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霞 康愛青
(青州市黃樓衛生院 山東 濰坊 262518)
哮喘主要發源于肺部,臨床醫學中可將其發病機制理解為受到相關過敏原影響,使呼吸道平滑肌出現痙攣收縮,從而引發氣道慢性炎癥而致病,醫學中通常將此炎癥的發生與氣道高反應性聯系在一起[1]。我國環境在近些年發生較大改變,人們在生活中與過敏原、有害病菌等接觸較多,加上相關疾病防范知識薄弱,使每年出現哮喘的小兒患者數量始終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2]。基于對患者健康的考慮,醫學中對該疾病的研究仍在不斷深入中,孟魯司特與布地奈德在臨床治療哮喘時采納率較高,逐漸成為此類疾病的臨床首選治療方式,能夠讓藥性在短期內迅速發揮作用,延緩相關炎性因子的發展速度,逐步調節患者的肺功能及呼吸功能[3]。本文主要研究小兒哮喘患者在院內接受治療期間,共同予以孟魯司特、布地奈德治療后所產生的作用及成效,現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基本研究內容已上報院方,且獲準執行。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醫院兒科中挑選出100例與研究方向相符且出現哮喘的患者,后續比對中依據拋幣法,將研究人員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組,每組能夠分到50例患者。研究組的平均年齡區間保持在2-11(6.52±2.07)歲,對照組的平均年齡區間保持在2-12(7.15±2.01)歲,所有患者的相關基礎信息通過比對后發現,并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沿用常規治療,內容為:選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布地奈德氣霧劑(國藥準字:H20030987)作為主要治療藥物,指導患者以霧化方式進行治療,單次治療藥量控制在1mg,單日內重復治療2次。
研究組加用孟魯司特,內容為:選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孟魯司特藥物(國藥準字:J20130053)作為主要治療藥物,指導患者每日服用1次,單次服用量控制在10mg。
上述治療均維持3個月。
1.3判定指標
①將各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肺功能變化進行評估,評估主要從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吸量)、PEF(呼氣流量峰值)中展開,選用肺功能檢測儀對上述指標予以測量,并在治療前后比對。②將各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癥狀緩解時間進行評估,評估主要從咳嗽、氣喘、呼吸困難中展開,醫護人員從入院癥狀檢查開始計算天數,至完全緩解后結束。③記錄治療后各組最終結果,記錄標準:未出現其他癥狀,相關指標水平穩定在常規標準,且身體恢復良好,則為有效;出現的癥狀得到一定緩解,相關指標水平趨于常規標準,且身體恢復較好,則為一般;仍存在諸多癥狀,相關指標水平與常規標準差距較大,且身體恢復較差,則為無效。
1.4統計學分析

2.1 分析肺功能變化
研究組在治療期間肺功能在原有基礎上的恢復程度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一定差異(P<0.05)。

表1 分析肺功能變化
2.2 分析癥狀緩解時間
研究組在治療期間對相關癥狀的改善成效及癥狀維持時間的縮短程度,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一定差異(P<0.05)。

表2 分析癥狀緩解時間
2.3 分析最終結果
結果得出,研究組對其使用的治療方式,在治療過程中疾病表現為明顯有效的總人數,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一定差異(P<0.05)。

表3 分析最終結果[例/%]
哮喘在臨床醫學中已經被納入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最為嚴重的疾病行列中,認為此類疾病的發生與患者所處環境及生活方式有一定相關性[4]。哮喘的發生與有害病菌和細胞的侵入、病變有必要聯系,在不同時間段發病程度均有一定差異,高強度發病主要集中在夜間與清晨,發病期間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睡眠情況,癥狀以咳嗽、喘息為主,一旦疾病步入中重度后,患者的氣道與呼吸功能出現不可逆改變。兒童是哮喘的高發群體,主要在于兒童尚處于發育中,未建立良好的防護機制,對于有害病菌的抵御能力較差[5]。
為了向廣大小兒哮喘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醫療保障,醫學中加快了對該疾病的研究進度,主張使用孟魯司特與布地奈德作為首選治療藥物,前者作為拮抗劑使用,可以有效防止白三烯結合作用的發揮,避免支氣管內產生大量分泌物,通過口服后,藥性很容易在短期內被機體吸收,對于常見癥狀的改善程度顯而易見;后者作為常用抗炎藥物[6],能夠對氣道內的局部炎癥予以抑制,霧化吸入后對花生四烯酸的代謝不斷進行干擾,防止起到高反應性發生。研究中可以看出,經過相關治療后,研究組在治療期間肺功能在原有基礎上的恢復程度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情況,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一定差異(P<0.05);研究組在治療期間對相關癥狀的改善成效及癥狀維持時間的縮短程度,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一定差異(P<0.05);結果得出,研究組對其使用的治療方式,在治療過程中疾病表現為明顯有效的總人數,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一定差異(P<0.05)。
綜上所述,孟魯司特與布地奈德能夠在短期內緩解相關癥狀表現,對于肺功能的提升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