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橋
(甘肅省武威第七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在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形成了大量的傳統文化。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日益上升。美術作為中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以藝術欣賞和鑒賞為主,不僅要向學生傳遞基本的美術知識,還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美素養,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無論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實施者,還是學生這一學習主體,都必須對傳統文化形成全面、深刻的認識,重塑自身的教育理念、學習理念,從而將傳統文化融入美術教育和學習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教育價值,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人文素養等,最終實現學生全面、長遠的發展。
首先,從美術教師的藝術教學觀念上來說。美術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實施者,自身秉承的教學觀念,直接決定了教學方案設計、教學過程等,影響著中學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但在調查中發現,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中學美術教師的教育理念還存在諸多問題。部分中學美術教師尚未意識到美術教學的重要性,依然將其置于“副科”的地位。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都是按照美術教材上的內容,直接進行知識灌輸,忽視了美術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并未將其納入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還有部分美術教師在日常美術教學中,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更加推崇西方美術內容,致使中學美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傾向于油畫、素描等內容,而對中國美術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融入則相對較少,致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偏離了傳統藝術審美,難以受到傳統美術文化的教育。
其次,從中學美術教師自身的教學行為上來說。高中美術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制約,在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時,基本上都是采用“知識灌輸”的模式,將教材上的美術知識、美術技巧傳達給學生,忽視了美術課程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在具體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忽視了學生在傳統文化學習中的體驗,并未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致使美術教學內容較為刻板,不僅無法喚醒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也制約了學生的審美素養發展。
學生作為美術學習的主體,對藝術教育的觀念直接影響著自身在美術學習中的行為。調查顯示,中學生面臨著極強的學習壓力,迫于考試的壓力,學生常常對美術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常常將其作為自己的放松課程;也有部分學生在“美術無用論”觀念的影響下,在美術課堂上做其他文化科目的作業。美術課程由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制約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融合和滲透。此外,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歷史悠久,其背后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歷史,且中國傳統美術中十分講究意境,因此中學生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才能順利進行美術學習。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中學生自身的美術知識有限,對傳統美術的理解存在較大的困難,難以在美術學習中深刻感悟其背后蘊含的人文內涵。
教育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承擔著學生教育的重任。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中學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的時候,常常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文化科目中,認為美術教育可有可無。同時,部分家長的傳統文化知識不足,無法精準把握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在這種理念下,家長無法承擔傳統文化教育的職責,出現了明顯的教育缺失現狀。
1.轉變思想觀念,提升專業素養
傳統文化視域下,中學美術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下解放出來,承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樹立正確的中學美術教學思想、教學理念。這就要求中學生美術教師必須結合中學美術教學內容,搜集與其相關的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將其與美術課堂教學融合到一起。教師還應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中,使得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此外,學校還應立足于當前中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低下的現狀,聘請傳統文化研究專家、民間藝術家等,到學校開展講座。學校還可以為教師提供觀摩活動,以便于在日后教學中,能夠將傳統文化與課堂教學整合到一起。
2.收集并整理傳統文化素材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神。針對當前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為了促使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術課堂中的融合,教師在開展中學美術教學時,不僅要立足于美術教材上的內容,還應結合教學需求,對中華傳統美術素材進行搜集、整理,使其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補充。教師也可以結合學校所在地的實際情況,搜集當地富有特色的民間美術資源,將其匯編成為校本教材。教師還可以在具體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考察、訪談、上網等方式,對中華傳統美術資料進行搜集、整理等,以便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例如,在“皮影戲”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促進傳統文化的融合,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網絡等形式,搜集山西、陜西、河南等地方的皮影戲相關資料和故事,指導學生對典型故事進行對比分析,并將與其相關的資料進行匯編,使其成為富有學校特色的美術校本課程。如此,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美術知識面,也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最終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真正實現中學生的全面、長遠發展。
3.融入傳統文化,改變教學方式
傳統的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基本上都是按照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機械化的講解。在這種美術課堂教學中,課堂氛圍沉悶枯燥,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低下,難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了促進傳統文化與中學美術教學的有效融合,教師必須從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對其進行改善和創新。
首先,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價值。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與其相關的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內容等,使得學生在視頻、圖片的直觀感知下,逐漸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形成全面的認識。例如,在《各異的風土人情》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形成深刻的感知,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等方式,給學生展示賽龍舟的視頻,接著可以給學生介紹與賽龍舟相關的文化資料,使學生在直觀感知下,對其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形成深刻的認識。
其次,活動教學。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為了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教師還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設計豐富多樣的美術活動,促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并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例如,在《服飾》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解與服飾相關的內容,也要呈現大量關于傳統服飾、民族服飾的照片,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并結合其具體特征探究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再比如,在春節來臨之際,中學美術教師可以以年畫作為中心,引導學生對各地的年畫進行比較分析,使學生在分析中明確其相同點、不同點。再如在中秋節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補充相關的傳統文化資料,或者以“中秋”為主題,指導學生開展民族繪畫、泥塑等活動,使學生借助活動了解傳統文化內涵,從而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最后,創設美術傳統文化情境。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為了促進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合,美術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出富含傳統文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和體驗傳統藝術文化,最終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例如,在《禮儀和教化》的教學中,由于這一節內容的核心是禮儀與教學,涉及古代的優秀藝術品,包括中國的兵馬俑、埃及的金字塔,以及古印度的文明遺跡等。基于此,美術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將兵馬俑、金字塔等作為切入點,給學生創設一個有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富有中華傳統文化的情境中,更好地參與到中學美術知識的學習中。
4.增強課堂開放性,開展美術實踐活動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美術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不僅要重視美術基礎知識教學,還應打破教材內容、課堂教學的限制,積極開展教學實踐,使得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感悟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
首先,美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當地的歷史景點、特色街道中進行采風,使學生在實際考察中,區分哪些藝術作品中蘊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同時,學生在美術實踐活動中,也能夠逐漸提升自身的內在素養、精神需求,從而真正實現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美術教師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到當地的歷史博物館、文化館中進行參觀,使其在良好的實踐體驗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對中華傳統文化形成深刻的認識。例如,在《美在人間——中國的民間藝術》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對傳統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體驗和感受,美術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民間的作坊、藝術博物館中進行實地考察,使學生在對泥人、剪紙等傳統藝術的感知中,對傳統文化產生深刻的認識。
最后,中學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應鼓勵學生主動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喜好,對京劇、剪紙等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等進行了解,使學生在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中國傳統美術作品,以及其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刻的認知,從而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真正契合美術教學的育人價值。
新課程改革明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秉承的觀念、態度,直接決定了學生的美術學習行為。以往,中學生受傳統美術教育理念、美術教學模式的制約,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有些不夠,甚至在美術學習中出現了極強的敷衍性。面對這一現狀,為了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融合,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促使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同時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融合,使得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悟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明確感知其中蘊含的審美教育價值。此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應靈活借助多樣的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美術學習中,感悟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只有做到這一點,中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才能以知識探究者的身份,努力挖掘美術內容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因素,并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
結合以往的中學美術教學經驗來看,中學生在學習中面臨著繁重的考試壓力、學習壓力。因此,學生要想獲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必須要爭取家長的支持。以往,學生家長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常常將教育的重點集中在文化科目之中,而忽視了學生的美術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面對這一現狀,在傳統文化視角下,學校必須加強對家長觀念的引導,在日常教學中多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得學生家長意識到美術教育的作用,以及傳統文化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真正扭轉學生家長對美術課程的負面認知,從而使學生在家長的督促下,更好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來。此外,學生家長還應結合家庭實際情況,利用節假日帶領學生走進當地的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區等進行實地觀察,從而循序漸進地加強學生的美術教育。
素質教育背景下,美術教育作為教育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承擔著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重任,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長遠發展的關鍵。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制約,中學美術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束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致使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中學美術教師、學生、家長都應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肯定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并將其融合到美術課堂教學中,真正提升中學美術教育的質量,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