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麗華
(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 山東 濟南 250000)
突發性耳聾指的是72小時內突然出現的、原因不明的聽力下降,最常見的是單側聽力下降,約占97.7%左右,左耳略多于右耳,雙側發病率較低,約為2.3%左右[1]。突發性耳聾主要表現為對聲音的感受與感覺受損,但耳部傳音結構卻無明顯損傷[2]。50~60歲的人群是突發性耳聾的高發人群,近年來突發性耳聾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且發病人群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3]。護理是治療的輔助性工作,為保障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治療效果,應當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現對86例突發性耳聾患者實施分組研究,旨在探討突發性耳聾患者采取高壓氧治療的過程中實施預見性護理的效果。詳細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在我院采用高壓氧進行治療的86例突發性耳聾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隨機數表法,將86例突發性耳聾患者分為2組,即預見性護理組、常規護理組,各43例。預見性護理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35~68歲,平均(48.42±5.58)歲;左耳22例,右耳20例,雙耳1例。常規護理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6~67歲,平均(48.56±5.65)歲;左耳23例,右耳18例,雙耳2例。對2組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確定2組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經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符合突發性耳聾的相關診斷標準,經臨床檢查確診;采用高壓氧治療,無禁忌證;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疾病,認知障礙;惡性腫瘤;視覺障礙;臨床資料不全。
1.2方法
常規護理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治療前完善相關檢查,確保患者符合高壓氧的適應證,無相關禁忌證;高壓氧治療過程中,做好護理配合,確保治療的順利完成。
預見性護理組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干預措施主要有:①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內容包括疾病與治療的相關知識,包括突發性耳聾的誘發因素、癥狀表現、常見并發癥以及常用治療方法、高壓氧治療的作用、高壓氧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與常見不良反應等。健康宣教方法包括面對面講解、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播放宣傳視頻、展示宣傳欄或宣傳畫、推送文章等。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受教育水平,選擇合適的健康宣教方法。例如,對于知識接受能力較差者,可采取面對面講解、播放宣傳視頻等方法;對于知識接受能力較好者,可采取發放健康知識宣傳手冊、推送文章等方法。②心理護理。由于缺乏對疾病的認知、突然喪失聽力等,突發性耳聾患者普遍存在恐慌、焦慮等不良心理。為患者講解正面案例,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鼓勵患者講出自己內心的憂慮,為患者答疑解惑,糾正患者存在的錯誤認知,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與護理;針對由于對高壓氧艙存在陌生感而出現恐懼心理的患者,向其介紹高壓氧艙的原理,使患者熟悉治療環境,消除患者的恐懼感,保障高壓氧治療的順利進行。③全程護理。高壓氧治療全過程中,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治療前,指導患者學會面罩的正確佩戴方法、開啟咽鼓管的方式,測試雙側耳咽鼓管是否通暢,有必要的情況下可應用呋嘛滴鼻液滴鼻,保障雙側耳咽鼓管通暢后,再讓患者進入高壓氧艙;加壓階段,指導患者捏鼻鼓氣、保持吞咽動作;升壓階段,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如果出現耳痛癥狀,便要降低加壓速度或者是停止加壓;穩壓階段,應確保高壓氧艙內壓力保持穩定,避免壓力波動而使患者出現不適感;減壓階段,應告知患者需要減壓,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囑咐其保持呼吸平穩。
1.3觀察指標
比較2組的治療效果、治療依從性、不良反應情況、高壓氧治療的依從性以及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①治療效果。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聽力恢復正常,為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聽力上升15~30dB,為有效;治療前后患者的聽力無明顯改變,為無效[4]。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治療依從性。將患者的依從性分為優、良、差。總依從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③不良反應情況。包括耳悶、耳痛、耳脹,總發生率=(耳悶例數+耳痛例數+耳脹例數)/總例數×100%。④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的焦慮負面情緒進行評估,分值與焦慮程度正相關。嚴重焦慮:HAMA評分≥29分;明顯焦慮:HAMA評分<29分且≥21分;肯定有焦慮:HAMA評分<21分且≥14分;可能有焦慮:HAMA評分<14分且≥7分;無焦慮癥狀:HAMA評分<7分[5]。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抑郁負面情緒進行評估,分值與抑郁程度正相關。嚴重抑郁:HAMD評分≥24分;肯定有抑郁:HAMD評分<24分且≥17分;可能有抑郁:HAMD評分<17分且≥7分;無抑郁癥狀:HAMD評分<7分[6]。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軟件SPSS 21.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進行代表,計量資料以(`x±s)進行代表,組間比較時應用χ2、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
比較2組的治療效果,預見性護理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

表1 2組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治療依從性
比較2組的治療依從性,預見性護理組的總依從率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

表2 2組的治療依從性比較[n(%)]
2.3不良反應情況
比較不良反應情況,2組無明顯差異(P>0.05)。

表3 2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2.4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
護理前2組的HAMA、HAMD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預見性護理組的HAMA、HAMD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

表4 2組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x±s,分)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原因不明、突然出現的聽力下降,根據純音測聽檢查結果,可以將突發性耳聾分為四種類型:一是低頻下降型,指的是1 000Hz及以下頻率聽力下降,至少在250Hz、500Hz處聽力損失≥20dBHL;二是高頻下降型,指的是2000Hz及以上頻率聽力下降,至少在4 000Hz、8 000Hz處聽力損失≥20dBHL;三是平坦下降型,指的是250Hz~8 000Hz即所有頻率聽力均下降,平均聽閾≤80dBHL;四是全聾型,指的是250Hz~8 000Hz即所有頻率聽力均下降,平均聽閾≥80dBHL[7]。目前,突發性耳聾的發病機制與發病原因均尚未完全明確,但普遍認為與自身免疫疾病、內耳缺血、腫瘤性病變、病毒感染、藥物中毒等因素有關[8]。突發性耳聾的主要癥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通常伴有頭暈、眩暈、耳悶脹感、耳鳴等癥狀,少數患者會出現焦慮、睡眠障礙等精神心理狀態[9]。
高壓氧是突發性耳聾的常用治療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提升動脈氧分壓,達到減輕內耳缺氧癥狀、改善內耳微循環的效果[10]。由于缺乏對疾病的了解、受到病情的折磨以及擔心治療效果、治療費用、預后等,導致突發性耳聾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不良心理狀態、身體疾病狀況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嚴重影響著突發性耳聾患者的治療效果。鑒于此,臨床上,突發性耳聾患者采用高壓氧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使患者的生理、心理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減少應激反應,保障治療的順利實施、確保治療效果。相關研究指出,常規基礎護理缺乏綜合性、計劃性、預見性,同時護理措施具有一定的落后性、缺乏針對性,因此護理效果并不理想。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當前廣大患者對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滿足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需求,應積極采用新興的護理干預模式,以提升護理質量,同時,這也可以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利于改善當前緊張的醫患矛盾、護患矛盾。
預見性護理是一種符合“以患者為中心”理念的護理模式,倡導“患者需要什么,就護理什么”,主張通過應用預見性的措施,實現對潛在風險的有效控制甚至是消除。近年來,預見性護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并經實踐證實其是一項切實有效的護理模式。本研究中,預見性護理組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常規護理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結果發現,預見性護理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常規護理組;預見性護理組的治療依從性高于常規護理組;護理后,預見性護理組的HAMA、HAMD評分低于常規護理組。提示,突發性耳聾患者采取高壓氧治療的過程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改善負面情緒與生活質量。
綜上,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