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繼紅
(山東黃河醫院 山東 濟南 250032)
疼痛科是治療患者疼痛的專科,負責慢性疼痛的診斷與治療,頭痛、神經痛、癌痛、骨關節痛以及痛經等都屬于疼痛科診療范圍。疼痛作為人體重要的生命體征,給患者造成強烈的生理應激反應,同時疼痛本身也屬于疾病范疇,例如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1]。疼痛科護理的要點是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受,需要根據患者的疼痛原因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的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疼痛程度,并且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程度[2]。因此,如何提高疼痛科護理的有效性與針對性,成為當前臨床研究的重點與難點,需要立足于日常護理工作實踐,從具體的問題出發,對疼痛科護理內容、護理方式進行優化、豐富,不斷提高護理效果與質量[3]。人文關懷是臨床護理的一種理念,涉及對患者的情緒疏導、信心建設、心靈療愈等[4]。在疼痛科護理中實施人文關懷,需要護士主動與患者一對一交流,對患者真實的想法進行全面了解,認真傾聽患者的心聲,評估患者實際疼痛程度,從而給予其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增強患者的信心,信任醫護人員,配合護理工作,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5]。本研究對我院疼痛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間收治患者70例分組對照,探究人文關懷在疼痛科護理中的實施方法及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疼痛科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間收治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每組35例。其中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59.45±2.67)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5例、專科10例、高中10例;疼痛類型:癌痛23例、其他12例;疼痛(VAS)評分5-8分,平均(6.11±0.20)分。試驗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21-77歲,平均年齡(60.02±2.59)歲;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16例、專科10例、高中9例;疼痛類型:癌痛24例、其他11例;疼痛(VAS)評分5-8分,平均(6.24±0.18)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疼痛類型)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對研究所有情況均了解,知情研究并自愿參與。研究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1)有難以忍受的疼痛感;(2)精神狀況良好;(3)認知與智力正常;(4)臨床資料完整;(4)VAS評分>5分;(5)對護理工作認可、依從,積極配合工作。
1.2方法
1.2.1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向患者介紹、說明疼痛的產生原因、機制,提高患者對疼痛的認識。向患者介紹疼痛科的環境、工作制度、護理流程等,介紹醫護人員,建立良好護患關系、醫患關系。根據患者疼痛程度給予個性化鎮痛護理,包括藥物鎮痛、按摩、中藥敷貼、分散注意力等。為患者創造良好的室內環境,保持室內衛生,定期通風。調節室內溫度、濕度適宜,保持室內安靜,讓患者充分休息。
1.2.2試驗組
給予人文關懷護理:護士見到患者時禮貌打招呼,以患者喜愛方式進行稱呼。幫助患者每天整理床鋪,定期為患者更換床單、被罩。主動與患者交談,握住患者的手,輕拍肩膀。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需要對患者整體進行關心,眼中有患者。護士交接班時同時到患者床邊,介紹一下班護士。采用熱情、親切的語言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對患者進行鼓勵和支持。對患者進行情緒疏導,指導患者進行冥想,緩解疼痛感受。為患者播放舒緩音樂,或者組織患者進行適度的戶外活動,放松心情。為患者提供感興趣的書籍、報紙、雜志、視頻等,分散注意力,減少患者對疼痛的關注。指導患者健康飲食,補充營養,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少鹽、少油飲食,注意營養搭配與膳食均衡。告知患者忌辛辣。
1.3觀察指標
比較護理滿意度、疼痛程度、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指標判定標準:(1):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情況調查表,滿分100,85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5分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2)疼痛:采用VAS[6]疼痛評分,分值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3)心理狀態:采用焦慮(SAS)、抑郁(SDS)評分[7]評估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焦慮、抑郁越嚴重。(4)生活質量:應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從生理、軀體、情感、社會四個方面評價。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2.1 護理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組間比較如表1,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護理滿意度[n(%)]
2.2 疼痛程度
疼痛程度組間比較如表2,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疼痛程度
2.3 心理狀態
心理狀態組間比較如表3。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心理狀態
2.4 生活質量
生活質量組間比較如表4。試驗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4 生活質量
疼痛是人體的生理感受,同時也可以是一種具體的疾病,給患者的生活造成較大影響。人們對于疼痛的耐受不同,疼痛程度也不盡相同,長期的疼痛會造成患者心理應激、生理應激,引起患者焦慮、抑郁,對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有研究表明,疼痛對患者疾病的診療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主要影響方面是降低診療依從性,尤其是疼痛劇烈的患者,睡眠、食欲等均受到嚴重影響,疼痛難耐,例如癌痛。疼痛科是專門收治各類型疼痛患者的專科,對于患者疼痛的診療、護理具有非常高的專業性。減輕疼痛是疼痛科日常工作的重點,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疼痛程度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疼痛不僅對患者身體造成損害,而且影響心理健康,為此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時,除了要想盡辦法減輕疼痛外,還需要注意對患者心理健康的教育,幫助患者減輕精神痛苦,改善負性情緒,維持樂觀。
本次研究中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疼痛科護理中采用人文關懷給予患者足夠的尊敬和關愛,一切護理對策都圍繞患者進行,以人為本,對患者的生存狀況給予關懷,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容易被患者接受。試驗組疼痛減輕以及負性情緒改善優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可以通過言行將護士的職業道德更好地體現出來,讓患者感受到被關心、重視,在護士身上獲得理解與尊重[8]。人文關懷護理強調以人為本,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時首先評價患者疼痛程度,然后了解疼痛原因,最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有效減輕疼痛[9]。人文關懷護理的針對性強,從生理上及心理上給予患者同時的護理干預,減輕生理疼痛的基礎上,提高了患者對疼痛的理解,增加了疼痛耐受[10]。試驗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得到患者充分的信任與配合,提高護理質量,減少疼痛對患者睡眠、食欲、精神等方面的影響,提高生活質量[11]。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在疼痛科護理中的應用有助于減輕患者疼痛,改善負性情緒,提升生活質量,具有很高應用價值。