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鑫 鄭妍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12)
據統計,2019 年我國高血壓患者數量約為3.3 億,45~75歲人群中超過50%的人患有高血壓,且近年來呈現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了國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對長期使用藥物產生的副作用擔憂,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運動干預在高血壓防治領域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高效、經濟的手段。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運動干預手段防治高血壓的相關研究,如運動方式的選擇、運動強度的制訂、運動時間和頻率的選擇,結合注意事項,如果運動方案合理,如采用抗阻運動、有氧運動、抗阻聯合有氧運動等運動方式,均會對高血壓產生良好的防治作用。
引發高血壓的關鍵因素有高鈉、低鉀膳食等不合理的飲食習慣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近幾年我國的肥胖人數增多,其高血壓的發病風險比普通人高,其中與高血壓關系較為密切的是內臟型肥胖,與人體代謝相關,可導致糖和脂肪代謝發生異常。長期精神緊張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包括焦慮、擔憂、心理壓力大等不良精神狀態,患高血壓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18倍。此外,年齡增長,缺乏體力活動,血脂異常等也是導致高血壓的原因。
高血壓是導致人體患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在其并發癥中,腦、心、腎受損最為嚴重,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患者死亡。高血壓可能誘發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冠心病、心臟病以及心律失常等疾病,嚴重者可使患者突發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還可引起腦卒中、中風、短暫性腦缺血、腦動脈瘤等病癥,若患者突發腦血管疾病沒有及時搶救,可能將面臨半身癱瘓、大腦失去意識甚至死亡等。長期高血壓可使病者的腎功能減弱,造成腎功能衰竭、腎小動脈硬化并引發尿毒癥等癥狀。此外,很多高血壓患者會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現象,易誘發潰瘍、下肢靜息痛或壞疽等病癥。
適度強度的身體運動可使高血壓患者機體產生一系列生理生化的改變,如血管阻力下降、鈉離子處理能力提高等,降低交感神經系統活性、血管內膜厚度、血管阻力以及改善動脈硬化,同時減小身心壓力,提高各器官的功能,改變人體機能狀態,從而降低患者的血壓水平。運動干預對提高內皮功能、鈉離子處理能力,以及增強腎功能并調節副交感活動也起到一定作用。
抗阻訓練是指肌肉克服阻力的過程中主動進行的運動,主要通過自身的軀干運動或借助器械等方式提高肌肉力量。研究證明,患者經過適宜的抗阻訓練,心肌收縮力、每搏輸出量以及心臟射血分數都會有所增加,從而使舒張壓和收縮壓達到下降的效果。
不同強度和不同時間段的運動對患者血壓的影響不同,美國運動與醫學學院提出,高血壓患者需要以中等負荷進行抗阻訓練,一次最多重復15 次。進行5min 中等強度抗阻運動后,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都會達到峰值狀態,隨后逐漸下降,收縮壓于運動后10~15min之間,降至安靜值以下,舒張壓則于運動后30min降至安靜值水平。由于運動降壓效果是可逆的,養成長期的運動習慣很重要,抗阻訓練可使患者的血壓在短時間內下降,運動4~6周可達到明顯的效果,但在2 周內可能會消失,要想達到一定的降壓效果,患者需要進行長期且規律的運動。在運動中,內容安排要合理,并對高血壓患者實時監測,如遇不適,應立即停止,必要時及時就醫。
有氧運動是指在運動中,人體攝入的氧氣幾乎與人體需求相等,通過糖與脂肪的代謝給機體供能,其特點是運動持續時間長、有節奏、強度小、不中斷。有氧運動能夠改善內皮細胞損害,緩解外周小動脈痙攣,調節血壓變異性,使交感神經的興奮性降低,并改善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的均衡性,調整安靜心率和血壓,增大血管內皮細胞中一氧化氮的釋放量,改善血管的舒張功能。
適合高血壓患者進行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太極拳、健步走、八段錦、瑜伽等,有學者認為每天進行不少于10000 步的步行,會對降低高血壓起到很好的效果。八段錦和太極拳是常用的運動鍛煉降壓手段,有大量文獻研究表明,太極拳對高血壓病有積極影響。陳祖森研究表明,八段錦運動可能降低血管炎性反應,調節糖脂代謝,提高心肺耐力,減輕血管內皮功能損傷,從而降低收縮壓、舒張壓。太極拳運動可改善機體神經功能、血管物理特性以及內分泌紊亂狀態,加強感受器的反射功能,使血液中的一氧化氮與內皮素比值處于動態平衡,維持人體內環境穩態,轉而降低對血管的緊張程度,還可能通過降低病患的焦慮程度及腎上腺素水平,達到降壓的效果。此外,劉遠海等學者表明,運動強度在60%~70%之間,每次鍛煉時間為30~60min,每周鍛煉3~4 次,堅持鍛煉3~6 個月,或運動時間保持9 周以上,每次運動強度在60%~80%HRmax,時間保持在40~50min 且每周堅持進行6~7 次的有氧運動,也可有效降低中老年原發性高血壓。
然而,以太極拳為代表的有氧運動,降壓效果并不持久,如果運動時間短暫且不規律,血壓可能回到沒運動之前的水平,只有長期進行強度適宜的有氧運動,才能使血壓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
不同研究中涉及的血壓降低的幅度均有差異,這與受試者自然情況、有氧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周期、運動頻率、運動時間以及有氧運動的規律性和循環性有關。在有氧運動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護理、藥物、健康教育、營養干預、醫務監督等方法作為輔助手段,將會更有效地控制血壓。
據調查,歐美很多國家都在用以有氧訓練為主,抗阻訓練為輔助的手段治療高血壓疾病。研究發現,聯合干預達到的降壓效果比單一的運動效果好,在有氧、抗阻康復運動基礎上聯合漸進放松訓練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提高生活質量。
運動時應注意,針對不同的高血壓患者,應因人而異地制訂運動方案,在運動過程中及時監控患者血壓水平,保持與患者的溝通,保證運動干預在安全、有效的情況下進行。輕度高血壓患者,可以通過運動方法治療;病情稍嚴重者需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臨床醫生建議,慎重選擇運動手段進行降壓;重度患者則不建議通過運動手段進行降壓。
綜上所述,適宜的運動干預,如有氧運動、抗阻訓練或二者結合的運動等,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壓。建議高血壓患者結合臨床檢查和體育學專家的指導,選擇比較適合自身的運動干預方法,明確運動強度、運動時間和運動頻率等,謹記注意事項,降低運動干預降壓的風險,保證運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