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自亮
說丁一是好漢,這可一點也不夸張。他五大三粗,黑黑胖胖,看著就讓人想到梁山上的人物,李逵或是魯智深之流。但如果只是這樣,也只能說是莽漢,稱不上好漢。接觸久了,你會發現,丁一有著他自己的特質,是當之無愧的好漢。他如若古陶,在粗糙的外表下有一顆細膩的心。他能喝,一杯酒二三兩若飲茶,一仰脖就滋溜而盡;他能講,可以一兩個小時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他能干,這些年走南闖北,歷盡艱辛,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更重要的是他淳樸,歷盡鉛華而本色不改,閱盡青山而矢志不渝,始終保持著做人的本色。這才是一個好漢真正的特質。
丁一是地地道道的黃河灘人,自小家境貧寒,因為太窮困了,他打小就能吃苦,為了掙錢,16歲就外出干活。在外面做過建筑工,之后,又涉足起重配件生意,他為人誠懇,厚道熱情,很快在山東站住了腳。
談及那個時候,丁一印象很深:開始跑業務時,常常一出去就是幾個月,為了節省開支,都是住最便宜的旅館,甚至一夜住宿才幾塊錢。下飯館嫌太貴,他們就四處“找食”,冬天摘樹上的小蘋果吃,春天去田野里挖野菜。曾經有一段時間天天吃泡面,而他們又好面子,怕賓館的服務員知道看不起,就每天一大早打開窗戶,讓方便面味道盡快跑出去,把方便面袋子裝在口袋里,悄悄地扔到賓館外面的垃圾桶內。
白天是最忙碌的。一大早,丁一就騎著租來的自行車,一個村一個村地跑。一跑就是一天,披星戴月,到晚上累得腰酸腿疼。開始時是賣低壓電料、閘刀等電器配件。后來,在家鄉的師傅帶領下,又跟師傅學習起重機配件維修,給人家修千斤頂、手拉葫蘆、電動葫蘆、起重配件等,因為維修就要常常更換零件,慢慢地,丁一就在山東開了起重機銷售門市部。他堅持自己的經營理念:先正人品,再做商品;先做人,再經商。正是擁有這樣良好的經營理念和好人緣,使他和很多機械廠家成為朋友,在當地穩穩扎下了根。
在丁一身上,集中體現了長垣人吃苦耐勞、走南闖北的特點。他們早年為窮困所逼,為了改變家鄉面貌,讓親人過上好日子,他們背水一戰,外出打拼,不管什么苦什么累都不怕。功夫不負苦心人,憑借著這種毅力,他們終于拼闖出來。
20世紀初,正當他在外面干得風風火火時,家鄉領導打來電話說搞回歸工程,勸丁一回鄉創業。雖然常年在外,但丁一心中始終縈繞著家鄉,關心著家鄉。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籌備,2007年,德馬科起重機械有限公司在長垣起重園區成立了。丁一洞察到市場契機,抓住歐式起重機的潮流趨勢,開始生產歐式起重機、歐式電動葫蘆,事實也證明了丁一的判斷,這種輕型、節能、美觀的歐式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很快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產品供不應求。丁一帶領公司多次受到政府的嘉獎,也成為納稅大戶,同時為社會解決了很多就業崗位。

談起自己的創業,他感慨頗多,辦企業不容易,時常經歷“三水”,即汗水、淚水、冷水,身上的汗水,偷偷流的淚水,別人潑來的冷水。但不管再難,人總要知難而進,像彈簧,壓力越大,彈得越高。正是憑借這種毅力和決心,丁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穩站住了腳。而且,隨著企業發展,他的理念與人生境界也在不斷提升,他認為人要有龍馬精神,他也非常推崇龍馬精神。他常說:“身為黃河灘區的兒女,不就是黃河的精靈嗎?就要堅毅不屈,不怕挫折,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挫越堅。”
在辦好企業的同時,丁一還有多種多樣的興趣,這大大拓展了他人生的內涵與外延。如果經商是他人生的主干,那這些興趣和愛好就是枝葉,讓他的人生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獵獵搖動,迎風招展。
這些年,他對傳統文化深入研究,他參加上海交通大學EMBA培訓學習,經常到名山大川拜訪名師、訪隱者,向他們虛心學習求教。他還有一個習慣,每到一個地方,忙完業務,喜歡打聽當地的百歲老人,帶些禮物,看望百歲老人,了解百歲老人的生活習慣,向那些百歲老人學習。他認為,老人之所以長壽,除去先天遺傳基因,也跟他們的生活習慣、智慧、思想觀念等相關。
仁者壽,那些人樂觀豁達的心態、謙恭溫和的脾性、勤勞善良的本色,深深浸染了他,讓他身上也帶有一些飄逸與爽朗。他一有閑暇,就靜心讀書,他的房子中,有一面墻都是書。他忙完之后,在這里,靜靜沏一杯茶,坐擁“書城”,這是他一天最快樂最滿足的時候。他還是環保人士,是當地公認的鳥類保護大使,他為保護大鴇奔走呼吁,出錢出力。他特別喜歡鳥兒,在他居住的小區和廠區辦公室外面,常常撒一些谷粒,讓鳥兒啄食。看著這些歡悅的鳥兒,他的心里就柔柔的,充滿歡喜。丁一還對腰疼病、肩周炎、中醫養生深有研究。他自創養生菜,探索食療養生之方,還用純正的手法按摩、理筋技術、獨特的正骨療法幫助無數的腰椎間盤突出病人解除了痛苦,恢復了健康。
丁一的朋友都知道,在丁一的內心,其實一直有一個矛盾,就是商與隱——經商是責任,是一個企業家的情懷和擔當,而隱是自己內心的想法,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此笥讶?,常發一些藍天白云的高原風光,從他的文字中不難看出他對這些地方與純凈心靈的向往。南懷瑾認為,一個知識分子要“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這一點,丁一做到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深有研究,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慈悲與儒家的“正念利他”“恥獨為君子”是相通的,生而為人,要博愛濟眾,要勇擔責任。特別是“恥獨為君子”的理念,丁一非常認同?!皭u獨為君子”的理念是蘧伯玉首先提出來的,蘧伯玉就是長垣人,他是一個勇猛精進、寡過知非、勇于責己的人,這種思想影響了孔子,也成為儒家文化的重要基因。他認為,一個人不但要自己行善,也要帶動身邊人行善;一個人不但要自己做君子,還要帶動身邊人一起做君子。丁一一直致力于踐行這種理念,這些年,也一直和好友書法家楊志領等人一起,大力倡導這種理念,認為只要這個做好了,就會天下大同、社會和諧。辦企業是不容易的,弘德揚善是不容易的,游離于諸多身份之間,在興趣和事業之中找到平衡,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些都是不容易的,但丁一都做到了。
以往鄭板橋告誡兒子: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丁一身上,有著黃河兒女的擔當,有著黃河兒女的熱情,也有著黃河兒女的自信與多彩。好漢丁一,不愧為黃河灘這片沃土孕育出的才俊,在這片沃土上,丁一和他的德馬科就像一棵大樹,迎風而立,茁壯成長,必然飄散出更多芳香和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