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麗
(平邑縣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3300)
現目前,經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且主要用于長期輸注腸外營養和化學藥物等[1]。但對于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而言,因其血管壁彈性有所下降,極易導致腔內變窄而壓迫細胞,從而導致流速減慢,血液粘稠度增加,所以極易形成深靜脈血栓(DVT),且DVT中50%以上為上肢DVT(UEDVT),這不僅會導致患者經濟負擔加重,還極易引起肺栓塞,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威脅[2-3]。目前在預防UEDVT方面,臨床采取的護理方法主要為藥物預防和肢體活動,但因上肢涉及較為復雜的活動,且患者無法掌握和接受,所以整體效果欠佳[4-5]。有研究對老年PICC置管患者實施握拳運動,結果顯示患者接受度高,加之操作簡單,還可對UEDVT加以有效預防,所以取得了顯著成效[6]。因此本文抽取老年病例樣本共60例,樣本抽取年限為2021.01~2022.05,均確診為疾病接受PICC置管,將全部病例以雙盲法分為甲、乙組對比,各納入30例,研究了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握拳運動預防UEDVT的效果,現將研究情況做以下闡述:
1.1資料
本次抽取老年病例樣本共60例,樣本抽取年限為2021.01~2022.05,均確診為疾病接受PICC置管,將全部病例以雙盲法分為甲、乙組對比,各納入30例。統計處理參與研究中全部病例的基礎資料,其中甲組性別,女14例、男16例,年齡62~82歲,均齡(74.22±3.25)歲。乙組性別,女13例、男17例,年齡61~81歲,均齡為(74.15±2.69)歲。甲組疾病種類:高血壓病12例、器官衰竭2例、帕金森2例、惡性腫瘤10例、腦梗死4例,乙組分別為11例、2例、2例、11例、4例;文化水平:小學10例、中學20例、大學0例,乙組分別為11例、18例、1例。通過對2組病例信息經x2、t值統計處理并做對比發現,統計值P>0.05,說明研究具有可行性。本次研究展開前經倫理委員會討論批準,所選對象事先知情且參與時均為自愿。
入選條件[7]:均滿足PICC置管指征;均接受長期靜脈輸液;留置導管及住院時間均>30d;均血管超聲顯示置管前未形成血栓;均意識清晰,認知正常;資料齊全;配合度良好。排除條件:PICC置管禁忌;研究中途死亡;血液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出血傾向;近期使用抗焦慮、抗抑郁、抗血栓等藥物;聾啞人;老年癡呆;精神疾病;無法完成研究;配合度不佳等。
1.2方法
所有對象均由同組醫護人員展開PICC置管及相關護理,且全體醫護人員均接受專業PICC培訓,且取得了相關自個證書,可有效完成PICC置管操作。在PICC置管時,選擇容易固定且穿刺把握大的靜脈置管,導管為三向瓣膜式(美國巴德公司),采取高通透敷貼(規格10cm×12cm,產自3M公司)固定導管。
甲組實施常規護理,涉及肢體活動如雙手梳頭、伸屈肘關節、旋腕等,做好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導,未實施握拳運動。乙組在前組方案上實施握拳運動,具體為:成功置管后,將握拳運動的注意事項和訓練方法等詳細告知患者,將握持彈力球提供給患者,然后指導其將彈力球用手握住,每次握球和松開時間均為5s,訓練20次/組,6組/d,上午和下午分別做3組,間隔時間為1h/組。握拳運動中若置管側感覺有酸脹感或疼痛,則需立即停止,待有所減輕或緩解后方可繼續。由患者主要監護人員或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完成相關訓練,待監護人員以及患者對相關操作要領熟練掌握后,則由責任護士對患者提供定時的監督,并督促患者自行訓練。2組均干預1個月。
1.3評價指標
干預前后對比2組相關指標:(1)血液流變學:包括血漿粘度(PV)、全血低切及高切黏度(LBV、HBV)等指標。(2)血流動力學:包括腋靜脈(AXV)血流量、血液流速等指標。(3)UEDVT:按照血管狹窄情況評估分級[8]:1%~30%狹窄為Ⅰ級;31%~50%狹窄為Ⅱ級;50%以上狹窄為Ⅲ級。(4)生活質量量表(QOL)評分:共對4個維度做出評價,功能因子為日常生活、物質、心理、社會等,各項總分為100分。
1.4分析數據

2.1對比血液流變學
統計顯示,干預后2組對比PV、LBV、HBV等指標水平,乙組均低于甲組(P<0.05);干預前但2組前述指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如表1示。

表1 2組對比血液流變學
2.2對比血流動力學
統計顯示,干預后2組對比AXV血流量、血液流速等指標水平,乙組均高于甲組(P<0.05);干預前但2組前述指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如表2示。

表2 2組對比血流動力學
2.3對比UEDVT發生率
統計顯示,2組對比UEDVT結果,乙組發生率為6.67%低于甲組23.33%(P<0.05)。如表3示。

表3 2組對比UEDVT發生率[例(%)]
2.4對比QOL量表評分
統計顯示,2組對比QOL量表結果,乙組各項評分均高于甲組(P<0.05)。如表4示。

表4 2組對比QOL量表評分分)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身體各項機能不斷退化,血管壁彈性逐漸降低,加之可能合并一些系統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所以其DVT發生風險較高。由于臨床廣泛使用PICC置管,由其造成的各種并發癥也不斷增多,這就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病情康復產生了嚴重影響[9]。有調查數據表明,UEDVT在PICC置管老年患者中的發生率高于年輕患者,約為23.3%左右,這也是造成老年人非計劃拔管的關鍵因素。在UEDVT形成的過程中,誘因涉及靜脈壁受損、血液高凝、靜脈血流滯緩等三個方面,為了對UEDVT予以有效預防,最為有效的手段則為活動[10]。在老年患者護理工作中,及時治療和積極預防DVT屬于重點內容。通過對接受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展開握拳運動指導和干預,則是將握持彈力球提供給患者,并指導其采取的科學的方式不斷訓練握拳,這樣不僅能幫助其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AXV血流加快,還可積極預防和減輕UEDVT,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本文結果中,干預后2組對比PV、LBV、HBV等指標水平,乙組均低于甲組(P<0.05);干預后2組對比AXV血流量、血液流速等指標水平,乙組均高于甲組(P<0.05)。這表明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握拳運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血流動力學等相關指標,分析原因為握拳運動的實施可促使患者收縮手臂肌肉,可對上肢血管產生一定的擠壓,從而產生負壓效應,以預防AXV血流滯緩,促進上肢血液加快,進而預防UEDVT。2組對比UEDVT結果,乙組發生率為6.67%低于甲組23.33%(P<0.05)。這表明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握拳運動后可有效預防UEDVT,利于保障患者的整體療效,從而改善其病情和預后。2組對比QOL量表結果,乙組各項評分均高于甲組(P<0.05)。可見,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握拳運動預防UEDVT發揮著良好優勢和作用。
綜上,在老年PICC置管患者中應用握拳運動的效果顯著,不僅能改善患者血液循環,降低UEDVT發生率,還可提升其生活質量,利于病情康復,可進一步推廣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