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世民 吳天寶 楊震 韋偉南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柔道是需要直接進行身體對抗和接觸的技能主導類項目,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身體對抗比較激烈,這對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對抗能力,柔道運動員需要進行大強度訓練,這也會讓他們經常出現運動損傷。一方面,運動損傷會導致運動員停止訓練,制約競技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會讓運動員產生更大的心理負擔,對運動員的個人發展造成較大影響。
該文對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腰部運動損傷的主要特點和原因進行調查和研究,并提出建議,希望能夠為青少年柔道運動員預防腰部運動損傷帶來一定的借鑒,讓他們以健康的身體參與到訓練中,提高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
該文以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腰部損傷的因素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等學術期刊數據庫,以柔道運動、運動損傷等為檢索詞,檢索相關文獻資料,對其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得出相關研究結果。
1.2.2 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2 名運動康復學家和2 名柔道隊教練員和30 名柔道運動員進行訪談,從中咨詢在柔道運動中出現損傷的可能因素以及必要的預防措施,為了解柔道運動員出現損傷的原因和機理提供理論指導。對運動員進行訪談,調查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的部位以及損傷情況。
1.2.3 問卷調查法
設計調查問卷,并向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發放問卷30份,收回問卷30份,其中有效問卷30份,并通過重測檢驗(α=0.92),表明問卷具有有效性。
1.2.4 邏輯分析法
將收集的數據進行整合、統計,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深度研究,提出科學可行的相關建議以及預防措施。
由于柔道運動的競技性較強,因此運動員的身高、體重、訓練年限和對運動損傷的認知等都會對其損傷情況造成影響,對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基本信息進行調查和統計,具體結果如下。
2.1.1 身體形態
由表1 可知,廣州市體校青少年男子柔道運動員年齡均值為16.5±2.1歲,身高均值為171.4±9.1cm,體重均值為63.5±8.3kg,運動年限均值為3.3±1.8 年;青少年女子柔道運動員年齡均值為16.3±1.7 歲,身高均值為163.5±7.2cm,體重均值為50.5±4.7kg,運動年限均值為3.1±1.5年。

表1 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和訓練年限調查(n=15)
2.1.2 運動員訓練年限
由表2 可知,30 名柔道運動員參加柔道訓練的年限大多在3~4年和5~7年,這說明大多數柔道運動員有了比較扎實的技戰術基礎。而且訓練年限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預防和恢復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表2 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參加柔道訓練的年限調查(n=30)
2.1.3 對腰部損傷的認知情況
表3 數據顯示,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對腰部運動損傷的了解情況總體較清楚,但也有其他運動員對腰部運動損傷不夠了解,而了解運動損傷對預防腰部運動損傷有著一定的影響。

表3 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對腰部運動損傷的認知調查(n=30)
2.2.1 身體各部位運動損傷的次數
從表4 中可以看出,此次調查的廣州市體校30 名柔道運動員運動損傷部位,腰部損傷次數最多,占50%;其次為膝關節,占23.33%;肩關節和肘關節的損傷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在總損傷次數中分別占16.67%和10%。

表4 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身體各部位運動損傷的次數(n=30)
綜上分析,腰部是運動員出現運動損傷最多的部位,對于柔道運動員來說,腰部是其身體的核心部位,易引起腰部損傷。而由于運動員的膝關節不僅要承受其身體重量,而且還要經常發生大幅度的扭轉,因此其損傷率也較高。
2.2.2 腰部損傷類型調查
表5 數據顯示,腰肌勞損是主要的腰部運動損傷類型,占43.33%;其次是肌肉韌帶拉傷,占23.33%;腰椎間盤突出、腰骶關節損傷、筋膜炎及腰椎關節紊亂,分別占13.33%、10.00%、6.67%、3.34%。

表5 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腰部損傷類型的調查(n=30)
從表5可以看出,腰部損傷類型主要是腰肌勞損、肌肉韌帶拉傷。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為柔道運動員在訓練中要做出各種技術動作,腰部需要不斷進行快速的轉彎和扭轉,這會讓運動員的腰部反復承受較大的負荷,肌肉和韌帶都需要被動收縮和牽拉,容易導致腰部肌肉和韌帶局部出現供血不良問題,進而導致肌肉和韌帶的損傷。由于訓練強度相對較大,造成他們的腰部會長期處于緊張狀態,有時會超過自身的最大負荷,導致腰部疲勞,在長期的訓練中,如果不能夠及時消除疲勞,運動員腰部的疲勞會逐漸積累,導致腰肌勞損的發生。同時,肌肉彈性會變差,也會導致肌肉和韌帶的損傷。
2.2.3 腰部損傷程度調查
從表6 中可看出,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腰部運動損傷類型以輕度損傷為主,但中度損傷人群也占26.67%,根據運動醫學對運動損傷程度的定義和解釋,輕度運動損傷的康復時間大多不超過2周,而中度運動損傷的康復時間大多需要1~2 個月,而重度運動損傷的康復時間則普遍在3 個月以上。可推測出,廣州市體校絕大部分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發生的腰部損傷都能夠在2周以內實現完全康復。

表6 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腰部損傷程度的調查(n=30)
運動損傷重點除了要放在治療恢復上,更應該放在預防上。制訂訓練計劃時,也要制定預防損傷的措施對于減少損傷發生至關重要。
2.3.1 加強腰部肌群的力量和柔韌性
在柔道運動中,運動員在練習各種技術動作時,需要腰部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而這需要運動員腰部關節周圍肌肉和韌帶的支持,如果運動員腰部的韌帶和肌肉力量不足,就容易在較大的負荷下出現運動損傷。因此,柔道運動員要加強對腰部肌肉力量和韌帶柔韌性的鍛煉,重視關節伸屈力量的平衡性訓練和腰部肌肉力量的發展,進而提高腰部關節的穩定性,更好地預防運動損傷。
2.3.2 提高對賽前準備活動和訓練的重視程度
柔道運動的強度較大,而且運動員在很多情況下都要進行無氧運動,造成運動員在比賽中會積累很多乳酸,如果不能及時排除,就會導致肌肉出現疼痛,造成運動損傷。此外,準備活動是進行正式訓練和比賽的基礎,尤其是在柔道運動這種技術動作多,對抗強度大的運動中,對于運動員的身體機能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運動員進行更為充分的準備活動。柔道運動員在每次訓練和比賽前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訓練內容和負荷等制定合理的準備活動方法,一般以身體發熱,微微出汗,沒有疲勞感為宜。
2.3.3 合理安排訓練負荷
何種運動項目訓練前都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研究表明,人體肌肉活動的溫度為38℃,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可大致使人體肌肉達到該水平,從而造成損傷的降低。調查發現,有不少運動員因為訓練遲到或懶散,身體準備活動不足就開始參加訓練活動,導致運動損傷的發生。青少年柔道運動員技術、戰術和體能等訓練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內容、方法和負荷等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預防運動損傷方面。廣州市體校柔道隊教練員應針對不同運動員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注意對訓練負荷和強度的調整,并且注意訓練之后的恢復性措施等,降低運動員發生腰部運動損傷的概率。
2.3.4 加強訓練和比賽中的醫務監督
柔道是一項運動強度相對較高的運動項目,在每次訓練和比賽之后,運動員的各項生化指標能夠很好地體現其身體機能的狀態,而這種機能狀態是運動員身體是否存在問題的重要參考指標。因此,柔道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隊醫和教練要加強對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態的監控,及時了解運動員肌肉、韌帶和關節等可能出現的變化,做好恢復性措施等,避免發生運動損傷。
2.3.5 教練員組織運動員進行運動損傷知識學習
調查發現,許多柔道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知識了解不多,而教練員組織運動員進行關于運動損傷和恢復知識的學習,可以提高運動員預防損傷及恢復的能力,幫助運動員掌握相關知識,讓運動員和教練員將自我保護意識和預防措施銘記于心,從而有效預防運動損傷。
(1)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發生腰部及膝關節運動損傷的次數較多,對他們的訓練和比賽都會造成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影響運動壽命。
(2)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發生在腰部的運動損傷主要是腰肌勞損、肌肉韌帶拉傷,這是由于柔道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腰部長期的扭轉導致的。
(3)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的腰部運動損傷類型以輕度損傷為主。
(1)廣州市體校柔道隊教練要針對不同訓練水平的運動員,制定合理的訓練負荷和強度,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根據運動員完成訓練的具體情況和反饋信息,對訓練的各項要素及時進行調整。
(2)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要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在每次訓練前要進行合理的準備活動,并且對腰部進行適當的防護,降低在訓練中出現腰部運動損傷的概率。
(3)廣州市體校青少年柔道運動員在每次訓練之后都要進行按摩、有氧運動等恢復性措施,而且還要保證睡眠質量和營養的補充,讓身體機能可以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降低腰部出現運動損傷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