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部 山東 濟南 250132)
基礎護理是教學的基本內容,護理應全面掌握其內容,以保證自身具備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基礎護理教學引導,明確其對護生發展的重要性,進一步開展教育改革創新,以提升整體教學質量[1]。臨床實習是培養優質合格護理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規范其專業行為的關鍵時期[2],而臨床護理帶教者則是影響其教學質量的重點,其自身專業素養、知識水平、言行舉止、儀表態度、工作責任等,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與教學效果[3]。品管圈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該模式以品管圈作為小組學習活動為基礎,注重引導護生開展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掌握知識內容[4],尋找存在的問題,從源頭解決問題,并針對性的改進學習方法[5],及時開展調整,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將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與學習任務,促使護生專業素養水平提升,達到最終教學目的[6]。本次研究將以我院護理實習生60例作為研究樣本作為研究支撐,分析品管圈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篩選時間源:2021年6月-2022年4月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樣本支持本次研究,按照隨機抽取方式1:1將參與研究的60例護生抽取兩組,對照組30例,均為女性,年齡跨度19-21歲,年齡中數(20.45±2.15)歲,觀察組30例,均為女性,年齡跨度19-22歲,年齡中數(20.63±2.14)歲,納入標準:(1)全部護生主動參與;(2)知情同意;(3)思想認知清楚,兩組護生一般資料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開展常規教學模式,按照現有的教學大綱開展教學,以教材為基礎,對護生進行基礎護理教學,內容包括實習護士守則、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護士禮儀培訓、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病情觀察方法及技巧、病人出入院護理、醫院膳食的種類、晨晚間護理等;技能操作培訓在醫院技能培訓中心進行,培訓項目包括靜脈輸液、肌內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單人成人心肺復蘇術、生命體征測量、手衛生等,指導護生掌握知識內容,明確基礎知識內涵,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教學完成后開展統一的專業考試,并對護生滿意度開展調查。
1.2.2觀察組
觀察組開展品管圈教學模式:在常規教學基礎上開展品管圈教學(1)建立品管圈小組,落實學習任務與責任,開展分管教學,由一位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圈長,并對小組成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以基礎護理教研室品管圈教學模式為基礎,需要圈員對相關的基礎知識、實踐應用等全面掌握,明確品管圈模式基本原理,將其與教學相結合,從工作源頭入手,尋找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請提出改進意見,重點凸顯出問題產生的影響,以提升教學質量。(2)定期開展現場活動,對護生學習態度進行點評,明確存在的問題,重點促使護生掌握基礎護理技能、基礎學習方法,改進現有的措施,制定合理的計劃,保證護理教學質量持續提升。(3)建立統一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職責,強化定時活動,在現場活動中進行點評,可以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問題,優化改進措施,及時解決教學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如傳統教學中容易忽視基礎講解,過于重視實踐,導致護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足,對于護生來說其問題通常在于學習主動性較低、動手實踐能力不強、難以全面掌握基礎基礎知識等,針對該問題開展創新,進一步強化教學,提升帶教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定期舉辦相關的基礎培訓,其培訓內容在于教學技巧、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提升基礎結合實踐水平,促使護生明確學習重要性,主動開展學習。利用人為關懷、關懷教育引導護生,促使其在學習中產生主動性,相互探討知識內容,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可以利用日布置、日點評等方式開展知識教學,對護生進行合理的指導,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糾正錯誤觀點。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表現優異的學生應進行表揚,對于存在的不足情況針對性指導,強化其學習自信心,主動開展探索,改進自身不足,對護生進行統一的考試,完成護生的滿意度調查。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護生的基礎知識與實踐操作兩項成績,自擬問卷,隨機抽查一項技能操作考核,單項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生學習效果更優。
(2)觀察兩組護生綜合表現與能力,包括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創新能力、思維能力,自擬問卷,單項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生表現與能力越優。
(3)觀察兩組護生滿意度,自擬問卷,實行100分制,非常滿意(100分);滿意(99分-90分);不滿意(89分-0分),計算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2.1 基礎知識與實踐操作評分
觀察組、對照組護生基礎知識與實踐操作評分教學前無差異(P>0.05);觀察組教學后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 基礎知識與實踐操作評分比較分)
2.2護生綜合表現與能力評分
教學前兩組護生各項表現與能力(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創新能力、思維能力)評分無差異,(P>0.05);教學后觀察組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如表2。

表2 護生綜合表現與能力評分比較分)
2.3 護生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護生滿意度96.67%,對照組83.33%,差異顯著(P<0.05),如表3。

表3 護生滿意率比較[n(%)]
教師是護生掌握基礎護理專業知識的引領者,直接影響著整體教學效果[7-8]。在現代護理教育中,應注重教學內容改革,強化教學方法[9],為護生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掌握知識內容,以提高專業素養水平[10-11]。基礎知識與技能操作包含的內容角較多,如基礎知識包含護士禮儀培訓[12]、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病人出入院護理、醫院膳食的種類、晨晚間護理等[13];技能操作培訓在醫院技能培訓中心進行,培訓項目包括靜脈輸液、肌內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單人成人心肺復蘇術等,涉及范圍較廣[14],通過品管圈教學模式可以促使護生進一步掌握知識內容,強化自身學習效率,主動開展學習[15],深入探索知識原理與內涵,將其轉化為自身能力,培養出優質的人才,達到教學目的。
本次研究結果中,教學前護生基礎知識與實踐操作評分無對比性(P>0.05);觀察組教學后各項評分相比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教學模式可提升護生理基礎識水平與實踐操作水平,強化現有模式理念,促使學生產生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習效果。兩組護生教學前各項表現與能力(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創新能力、思維能力)評分無對比差值(P>0.05);教學后觀察組各項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說明該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水平,提高整體成績,并強化護生自我學習能力,達到學習目的。觀察組護生滿意度96.67%相比對照組83.33%差異顯著(P<0.05),說明該教學模式護生更為認可,可以激發出護生自我學習意識與積極性,鼓勵護生相互探討,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水平。
綜上所述,護生基礎護理教學中開展品管圈教學模式可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引導護生掌握知識內容,強化教學模式,提高護生學習成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護生滿意度,以促使護生專業能力發展,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