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良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警察技能戰術訓練部 遼寧沈陽 110035)
核心區是指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的中間區域,并包含附著在周圍的神經、肌肉、肌腱、韌帶和骨骼系統,是肢體運動的重要發力源。
研究證明,核心區訓練具備以下七大功能:一是穩定脊柱和骨盆;二是構建完整動力鏈;三是增強本體感受性;四是保證能量傳輸與輸出;五是提高肢體協調工作效率;六是彌補傳統力量訓練不足;七是降低運動受傷風險。
核心區訓練已經成為當今世界運動訓練領域理論和實踐研究熱點。其主要理念方法是強調訓練的是動作,而不是肌肉;強調能量在動力鏈上的有序傳遞;強調核心肌群的控制、平衡和穩定;強調訓練前后的激活放松和再生訓練等。其實效性和先進性在全球范圍內得到高度認可,目前在社會體適能訓練營、健身場館、學校體育及軍隊訓練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陳增輝等人以參加400m障礙訓練的207名學員為研究對象,經過6個月的核心力量訓練,得出核心訓練時間越長,訓練傷發生比例越大,訓練者加強核心力量訓練,能夠有效控制體質指數(BMI),并且有助于減少400m 障礙訓練傷病發生的風險。黃嘉善對某警察學院2015級公安專業學生在體能訓練中引入核心力量訓練進行實證研究,得出核心力量訓練對公安專業學生體能提高幅度較大,尤其是協調、靈敏、速度、力量等素質提高幅度較為明顯。田文學等人通過對廣東警官學院學生抽樣進行為期16周的實驗和分析,從實驗前后的縱向比較,在立定跳遠(主要考查下肢爆發力)和引體向上(主要考查核心肌群和協調能力)這兩項測試指標上,核心區力量訓練的實驗組提高幅度較大,提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存在較大差異。
由此可見,核心區訓練在軍警院校中已經得到了一定的實踐應用,只是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略有不同,而同樣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
功能動作篩查(FMS)自1998 年正式推出以來,通過大量實踐和反饋,以其豐富完善矯正練習和方法,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接受、推廣和應用。
FMS 是由7 個測試動作組成,分別為深蹲、跨欄架步、直線弓箭步、肩部靈活性、主動直膝抬腿、軀干穩定俯臥撐、軀干旋轉穩定性。按順序,依次執行。依照3分、2 分、1 分、0 分4 個層次嚴格評分。若總分小于14分,則表明該學生在體能訓練和鍛煉中受傷的風險要高于正常人15%~51%,需要引起受測學生和教官重視,并積極進行核心區等訓練。
FMS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僅需10min,通過公安院校大學生完成動作情況,可以發現大學生不平衡性、不對稱性、動作局限性等弱點。
倪峰對學員體能訓練引入FMS 的應用與研究,通過預防運動損傷數據反饋,建立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不僅僅幫助學員改善體能訓練的薄弱環節,有效改進訓練方法手段,大大提高訓練效率,而且明顯降低學員參與警察體能訓練的身體傷害危險。
于成龍等人采用FMS對學生的運動功能和損傷部位進行數理統計分析,發現學生在體能訓練過程中存在功能性動作障礙,提出功能訓練改進方法與手段,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系數,保障學生警務實戰訓練能力和良好的健康水平。建議在開展體能訓練、警務實戰技能專項學習前應該通過FMS 對學生進行評估,根據FMS 測試后制訂訓練計劃,強調學生的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訓練以及身體柔韌性和軀干穩定性訓練,為警務實戰技能專項練習打下堅實基礎。
研究證明,FMS 在公安院校警察體能訓練中應用能夠更合理、更科學地為學生制訂訓練計劃;有效降低學生在體技能訓練中的運動風險;能迅速提高學生整體效率,全面提升警察戰斗力。
FMS 是一種用于動作評分和評級的工具,所采用的動作與體育動作相似。FMS 被廣泛應用于體育領域,篩查的對象多集中體育科研院所和競賽的高水平運動員。而對于具有職業性特征公安院校大學生或公安院校大學生FMS 理論研究較多,相關實驗應用研究較少。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意見》指出,要加強學生體育課程考核,對于不能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要求者不能畢業。加之體教融合,教、學、練、戰一體化已成為公安院校警察體能教學訓練研究的重點問題。
呂姿樵分析了核心力量訓練對警務人員的積極作用,提出了適合公安院校學生發展的核心力量訓練方法,并結合公安院校學生特點,對核心力量訓練進行整體規劃,協助公安院校學生科學系統訓練。龐兵武從特警專業學生體能進行核心肌肉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和意義,以及當前公安院校特警體能核心肌肉力量訓練存在的問題進行展開論述,提出加強特警體能教材建設;增加核心肌肉力量訓練理論知識;合理科學地安排核心肌肉力量訓練的課時;提高專任教師的專業體能訓練能力;增加相對應訓練器材的投入;克服無器材的影響,多采用自重訓練的方法等改進措施。黃家善以職業需求為視角,發現公安院校警察體能課程教學中存在教學目標與職業需求有偏差、教學內容與警察職業需求不能對接,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欠豐富、教學考核評價缺乏科學全面性等問題,基于職業化、實戰化、健康化的理念,提出以職業化為依據明確教學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選擇科學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教學,增加多種教學方法,建立科學的警察體能評價體系等教學改革意見。莫孝琛通過對公安院校警察體能訓練課開展情況進行調研,總結出公安院校體能訓練課存在教學內容不切實際,不注重系統訓練和考核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提出結合國內外先進經驗制定符合公安實戰化需求的教學訓練內容,堅持循序漸進原則集中授課和從僵化的考核機制向靈活的考核機制邁進的解決對策。
綜上可知,相關文獻總體上呈現出“三多兩少”的局面。“三多”即問題多、對策多、意義多;“兩少”即實踐少、應用少。
目前,公安警察體能訓練核心是解脫課程設置局限化;前提是改善教學模式軍事化;關鍵是降低訓練內容競技化;保障是避免考核標準單一化。由此可見,公安院校警察體能在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豐富訓練方法,健全考核機制等方面繼續改革和完善。
公安院校警察體能訓練具有職業化屬性,在教學練戰一體化的前提下,融入比賽和科研,即教學練戰賽研一體化模式。融教與練,融學與練,融練與戰,融賽與練,融研與教,進而達到以教促學,以學促練,以戰促賽,以賽促練,以研促教的良性正向循環。
核心區訓練主要包括動作準備、傷病預防訓練、瑞士球訓練、彈性訓練、力量訓練、能量系統發展訓練(ESD,在核心區訓練內容中將有氧運動稱之為ESD)、再生訓練7個模塊(具體見表1)。

表1 核心區訓練計劃
檢驗核心區訓練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明顯影響,衡量公安院校大學生體質健康需要量化指標,并進行相互比較。考核指標方面主要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標準》,BMI(評價身體形態指標)、立定跳遠(肢體協調發力,檢測下肢大小腿爆發力)、肺活量(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呼吸功能的潛在能力,主要包括潮氣量、補吸氣量、補呼氣量)、50m跑(體現靈敏反應,速度及無氧耐力的綜合指標之一)、1000m 跑(反映有氧耐力運動項目的依據)、引體向上(反映人體上肢和肩帶力量的測試項目,是衡量男性體質與體能的重要參考標準和項目之一)、坐位體前屈(有效反映人體軀干、腰、髖等關節韌帶和肌肉伸展性、彈性的柔韌素質水平)。
探討以實踐為出發點,以應用為落腳點,并將FMS測試和核心區訓練同步應用在公安院校大學生體能鍛煉中。并探索基于FMS下核心區訓練對警察體質健康測試指標進行量化的實踐研究。旨在為強化警察體能訓練和身體素質提供新理念新方法,為警察體能訓練和公安院校警察體能教學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