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王潤超 盧瑩飛
(1 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山東 青島 266300 2 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發熱門診 山東 青島 266300 3 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肝病一科 山東 青島 266300)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肝組織病變,對患者生命安全不會形成直接威脅,主要因為生活習慣、病毒性肝炎、環境因素等造成,可能會所多種因素影響造成肝臟彌漫性病變,臨床癥狀包括肝功能損傷、結節形成等,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引起諸多并發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臨床治療肝硬化的周期較長,大部分患者會產生負面情緒、并發癥等,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所以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非常必要。本文為我院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肝硬化患者200例實施優質護理,并對護理結果進行分析,詳細內容和結果總結如下文所述。
1.1 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選用時間為2021年1月-2022年4月期間,均為肝硬化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為研究對象分組,各組均為200例。參照組中,男生和女生人數依次為55例和45例,包括年齡最大者75歲和年齡最小者23歲,中位年齡為(40.43±4.31)歲;肝功能分級:A級、B級、C級,例數分別為33例、34例、33例。觀察組中,男生和女生人數依次為53例和47例,包括年齡最大者76歲和年齡最小者24歲,中位年齡為(40.85±4.74)歲;肝功能分級:A級、B級、C級,例數分別為32例、33例、35例。兩組相比所得,年齡和性別方面均沒有較大區別,符合比較條件,P>0.05。兩組研究對象均了解本研究內容,且已經簽訂知情協議,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已經獲取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標準:資料完整者;符合臨床肝硬化診斷標準;經CT或MRI檢查確診為肝硬化患者;生命體征平穩。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器質性缺損;具有精神病史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合并其他臟器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參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具體內容包括:根據治療方案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協助患者維持正確生活作息,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強化對患者的病情觀察,等等。
觀察組:開展優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心理護理:按照患者病情狀況,和患者深度交流,掌握患者負面情緒出現原因,進行個性化疏導,引導患者自我放松,強化病友間的聯系,通過娛樂的方式確保患者放松身心。在用藥過程中,將患者病情變化和心理變化進行有效聯系,針對性的進行疏導。若患者因為疾病認知度較低而產生負面情緒,則聯合健康教育進行心理疏導,若果患者因為經濟原因產生負面情緒,則聯合醫保制度進行心理疏導,如果患者因為病痛折磨產生不良情緒,則通過轉移注意力、按摩、用藥等方式疏導。②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向其講解疾病的誘因、病情、治療原理等知識,在用藥時告知患者會產生的副作用,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通過宣傳手冊、宣傳欄的形式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度。③環境護理:病房物品擺放時,盡量以使用便捷為依據,按照患者的生理舒適度調整病房內的溫濕度,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④飲食護理:告知患者禁食辛辣、油膩食物,避免引起其他胃腸反應;禁止食用油炸、粗糙、僵硬食物,避免對營養攝入形成限制;避免使用脂肪含量過高食物;具體飲食方案應根據患者機體狀況和喜好進行調整。⑤出院管理:出院前,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記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血常規和肝功能指標情況,以藥物的調整作為參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復診,利用電話、微信提醒患者定時就診。
1.3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生命質量、睡眠質量情況。生命質量包括心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四方面,通過SF-36評定量表進行評估,分值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質量越高。睡眠質量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睡眠質量指數總分八方面,通過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進行評估,總分值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本文研究結果涉及統計的內容均通過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項目涵蓋計數和計量數據兩種,前者通過T值和(均數±標準差)進行檢驗和表述,后者通過X2和n(%)進行檢驗和表述,最終結果以P值和0.05的大小關系進行評定,小于0.05則表明統計意義存在。
2.1兩組生命質量的比較
兩組生命質量相比差別較大,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1。

表1 生命質量的比較分)
2.2兩組睡眠質量的比較
兩組睡眠質量相比差別較大,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見表2、表3。

表2 睡眠質量的比較分)

表3 睡眠質量的比較分)
肝硬化是乙型肝炎發展至中后期的癥狀,其特征為發病隱匿,病變初期沒有典型癥狀,不能得到及時治療,目前對肝硬化的治療,具有病程長、預后差的特征,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經處在肝硬化中后期,不能進行常規治療來控制病情,易對患者生命質量、身體健康形成限制[2]。在對肝硬化患者治療期間,患者生理、心理均會產生應激反應,嚴重影響治療效果,也會對患者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形成不利影響,因此臨床主張為肝硬化患者實施積極地護理措施,確保預后質量。
臨床實踐中,肝硬化患者治療過程中常進行常規方式的護理模式,常規護理比較側重患者生理本身變化,通過用藥規則,指導患者基本生活,該護理模式下,患者無法及時得到身心狀況的疏導,不能促使療效最大化,因此護理效果欠佳[3-5]。現代化護理理念下,臨床對患者的人文關懷更加注重,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患者為核心,按照患者生理、心理改變情況,對護理內容做出整改,在調動患者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同時,還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干預能力,能夠確保患者院外用藥的規律性和科學性[6-8]。在優質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日常生活的飲食、作息管理,可以緩解患者的肝組織壓力,促進肝組織功能的恢復;在優質護理中,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心理和認知干預,可以糾正患者錯誤認知,提升患者疾病認知度的同時,也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9-11]。在優質護理干預下,患者的需求能夠得到充分滿足,可以提升患者和家屬對醫護工作的信任,能夠確保護理滿意度的提升[12-14]。
在曾桂香[15]的研究當中,肝硬化患者使用優質護理進行干預后,患者心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評分分別為(93.4±3.7)分、(95.4±1.2)分、(93.4±1.4)分、(95.9±1.4)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均高于參照組,和曾桂香研究結果一致,表明優質護理應用在肝硬化護理當中,可以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和睡眠質量,能夠確保患者生理狀況得到改善,具有護理優越性。
總而言之,為肝硬化患者應用優質護理進行干預,能夠優化患者生命質量,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