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霞
(甘肅省天水市第一中學,甘肅天水 741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 年度一般規劃課題《基于STSE 教育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1293)研究成果。
化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化學知識關乎科技創新、社會發展以及生態環境建設,所以在近年來的高中化學改革工作中,開展化學STSE 教育實踐成為一項首要任務。教師致力于高中化學課程和STSE 理念的融匯整合,能夠引導學生在研習化學理論的同時,增強對相關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注度,為此,教師應將STSE 要素貫穿到化學知識輸出全過程,塑造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經驗實踐于多領域的關鍵能力品格。
所謂STSE,展開來講就是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SOCIETY(社會)、ENVIRONMENT(環境),這四大要素與化學學科內在關聯極為緊密,圍繞STSE要素重新布設化學教學模式,對于深化學生化學科研價值和可持續發展觀意義非凡。
第一,開展STSE 教育實踐,能夠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交互作用。化學科目的綜合性是教育界公認的基本特征,所以化學知識的講授也應表現出其綜合特點。雖然高中生已經積累一定量的化學知識經驗,但是受限于傳統的孤立理論模式,學生很難自主將化學概念和其他知識領域聯系起來探究。開展STSE 教育實踐最本質的作用,就是可拓展化學概念知識的傳輸方式和場景,著重體現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交互關聯,這樣學生看到化學問題的角度勢必更加全面,也能透徹領會研究化學、運用化學對于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深刻價值。
第二,開展STSE 教育實踐,能夠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社會責任感。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是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弱勢環節,這一弱勢在化學學習中尤為突出,亟待教師優化教育方式加以彌補。在開展化學STSE 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旁征博引一些與STSE 要素相關的真實案例和生活現象,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化學對于科技、社會、生態文明發展的利弊影響,涵養學生關心社會、關注環保的積極情感態度,這些都是學生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形成的重要標志,從而使學生的素質缺陷得到有力的補足。
第三,開展STSE 教育實踐,能夠強化學生的化學實踐意識與技能。缺乏實踐性的化學教學是虛浮無根的,也會使化學教學有效性大大縮減。STSE 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全部緊緊圍繞著實踐導向,如化學在科技創新、環境治理等方面的實際應用,教師重點將此類實踐運用成果展現給學生,策劃有效的實踐訓練活動,啟發學生自主探索化學理論知識的實踐場景,這樣學生勢必會樹立扎實的化學實踐意識,習得可靠的化學實踐技能,從而兼顧學生STSE 素養和化學實踐力的完善與發展,持續提升高中化學教改水準。
在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很多自有內容都適用于作為STSE 教育材料,也容納著豐富的STSE 各領域知識。為此,教師作為化學STSE 教育實踐的策劃者和開拓者,應以化學教材為基,深入開發化學教材中的STSE 教育資源,這樣一則能夠吃透教材、用好教材,二則也可鉆探STSE 教育理念在化學課程中的滲透途徑,從而使學生在搭建化學知識結構的同時,也能得到STSE 視野的有效拓展。以STSE 教育實踐為目標的化學教材資源開發途徑如下:
1.教材中的化學史欄目。化學史欄目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STSE 學習資料。教師在開發此類資源時,應重點關注教材中的“你知道嗎”“拓展視野”“化學史話”以及“資料卡片”等欄目,教師可把欄目內容出示在電子白板投屏上,然后為學生布設STSE 探究任務:同學們,請大家和同伴合作,仔細閱讀欄目資料,嘗試從中提煉出化學研究和發展史信息。學生合作閱讀和探析期間,教師可提示學生著重分析化學史料資源中,科學家發現了哪種化學物質、化學變化規律,或是取得怎樣的研究成果,這項成果給社會生產、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影響。學生完成STSE 探究任務后輪組展示解讀成果,教師可指導學生將重要的STSE 信息標注在教材資料欄目的空白處,這樣學生就沿著化學發展史掌握其在STSE 領域的實際運用。
2.教材中的調查研究欄目。化學教材中的調查研究欄目,既是優質的STSE 教育資源,也能引領學生對調查活動的主動參與。教師在具體開發中,可先在白板上出示調查研究欄目的主題,然后導出活動任務:同學們,請大家圍繞調查研究主題,分組查閱與之相關的化學科研數據資料,比一比哪組搜集的科研資料最全面、最豐富。任務發布后,學生踴躍投入到化學調查研究資料搜集活動中,通過親身查閱與合作探討,學生了解到化學知識在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等層面的應用情況。調研資料收集完畢后,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按照STSE 要素設計圖表,把查閱到的資料按類型填充到圖表各個條目中,這樣更直觀,也能作為學生日后復習化學STSE 知識的參考依據。
3.教材中的習題訓練欄目。現行高中化學教材中的習題訓練欄目,充分體現出化學學科的綜合性,極度吻合化學STSE 教育實踐需求。教師在具體開發時,應引導學生立足STSE 思想去解答教材習題。比如教材習題的題面是思考某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那么教師就可提供有關的化學理論知識點啟發學生:同學們,請大家回顧這些化學理論在科技、化工、能源、環保等方面的運用途徑,然后代回到教材習題的探究場景,展望一下該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前景。這樣學生就會自動聯系到自然資源的多種用途,并考慮到廢物回收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以更科學的發展觀解答教材習題。
在目前的高中化學STSE 教育實踐中,學生對STSE 思想存在認知障礙,學習化學知識還停留在理論層面,和STSE 教育思想相匹配的認知儲備非常匱乏。真實的社會案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反映著化學與科技、社會工業生產以及生態環保的相關性,容易被學生理解和內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化學課堂容量。為此,教師在開展高中化學STSE 教育實踐時,應側重于引入真實的社會案例,組織學生開展案例分析活動,從而擴充學生對化學STSE 思想的認知儲備。以STSE教育實踐為目標的化學案例運用策略如下:
1.引入化學與生活的社會案例。高中化學STSE 教育實踐應以生活為基,教師在搜集和使用社會案例時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如在學習明礬知識時,教師就可把凈水企業每年使用明礬的數量調查新聞作為案例,同時導出案例分析主題:同學們,仔細研究案例內容,大家可從中收獲哪些有效信息?學生經過互動交流和探討后做出回答:明礬可作為凈水劑使用,而且在飲用水凈化領域的年用量非常大。教師追問:案例中的具體數據是多少?其中的化學原理是什么?你還知道明礬的其他運用途徑嗎?學生繼續開展深度思考,完整解答教師追問,從而積累化學和生活、社會生產相關的真實案例知識。
2.引入化學與環境的社會案例。在引入此類案例時,教師應從環境污染和環境治理兩方面搜集案例材料。比如,教師可在白板投屏上出示國內某城市的霧霾污染指數調查報告,同時設置案例分析話題:同學們,觀看報告案例中的數據,我們不難知曉,霧霾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峻,聯系學過的化學知識,大家能否概括霧霾中的主要污染物和成因?怎樣遏制霧霾污染的進一步惡化?學生隨即對案例展開深度探索,幾分鐘后得出結論:SO2 和NOX 與可吸入固體顆粒物、霧氣結合為混合物,是產生霧霾污染的主要成因。治理霧霾的科學措施應從低碳出行、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等方面出發,這樣學生既接觸到豐富的STSE 知識,也能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身體力行地對環保事業輔助行動。
3.引入化學與能源材料的社會案例。在追求新能源、新材料開發的時代,高中化學STSE 教育實踐引入化學和能源材料的社會案例很有必要。比如,在有關再生纖維材料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使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呈現再生纖維生產過程的社會新聞案例,同時提出案例分析問題:同學們,通讀案例內容后,大家是否能夠總結再生纖維的化學合成方法?再生纖維的主要來源是哪些產品?學生思考分析后,先解答了再生纖維的化學合成和制備方法,然后結合案例材料,初步總結出農林產品、農業附加工產品等是再生纖維素和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這樣學生對化學STSE 思想的認識得到深化,也會更關注化學與能源材料研究相關的社會新聞。
在化學STSE 教育視角下,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也應做出革新和調適,教師必須將STSE 思想的核心內容與化學實驗教學緊密銜接起來,全力為學生策劃化學STSE 實驗探究,這樣一來能否持續強化學生的化學實驗探究素養,二來也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科研和社會價值的感知,從而達到STSE教育背景下實驗教學的創新和優化目標。
1.化學實驗課題應從STSE 領域選擇。化學實驗課題的選擇和導入至關重要,教師在具體執行時,應采用STSE 領域的資料作為實驗導入素材,比如,教師可在白板投屏上,出示一則國家衛健委公布的疾病診療方案,提供一些化學藥劑對病毒的滅活效果資料,然后導出實驗研究課題:同學們,閱讀診療方案后,大家認為這些化學藥劑是通過什么作用滅活病毒的呢?學生針對課題展開熱烈探討,有的學生說是氧化反應,有的學生說是復分解反應……實驗猜想非常多,這樣學生的化學實驗探究興趣和STSE 思維就被同步喚醒。
2.給學生提供自主設計和操作實驗的機會。化學STSE 實驗教學強調自主原則,所以學生在對實驗課題產生各種各樣的猜想后,教師應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自主實驗空間。比如,教師可把學生提出的實驗猜想都羅列到黑板上,然后讓學生自主站隊、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猜想,劃分為若干個實驗探究小組。接著,教師鼓勵各實驗小組學生合作設計、編制實驗方案,把需要的器材和藥品整理成清單提交給教師,教師按學生清單需求為各組下發材料,同時讓學生按照既定方案正式開展實驗探究操作,教師可流動巡查,適時提醒學生規范記錄實驗現象,精準控制危險藥品的用量和操作手法,直到學生自主完成實驗活動。最后,教師指導學生驗證實驗結論和先前猜想是否一致,并把結論代回到STSE 實驗課題中,讓學生自主交流化學原理在醫藥研究、疾病防治等領域的運用優勢,這樣學生就會透徹了解到化學STSE 實驗探究的科學、社會以及衛生保健價值。
教師在完善化學STSE 教育模式時,應著力設計化學STSE 實踐作業,提升學生的化學實踐力和STSE 素養,引領學生運用化學理論去解決多領域實際問題。比如,在學習完與甘油相關的化學課程后,教師可為學生布設一項STSE 實踐作業:同學們,學習完本課知識,大家了解到甘油可作為護膚品的保濕劑使用,想必同學們的媽媽和大部分女同學,日常生活都離不開護膚品,超市的貨架上也有多種護膚品售賣,那么就請大家課后觀察家庭和超市中護膚產品的材料表,看看哪些護膚品含有甘油成分,甘油排在材料表的第幾位,把觀察收獲清晰地記錄下來,有移動攝錄設備的同學也可直接拍攝下來,明天帶到課堂上和大家分享。這項STSE 實踐作業和日化產品生產、化工科技發展聯系比較緊密,學生參與作業實踐和探索的興致很濃。第二天分享作業成果時,教師還可創設一個STSE 思考情境:同學們,如果從甘油的保濕作用來講,大家如何判斷記錄和拍攝護膚產品保濕效果呢?學生從護膚品成分表的甘油排位展開思考,一致認為甘油排位越靠前、護膚品保濕效果越好,這樣學生的化學STSE 素養就得到切實培育。
綜上所述,教師在新時期的高中化學教學中開展STSE教育實踐,不但能夠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和科學、技術、社會、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也能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完善學生的STSE 實踐意識。為此,教師應深入開發化學教材資源,探尋STSE 教育理念的滲透途徑,同時引入真實的社會案例、策劃STSE 實驗探究活動、設計化學STSE 實踐作業,從而擴充學生對化學STSE 思想的認知儲備,幫助學生領悟化學科研在社會生產生活、生態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的重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