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仕沖
(瓊海市人民醫院腎內科 海南 瓊海 571400)
近些年來,我國公眾生活條件提高,日常飲食結構發生改變,同時受到遺傳、運動、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糖尿病患病人數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其在進展與治療過程中容易并發多種并發癥,其中即包括糖尿病腎病[1]。為挽救患者生命,臨床多采取血液透析維持治療,通過擴散、對流原理促使患者體內有害代謝廢物或多余的電解質排出體外,實現凈化血液的治療目的。常規低通量血液透析雖然符合糖尿病腎病患者基礎治療需求,但對于一些大分子毒素、尿膽素難以及時清除,常存在預后差問題[2-3]。高通量血液透析則可通過增加流量有效清除大小分子溶質,更好地保護腎功能,降低透析相關淀粉樣變性,對預后改善意義顯著[4]。鑒于此,本研究基于2020.2-2021.2選取我院收治的94例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案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94例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病例選取的起始時間為2020年2月,截止時間為2021年2月,按照Excel編號的奇偶性分為觀察組(n=47)與對照組(n=47)。對照組中男性25例,占比53.19%,女性22例,占比46.81%,年齡60-78歲,平均(69.02±9.33)歲。觀察組中男性24例,占比51.06%,女性23例,占比48.94%,年齡61-77歲,平均(68.98±7.6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均保持同質性(P>0.05)。
納入標準:94例患者經診斷均分符合《內科學-第6版》[5]中關于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年齡>18歲;病歷資料與門診檔案齊全;患者及知曉自身資料被調取研究的可能性,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參與實驗前3個月內發生過感染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肝臟疾病、心功能不全、結蹄組織病者;近半年來遭受過重大創傷或嚴重過敏者;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意識模糊,無法配合醫護人員正常溝通者;參與實驗前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方法
94例患者均接受基礎治療,提供低脂、低磷、低鹽飲食,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控制血糖。選擇日機裝DBB07型透析機,取肝素常規抗凝,設置血流量為250-300ml/min,透析液流量為450ml/min,以聚砜膜作透析器,表面積1.4m2,每次4小時,每周2-3次。對照組應用低通量血透模式,選擇低通透性F6透析器,設置系數為5.5ml/(h·mmHg);觀察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選擇高通透性F60型透析器,設置使用系數為40ml/(h·mmHg)。
1.3觀察指標
(1)心肌酶指標。利用美國貝克曼庫爾公司生產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AU5800)檢測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羥丁酸脫氫酶(HBDH)水平。(2)炎性因子。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mL,使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使用酶聯接免疫吸附劑測定法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3)腎功能。采用羅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磷(P)、β2-微球蛋白(β2-MG)。(4)預后指標。安排專人通過電話、郵件、微信等形式對患者開展隨訪,為期3年,統計1年、3年生存率。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3.0版本工具做數據處理。分別采用t、x2檢驗數據資料,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心肌酶指標
治療后,觀察組CK、LDH及HBDH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心肌酶指標
2.2炎性因子
治療后,觀察組CRP、IL-6、TNF-α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炎性因子對比
2.3腎功能指標
治療后,觀察組BUN、SCr、β2-MG、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腎功能指標對比
2.4生存率
觀察組1年生存率95.74%、3年生存率72.34%,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98%、42.55%(P<0.05),詳見表4:

表4 生存率對比[n(%)]
糖尿病腎病屬于糖尿病患者中最為常見、危害最重的一種并發癥,患者血糖長期升高,刺激腎小球及腎臟小血管,進而誘導硬化發生的系列病理反應,存在相當一部分患者病情最終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階段,治療相對棘手。
目前,臨床上主張采取血液透析對糖尿病腎病終末期患者進行治療,可清除人體代謝產物,凈化血液,糾正體內水電解質及酸解失衡問題。經大量研究后有人指出,不同透析膜對不同物質的清除能力不同,產生的透析效果不同,直接對患者生存率、不良反應均產生較大影響[6-7]。其中低通量血液透析在清除中、大分子物質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而高通量則同時具備吸附、彌散、對流等技術,有效清除溶質大、中分子,彌補了低通量的不足表現。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BUN、SCr、β2-MG、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與低通量血液透析相比,采用高通量透析可取得更佳療效,患者腎功能獲得明顯改善。經分析: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明顯降低,隨病情進展出現了大量蛋白,容易出現水鈉潴留、嚴重低蛋白血癥,加重腎臟負擔,進一步加重病情。而高通量血液透析憑借新科技高分子聚合物透析膜,對水及水溶性物質具有高親和力、高通透性、疏水性特點,具有膜薄、孔徑大、多孔等優點,尿素轉運系數與透析器面積乘積更高,對甲狀旁腺素、β2-MG等物質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夠清除更多的溶質毒素,很好地保護了腎小球基底膜,避免引發腎小球損傷,改善了膜-血反應誘導的補體活化,極大程度地減輕了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透析期間引發的機體炎癥反應、氧化應激反應;同時也提高了血流動力學穩定性,避免心臟瓣膜組織重塑障礙,降低了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對于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也具有積極意義[8]。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K、LDH及HBDH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1年生存率95.74%、3年生存率72.34%,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98%、42.55%(P<0.05)。提示實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功能,提高其遠期生存率。糖尿病腎病病因及發病機制涉及諸多方面,近年來微炎癥狀態在促進腎小球硬化、誘發心腦血管方面的相關研究日益受到臨床重視。微炎癥狀態具體是指采用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未出現全身或局部明顯的臨床感染征象,但存在長時間、低水平的炎癥狀態,機體炎癥介質水平升高的原因也較為復雜,例如腎功能減退,清除促炎因子的能力減弱,細菌、病毒持續感染或透析液的污染、血管通路感染、炎癥介質清除不充分等,有研究已證實了炎癥對于心腦血管疾病具有促進作用,加大患者病死率[9]。本研究對患者實施低、高通量透析治療后顯示,治療后,觀察組CRP、IL-6、TNF-α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采用高通量透析清除中大分子的炎性介質效果更為明顯。考慮與高通量濾器的高通透性、溶質擴散性能具有密切相關,其可利用對流、吸附作用增加相關細胞因子及炎癥遞質的清除作用,同時高通量合成膜的生物相容性好特點可減弱補體、活化白細胞,更有效地改善微炎癥狀態,降低心腦血管發病風險,遠期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應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方案治療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可有效減輕炎癥狀態,調節代謝紊亂,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