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玥 劉龍柱
(東南大學體育系 江蘇南京 211189)
該文以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心境狀態的影響為研究對象。
1.2.1 問卷調查法
(1)心境狀態的測量在運動前和運動后對大學生心境狀態的測量均采用簡式心境狀態量表(POMS),分別對大學生進行2 次心境狀態測量,此量表包含緊張、憤怒、抑郁、疲勞、精力、慌亂和自尊感7個維度,并且提供一個總體情緒紛亂程度(TMD)指標。TMD的計算方法為:5項負向情緒之和減去2項正向情緒的得分再加上校正值100。
(2)問卷的回收與發放
該研究采用簡式心境狀態量表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祝蓓里修訂,在學生首次參與太極拳課程時進行心境狀態的測量,在實驗結束后的一周進行第二次心境狀態測量,間隔時間為9周(除去國慶假期)。
1.2.2 實驗法
(1)實驗對象
根據研究需要,從東南大學選修太極拳課程的學生中,篩選掉不能連續參與8周太極拳課程的學生,最終確定實驗對象為151人。
篩選過后的實驗對象必須滿足以下標準:第一,參與該實驗的學生應為東南大學本校的學生,并且所學專業不涉及與體育相關的內容,同時保證實驗對象選擇的體育課為太極拳課程,學生本人不是運動員且沒有專業體育運動水平;第二,確保參與太極拳運動的學生沒有突發疾病,身體狀態良好且能夠完整地參與8周的運動實驗;第三,實驗對象在第一節太極拳課程前需要填寫相關問卷,主要目的是保證實驗對象在心理方面沒有很大的不健康情況。篩選方式主要通過學生填寫《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評定,該實驗最終確定的實驗對象需要滿足量表評分小于160分。
(2)實驗時間與地點
實驗時間共8 周,具體日期為2020 年9 月14 日至11月13日,每周進行1次太極拳課程的教學,每節課上課時間為90min。
實驗地點為東南大學梅園田徑場。
(3)無關變量的控制
由專業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太極拳課程的教學,為了排除其他因素對實驗對象的影響,在學生參與8 周太極拳運動期間,除去每天早晨必須完成學校規定的跑操任務外,學生應避免其他任何形式的體育活動,同時應避免參與其他運動項目的學習,從而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4)實驗教學內容
參與實驗學生的教學內容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在學生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保證課堂安全、有序地進行,教學內容參照東南大學《一年級男生基礎課教學大綱》關于太極拳選項課的相關要求和教學內容來進行設計與制訂(見表1)。

表1 24式太極拳實驗具體教學內容
愉悅、安靜的心境起正向作用。該文測試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后正性心境的變化主要包括精力和自尊2個維度。
圖1 代表的是精力和自尊2 個維度在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前后的變化情況,這2 個維度也代表著太極拳運動對正性心境的影響情況。運動后學生的精力和自尊的平均分均大于運動前,表明學生的正性心境通過8 周的太極拳運動得到了提升。在精力維度上,大學生在運動前的平均得分為20.85分,運動后平均得分為21.27分;在自尊維度上,運動前平均得分為7.48分,運動后平均得分為8.54 分。這說明太極拳的動作精簡,練習方便,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可以保持全身處于靜謐而且不受打擾的狀態,逐漸達到太極拳鍛煉的境界,刺激積極情緒的萌發和正性情感的產生,學生的精力和自尊水平能夠得到明顯提高,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圖1 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正向心境均值的差異比較
憂郁、焦慮、緊張的心境具有負向作用。該文對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后負向心境狀態進行測量,分別為抑郁、緊張、疲勞、慌亂和憤怒5個維度。
由圖2 可知,該表統計了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前后負向心境中5個維度的變化情況。從直觀上可以看出,學生通過參與太極拳運動,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緊張、憤怒、疲勞、抑郁、慌亂的情緒,這5 個方面的平均值較運動前均有顯著降低,表明負性心境狀態得到改善。其中,學生在慌亂方面的分數下降最為明顯,從運動前的5.30 分下降到了運動后的4.56 分,下降了0.74分;其次是憤怒和疲勞維度,運動后的分數相比運動前均下降了0.38 分,在憤怒維度方面,分數從運動前的2.75分下降到了運動后的2.37分;在疲勞維度方面,分數從運動前的4.36 分下降到了運動后的3.98 分;最后是抑郁和緊張維度,分數下降得最低,抑郁維度較運動前相比分數下降了0.22 分,緊張維度較運動前相比分數下降了0.20分。

圖2 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負向心境均值的差異比較
太極拳運動本身就需要參與者做到動靜結合,軀體放松,使身心處于放松狀態,隨著參與太極拳運動的時間增長,大學生能夠讓自己保持身心放松的狀態,焦慮緊張的心情得到放松,性格逐漸開朗,精神壓力逐漸消失,一些負面情緒也能夠得到良好釋放,大學生可以從太極拳運動中感受到心情的舒暢,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表2 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在8 周的太極拳運動后,大學生的消極情緒有適當的下降。大學生憤怒情緒平均得分從運動前的2.75±1.96 分降低為運動后的2.37±1.18分,運用統計學對大學生運動前后憤怒情緒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前后數據對比存在顯著性差異(<0.05)。

表2 8周太極拳運動對大學生心境狀態各個維度平均值的統計分析
運動前、后,該組大學生的慌亂情緒得分分別為5.30±2.13分、4.56±2.20分,對以上兩組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顯示參加太極拳運動的大學生在慌亂情緒上存在顯著性差異(<0.05)。可見,太極拳運動有利于大學生慌亂情緒的緩解。
在自尊方面,大學生在參與太極拳運動后,數據值較實驗前有所上升,實驗前為7.48±2.59 分,實驗后為8.54±4.59 分,對以上兩組數據進行差異性檢驗,<0.05,存在顯著性差異。太極拳運動能夠提升大學生的自尊感是因為太極拳運動能夠使參與者很明顯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并且得到他人的認可,提高自身的自尊感。
由表2 可知,太極拳運動能使參與者心境狀態的情緒紛亂總分(TMD)得到改善,大學生經過8周太極拳鍛煉后,觀察運動前后學生TMD得分的平均值可以看出,參加太極拳運動大學生的心境狀態TMD得分有所下降,分數從運動前的91.38±4.91 分下降到運動后的87.97±7.80 分。通過統計學分析可以得到,大學生在參與太極拳運動前后TMD 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0.01),且差異較為顯著。因此,太極拳運動能夠促使大學生心境狀態向積極方向發展,大學生通過參與太極拳運動,對其消極情緒有明顯的改善。
在心境狀態的其他維度,8 周實驗結束后,雖然實驗前后的數據經過分析,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學生的負面情緒較實驗前有所減少。由此說明,太極拳運動不僅能夠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將太極拳運動運用到高校中,還能夠減輕自己的學習壓力,及時消除自身的負面情緒,讓大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對大學生有積極健康的正面影響。
(1)太極拳運動可以促進大學生的正向心境發展,具體表現為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可以提高自身的精力和自尊水平,尤其對大學生的自尊情緒有積極影響。
(2)太極拳運動可以改善大學生的負向心境,與大學生消極情緒的降低存在一定聯系,主要體現在太極拳運動在降低大學生的憤怒和慌亂情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太極拳運動能緩解大學生的緊張、疲勞、抑郁等消極情緒。
(3)大學生參與太極拳運動后心境狀態TMD 有所下降,說明太極拳運動有利于大學生心境狀態向積極方向發展,且對其影響顯著。
(4)太極拳運動對心境狀態各維度的影響程度不同,數據表明大學生的憤怒、慌亂的均值在參與太極拳運動后下降的幅度最大,且太極拳運動對學生自尊感的提升有促進作用。
(1)目前,太極拳運動逐漸出現在各高校的體育課程中,高校可在學生選課前為學生測量心境狀態,學生可根據量表各維度的得分情況自主進行體育課程的選擇,憤怒、慌亂維度得分較高的學生可以選擇太極拳課程進行學習。
(2)太極拳運動有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的自尊感,極大改善參與者的積極情緒。學校及學院可以動員學生參加太極拳運動,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愉悅身心,學習運動技能的同時,與同學相互交流,結交更多朋友,減少負面情緒,改善大學生的心境狀態。
(3)太極拳運動能夠促進大學生心境健康發展,學校、社會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增強大學生對太極拳的了解,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幫助學生消除負面情緒引發的心理疾病,讓大學生身心方面都有良好的受益,培養良好的身體素質,為大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