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秋 邳州市交通運輸局
財政部在2016 年提出《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要求單位采取融合性原則,利用管理會計,將單位的業務流程融入其中,實現業務工作和財務工作的融合。為了實現這一改革,必然要求財務部門不能單純地局限財務工作,而是逐步推動財務和業務融合。財務人員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之下,自身的專業能力以及對數據的利用意識,對業務的參與度,將影響著業財融合工作。因此,財務人員也需要對自身定位進行調整,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業務知識。本文則主要研究財務人員視角下的業財融合,從財務人員出發,如何才能適應業財融合的要求。
業財融合是應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舉措,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具體而言,實施業財融合有如下好處:
從傳統的企業財會來看,傳統的財會更多的是一種核算功能,重視財務信息核算,忽視財務監督,屬于一種事后核算,無法對事前以及事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只有將財務工作和業務活動融合到一起,才能有效地對業務活動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實現業財融合的一大前提,在于財務人員必須懂得相關的業務流程和知識,如此業務活動開展之前,便可以編制預算,然后事中核算,從而實現對成本的把控,實現對業務活動的實時反饋,從而及時、全面地進行成本控制。財會人員則從傳統的記賬會計,逐步上升到企業的管理會計,參與到企業的日常業務管理以及企業決策。如此一來,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效率將得到很大的提升,企業決策和日常經營管理也得到極大地幫助。
對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將是多個維度、多個視角的分析,不再是以往的數據堆砌,不再是比例、比率方面的分析,而是需要借助對經濟業務的數據整合分析,全面分析市場情況。財務部門將收集到的內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整合,完善業務信息,將業務數據轉換為財務數據,根據市場的變化,做業務活動進行調整。如此一來,財務報表的精準性更高,可以更好地提供數據參考,幫助領導層做決策和制訂戰略。
業財融合背景下,將業務活動和財務工作融合,財務管理深入到各項業務活動,財務人員掌握了解業務活動,實現對業務活動的動態掌握,了解資金的使用情況,可以實現對風險的把控,風險預警,根據外部市場變化及時作出應對和挑戰。可以說,財務部門的監督功能發揮到了極致,不管是在業務活動的預算階段,還是活動的實施階段,都可以進行財務監督,從而降低經營中的風險要素,保證企業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邀請財務人員針對自身單位業財融合的現狀,填寫問卷。從表1 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單位有著專門的財務崗位,且針對業務活動的不同,進行了細分。例如,行政財務、網絡財務以及銷售財務等,細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進行會計核算,可以及時地掌握各種會計信息。不同業務之中,安排專職財務,可以占到財務視角指導各項業務活動,也有助于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溝通,從而實現業財融合。

表1 專業財務崗位設置
關于業務流程設計方面,調查中我們發現,超過50%的財務部門已經部分或者全部地參與到流程設計之中,比例達到65%,而且已經有86%的財務部門做好過程風險控制。詳見表2。

表2 財務部門參與流程設計情況
通過表3 和4 可以看出,有將近20%的企業財務沒有對業務流程實施風險控制,對于財務戰略布局以及企業重大投資決策,參與度較低,沒有提供財務意見,可以說業務活動和財務活動是完全分離的。有將近80%的財務部門參與到了戰略決策方面,發揮了財務部門的作用。可以看出業財融合是大多數企業的選擇,也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表3 財務部門參與企業戰略制訂
合同管理方面,從表5 中可以看出,有25%的財務部門參與到合同的協商和簽訂過程,實現了財務流程以及業務流程的融合。36%的財務部門沒有參與到業務合同的協商簽訂,只做事前或者事后了解,融合度較低。15%的財務部門完全不參與,業財融合度低。

表4 財務部門參與重大投資決策

表5 財務部門參與合同管理
業財融合中,財務人員是否參與其中,調查中我們發現,20%的財務人員,對于企業合作的前十大供應商和客戶情況是全部了解的,也有60%的人員做到了解一半以上。關于企業的運營管理,財務人員有著較高的參與度,僅有0.4%的人員只是局限于會計核算工作,51.82%的人員參與到運營管理活動一半以上。可以看出,財務人員已經部門或者全部參與到運營管理,對于企業合作的伙伴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詳見表6 和7。

表6 財務人員對于前十供應商/客戶的了解情況

表7 財務人員參與運營管理情況
通過對財務人員的調研,分析業財融合的障礙,55.06%的人員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有:部門之間缺乏一致的目標,業務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差,沒有參與到財務工作或者對于財務工作缺乏有效地認知,財務人員對于業務的了解情況差。歸根到底,業財融合要從業務人員以及財務人員出發,只有認識到業財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推動業財融合。36.03%的財務人員表示,部門之間缺少信息的共享,部門數據無法兼容,影響兩者的融合。缺少一個集成化的信息系統,便無法滿足業財融合工作的需要。37.65%的財務人員指出,管理層不清晰財務人員定位,依舊是將其等同于事后核算工作,忽視財務部門對于事前和事中的財務控制。19.03%的財務人員指出自身能力有限影響到業財融合,一是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二是分析問題和溝通能力方面的不足,再就是對企業的業務不了解等。因此,加強對業務人員和財務人員的培訓尤為重要,讓其掌握財務知識、業務流程,才能相互配合,實現業財融合。
財務人員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加以考慮:
企業通過合同獲取項目的時候,需要對項目的投資和收益進行評估,也需要通過合同條款的方式,規定好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合同項目的制定,要考慮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與合同是否沖突;合同項目需要多少資金,合同項目是否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合同項目需要的成本、現有資金能否支持合同項目的順利運行等內容。財務人員需要對業務活動有著足夠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作為財務人員必須盡可能地掌握和了解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業務流程,可以選擇專門的人員,負責不同業務類型,保證人員的專業性。
從上面的問卷調查活動,可以看出,企業的戰略管理活動中,財務部門參與度并不高,沒有做到直接參與。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產品價值也在市場周期環境下,不斷發生變化。例如,材料的價格,受到市場供需變化的影響。財務戰略則需要根據原材料價格的變化以及人工價值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此降低經濟變化可能對企業的不利影響。按照企業的生命周期來看,有著“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等。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特征,財務人員應該結合企業所處的周期,參與到戰略管理,制定出不同周期的企業定價策略。
對于企業經營情況分析過程中,如果財務人員只是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則難以實現自身的突破,財務人員應該努力展現自身價值,結合企業的具體業務內容,分析企業的經營。利用財務部門的數據,服務于企業的業務部門,需要指導財務人員對于財務分析也可能存在不全面的情況,只有將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融合,才能保證分析的準確性,才能為業務活動開展提供指導。尤其是企業的重大決策、項目投資活動,都離不開財務分析,借助財務數據,對項目的可行性、風險、成本、收益等內容,進行全面分析,為企業決策制訂提供數據參考。因此,財務人員為了提升自身能力,勢必要盡可能地參與到企業經營分析。
預算管理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業務部門會根據以往的往來情況,提交預算申請,主要是針對生產經營活動制定預算方案,參與預算制定的人員,必須對業務活動有足夠的了解。財務部門通過對預算進行審核,確保預算編制的科學性。為了更好地進行預算管理,從預算階段做好成本的把控,財務人員參與預算的制定,一方面更好地認識業務部門的各項活動及流程,另一方面保證預算的科學性,同時也可以發揮財務部門對于預算的監督,避免出現超預算的情況,保證資金使用的合理性。企業預算是對企業活動的資金分配過程,保證預算配置的合理性,需要財務部門做好預算管理,預算制訂、實施過程中,做好監督控制。
業財融合背景之下,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融合,客觀要求財務人員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熟悉企業的各項業務。因此,財務人員必須不斷提升自我。首先,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學習新的會計準則以及法律法規,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和知識結構。其次,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業財融合背景下,需要同業務部門合作,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協商能力,才能更好地保證業財融合的效果。
綜上所述,業財融合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是企業提升自身經營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舉措。業財融合背景下,對于財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需要積極參與到公司的合同管理、戰略管理、經營分析、預算管理等日常管理過程中。同時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才能促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融合,才能最大化發揮財務人員的價值,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數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