化標準,畜牧業養殖人員依照既定的標準開展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品牌化產品的推出和發展,推動國內畜牧業產品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逐步擴大銷售范圍,打造個性化的養殖品牌,促進畜牧業產品能夠健康發展。提高養殖人員的積極性和活躍度,為畜牧業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加強科技創新意識,提升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加強對畜牧業的有效管理。相關部門組建專業的管理團隊,成立專業的技術推廣隊伍,對畜牧業實施高效管理。通過制定針對性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對相關人員日常行為進行規范,以國家政策為導向,切實明確相關人員職責。同時,加強對鄉村畜牧業養殖人員進行技術培訓,豐富其專業知識與養殖技能,確保能夠熟練運用各項系統和設備,避免出現操作失誤,逐步提升養殖人員的綜合素質。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不斷完善管理模式,針對畜牧業發展中的各個環節加以監督,有效提升相關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工作積極性。
(1)引導小散型養殖向著標準化養殖轉型,粗放型養殖向著綠色科學養殖方向轉型。積極推動畜禽養殖標準化,以示范場為導向,推動各養殖企業向規范化、高質量化發展。著重提高產業的綜合素質,促進畜禽養殖業的提檔升級,加快推動畜牧業新舊動能的轉換。
(2)著力加強畜牧業特色品牌的創建。開展畜牧業品牌化工程建設,鼓勵并幫助企業爭創省級以上畜禽知名品牌與馳名商標,推動特色畜禽種業品牌與區域畜牧產業品牌的形成和發展。
(3)構建畜牧養殖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穩產保供、疫病防控以及環境保護等各項政策措施,逐步提升畜禽養殖的積極性,推動畜牧產業能夠持續健康及綠色發展。
(4)加強畜牧獸醫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注重畜牧業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加大畜牧業高科技人才的培養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積極推廣生態型養殖技術,進一步推動鄉村畜牧業向養殖規模化、飼養方式標準化、糞污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方向發展。
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要因地制宜,積極發揮地域優勢。丘陵地區應集中優勢開展生豬、蛋雞等的生產;西南和西北山區應大力發展牛、羊等草食畜牧業,同時兼顧發展家禽的養殖。著力構建優勢畜牧養殖基地,一是要科學規劃和選址,養殖場址的選擇應當首先滿足動物的防疫條件,應堅持遠離居民小區、飲用水源地以及交通主干道,這些禁養區的紅線一定不要逾越。同時,要認真貫徹國家和地方畜牧養殖業相關政策和制度,規范選址,并層層把關,堅決避免出現私建和亂建行為。二是要選擇適宜的品種,應選擇與當地氣候環境相適應、具有產業發展優勢、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優良品種。三是引進和采用先進的養殖模式,依照畜禽的良種化、養殖的設施化、生產的規范化、防疫的制度化以及糞污的無害化等相關要求,綜合考慮人力、財力及環境承載能力等諸多因素進行科學決策。四是要科學合理地布局,對養殖區、生活區及隔離區進行科學地劃分。各種主、輔設施和配套設施均要齊全,糞污的處理設施應當與生產設施進行同步設計、建設和運行,確保零排放和無污染。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發展決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同時也是新時代背景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黨的十九大指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而產業興旺是其中的核心。畜牧業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連,是鄉村振興和發展的重要經濟支柱,也是農牧民生活幸福的保障。推動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應著眼于畜牧業疫情防控、加大上下游產品質量和安全、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以及創新管理模式等方面著手,切實提升畜牧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打造具有影響力的畜牧產品。同時各級相關部門應當給予鄉村畜牧業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從人力、財力和物力等方面著手進行調控,不斷提升畜牧業的產品安全,創新生產和加工模式,促進畜牧業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實現鄉村經濟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